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俄罗斯的反响探析

2021-04-14 18:02李燕
文化软实力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循环

[提 要]2020年10月下旬,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在俄罗斯引起广泛反响,俄罗斯多个媒体进行了全面报道。俄罗斯媒体对全会报道主要集中于中国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这种成就特别突出。中国“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是俄媒报道的主要内容。而“双循环”发展战略,其对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影响、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影响,更是多家媒体报道的重点。俄罗斯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学到了哪些经验,面对全球疫情和经济衰退,俄罗斯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也是媒体讨论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双循环”;中俄经贸关系

[作者简介]李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后苏联空间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俄罗斯主要官方媒体和多个网站都进行了跟踪报道,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代所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多次接受采访,解析全会内容。俄中友协专家委员会主席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著长文从中美关系角度分析全会的意义。参见: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中美确定了行动轨迹[N].独立报,2020-12-03.除通报全会内容和公报外,俄媒还就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双循环”发展战略、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等进行解读分析,充分肯定了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抗疫斗争和2020年经济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目标等方面对“双循环”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行了解读。俄媒在解析中国發展战略调整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同时,也从中俄经贸关系、俄罗斯经济发展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汲取中国经验,提出深化中俄合作的俄方策略。

一 强烈赞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20年10月底,俄罗斯政府官方媒体《俄罗斯报》跟踪报道了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概述全会公报主要内容,其他媒体也对公报提出的中国社会发展成就、目标、挑战和对策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参见: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N].俄罗斯报,2020-10-27;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N].俄罗斯报,2020-10-30;中共中央全会公报提出的挑战、目标和意见.(2020-11-02)[2020-12-15].https://www.interfax.ru/pressreleases/735303.俄媒突出强调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功”:过去一年,中国调整发展战略,采取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内需等措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20年底“十三五”规划收官,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改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数字被多次引用:2020年中国GDP突破100万亿人民币(人均超1万美元);过去五年间,中国有5500万人脱贫,通过实施“十三五”规划,建立起全球最大社保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已经覆盖13亿多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中国城区创造了超过6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协调防控与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帮助其他国家。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有力呈现。参见:中共中央全会公报提出的挑战、目标和意见.(2020-11-02)[2020-12-15].https://www.interfax.ru/pressreleases/735303.

马斯洛夫多次就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内容接受采访。他指出,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重点做了经济工作报告,这一方面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中国抗疫取得了胜利,尽管年初经济增速一度下滑,但最终实现全年正增长,并且是在全球衰退背景下,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保障民生高度重视,即便成就卓著也毫不松懈,继续把脱贫攻坚等问题作为重要工作任务。马斯洛夫还深入解析中国强化内需政策,指出,中国政府刺激国内市场主要有三大杠杆:一是增强流动性。政府每月向市场投放8%—10%的流动性,尽管这带来通胀加剧风险,但政府密切关注,并跟踪研究零售业和服务业如何与之保持同步,保证风险处于可控中。政府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在长距离能源管道、信息传输(5G网络、云存储)等领域扩大投资。这些措施像苏联“一五”计划时期一些大工程一样,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风格”。二是实施“双循环”战略,加强国内经济循环。三是推动外贸发展。在马斯洛夫印象中,2019年越南和印度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商品展开竞争,因价格优势一度占据上风,现在则有了很大变化。他断定,2021年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将大幅上升,“预计2021年多数国家生产无法恢复正常,需要大量中国商品,且可能以任何价格购买,中国商品将再次占领国际市场,中国政府显然已为此做好了准备。”参见:萨义德·加富罗夫.习近平为什么是中共中央全会的全权代表[N].真理报,2020-11-20.在另一次采访中,马斯洛夫专门谈及中国科技发展的政策优势,指出,中国政府采用经济、政策手段全力支持科学家从事科技研发,并推动产学结合,将研发与应用直接挂钩,形成支持科技发展的有效机制,为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与科技企业结合创造条件,各级地方政府也在税收、政策宣介、成果推广、投融资等方面开展“务实”服务。他认为,在技术创新领域,中国的政策不仅比俄罗斯更高效和优惠,甚至超越美国。正因此,中国科学家生活与科研条件十分优越。参见:萨义德·加富罗夫.为什么在中国科学家生活无忧[N].真理报,2020-11-20.俄中友协专家委员会主席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也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保证了中国经济多年连续增长,在全球疫情压力下,中国对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优势明显。尽管特朗普捏造“不正当竞争”“间谍活动”等罪名恶意指责中国,但中国实力的提升已确证,部分西方势力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彻底搞垮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图谋已经落空。到21世纪中期,“中国梦”将使中国成为国力超过美国的世界强国,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构全球秩序。参见: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中美确定了行动轨迹[N].独立报,2020-12-03.

俄媒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了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点在提升经济、技术和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将致力于实现包容性发展,在社会风俗、行为习惯、工作作风、生活方式等方面不断改善。在中国,要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凝聚所有可团结力量,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保证经济高质量增长并提高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发挥优势,构建强大的国内市场并形成新发展模式,全方位刺激消费并扩大投资,发展农业,提升农村活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市化,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俄媒肯定,中国将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利用广阔的市场条件加强国际合作并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强调增强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港澳地区长期繁荣与稳定,推动两岸统一与和平发展。参见:中共中央全会公报提出的挑战、目标和意见.(2020-11-02)[2020-12-15].https://www.interfax.ru/pressreleases/735303.这些解读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中国的科技创新环境,并努力抓住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的核心内容,准确理解其深刻内涵,阐释“中国经验”的意义。

俄学界看到,中国成就引发全球关注,不仅在于中国抗疫的成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在2020年实现正增长且增长率超过2%的国家,而且中国发展模式还产生了强大的“外溢效应”: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在学习中国经验。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肯定,40年来,中国成功使7亿人脱贫,培养出一大批管理人才,给他们晋升空间,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巴基斯坦准备采用中国发展模式,因为这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参见:康斯坦丁·雷姆丘可夫.中国经济上升,全球衰落,接下来会怎样?[N].独立报,2021-01-24.在2021年2月11—12日举行的白俄罗斯第六届全国人民大会上,卢卡申科总统讲话强调,中白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基本一致,这是两国关系进一步巩固加强的基础。

参见:卢卡申科在白俄罗斯全国人民大会上的讲话.(2020-11-02)[2020-12-15].https://yandex.ru/turbo/intex-press.by/s/2021/02/11/chto-skazal-lukashenko-na-vsebelorusskom-narodnom-sobranii-tsitaty/.中国模式的“外溢效应”还表现在,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更多的亚非国家与中国关系更加紧密,当美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新疆人权问题时,有17个非洲国家明确表达了支持中国的态度。参见:弗拉基米尔·斯科西列夫.中国打喷嚏,亚洲和非洲就要感冒咳嗽[N].独立报,2021-01-11.

二 肯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

俄媒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有媒体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疫情蔓延、全球经济急剧衰退以及美国制裁加强的背景下讨论未来5—15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层的远见与担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在望,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起步。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特别关注半导体行业发展,实现芯片生产自给自足。此外,技术创新、粮食生产、能源安全都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讨论的重点,也是下一阶段主要工作任务。俄媒也指出,自1986年起,中國每个五年规划都框定了GDP年均增长率,而此次“十四五”规划并未准确设定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已经不再高度关注经济增速,更强调增长质量。参见:谢尔盖·马努科夫.北京讨论下一个五年计划.(2020-10-26)[2020-12-15].https://expert.ru/2020/10/26/kitaj/.

马斯洛夫认为,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中国党和国家对未来发展的主张。在疫情遍布世界、全球经济停滞情况下,中国是唯一一个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的国家。中国领导人还提出“全人类健康”理念,主张在医学等领域开展中外联合研究,是“目前唯一一个郑重讨论人类未来的国家领导者”。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已作出完整规划,尽管未提出具体发展指标,也不否认美国在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从思想和实践上看,中国正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有决心、有能力担当重任,也具备领导全人类活动的实力。

参见:萨义德·加富罗夫.中共五中全会——总结过去还是讨论将来?[N].真理报,2020-11-23.俄罗斯学者赞赏中国领导人胸怀长远,哪怕眼下不一定被完全理解,也能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走向胜利。他们认为,对于当下中国,“单纯数字已无任何意义”,更重要的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形成确保最终目标实现的机制。

参见:萨义德·加富罗夫.中共五中全会:有什么特别之处[N].真理报,2020-11-18.鉴于“中国经验”越来越重要,俄罗斯《独立报》在2021年初开始用大篇幅连续报道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政策,以大量具体数据和事实解读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其主要关注点,一是中国经济增长,包括工农业、加工制造业、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基本数据;二是中国党政颁布的新政策,包括内政外交重要法规和制度;三是中国进出口贸易,跟踪和比较中俄和中美贸易情况。参见:康斯坦丁·雷姆丘可夫.中国经济上升,全球衰落,接下来会怎样?[N].独立报,2021-01-24.俄罗斯学者肯定,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落实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务实、高效与强大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必将带领中国走向新胜利。

三 高度关注“双循环”发展战略

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战略提出后,俄罗斯学界从背景和动因、具体措施、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影响、俄方如何应对等多角度加以解析。总体认为,“双循环”战略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方略,不仅将完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还将对中俄合作产生更大积极效应,俄方应学习中国经验,抓住合作机遇,推动自身发展。

(一)解读“双循环”战略提出的背景与内涵

还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有俄媒就“捷足先登”,大篇幅介绍中国经济学家余永定的观点。余永定认为,“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有内外双重因素。内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不断扩大,外汇储备稳步增加,国家总体经济实力从2010年开始升至全球第二。进入21世纪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都在上涨,而出口商品价格却在下降,外贸增长和经常账户盈余使得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同时,中国境外资产收益情况并不乐观。在此情况下,2006年“十一五”规划已提出中国经济增长应立足内需,靠内外需求共同拉动,而不是仅靠投资和出口拉动。2006年中国出口占GDP比重达到约36%的峰值,之后不断下降,2018年该比例已降至19.5%。可见,“双循环”虽然是新词,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改变,中国经济转型早就在“进行中”。从外因看,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制裁措施让中国别无选择,只能尽最大努力把经济增长与内需结合起来,并支持国内创新,确保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稳固地位。参见:余永定.中国“双循环”战略的秘密.(2020-09-30)[2020-12-15].https://inosmi.ru/economic/20200930/248225916.html.俄媒还报道,中国高层2020年5月开始强调,要优先考虑内需、国内市场和本土企业,减少对外资、外国技术和市场的依赖。中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本国研发机构、大学和公司,以摆脱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技术的依赖,尤其是半导体新技术。对于美国施压带来的负面影响,俄媒表示充分理解中国的处境,并强调,“双循环”强化满足内需,这意味着中国开始摆脱“世界工厂”地位,这是针对逆全球化浪潮以及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采取的行动。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完全可以挖掘自身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不搞自我封闭,实行内外市场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双循环”。中国将很快摆脱高科技进口国形象,并成为高科技产品出口国。参见:奥尔加·索洛维约娃.中国“双循环”战略令俄罗斯面临新制裁威胁[N].独立报,2020-11-05.

俄媒肯定,在疫情大流行和全球经济持续衰退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其灵活性和生命力吸引了各国经济学家和学者关注,甚至有人呼吁各国都来借鉴中国经验。在此情况下,中国并未停步,又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推出“双循环”战略。世界银行和其他权威机构已预测,2020年中国GDP增长率达2%以上,2021年可能达到7.8%。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也肯定了中国经济正加速复苏。参见:玛琳娜·纳巴特尼科娃.“双循环”:为何中国经济增长这么快?[N].论据与事实,2020-11-25.可见,“双循环”战略尤其是强调“内循环”不会恶化中国经济环境,反而会因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疫情之后经济快速复苏,经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当然,中国也不会停止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

(二)分析“双循环”战略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影响

俄媒总体肯定中俄关系未来发展将持续稳步向好,中国“双循环”战略的实施不会影响两国继续加强合作。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双方合作有基础、有强烈的意愿。俄媒引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的观点强调,中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4亿中产阶级,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可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有效需求并创造机会。尽管确立了内需型经济主导方式,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张汉晖还用具体数字证明,新冠肺炎疫情对两国贸易影响不大,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农产品和肉类产品都呈上升势头,中俄跨境电商正快速发展,双边金融、旅游、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合作也取得新进展,两国经贸合作潜力无限。双方还在努力推动“一带一盟”对接,完善互动机制,扩大传统领域合作,并拓展新方向。参见:玛琳娜·纳巴特尼科娃.“双循环”:为何中国经济增长这么快?[N].论据与事实,2020-11-25.俄媒认定,疫情之后中俄经贸合作水平会有明显提升,不会因中国强调“内循环”而受到影响,甚至两国企业合作还将扩大。

第二,两国官方着力推动合作。有俄媒报道,2020年12月初举行了莫斯科和北京建立友好伙伴关系25周年“莫斯科-北京-25周年:新时代-新机遇”合作论坛视频会议,在这次论坛上,莫斯科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和北京市市长陈吉宁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政府与莫斯科市政府合作计划(2021—2023)》。索比亚宁指出,尽管2020年出现了巨大困难,但两国首都的城市间合作并未停止,反而更加密切,2020年莫斯科和中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10%。未来三年合作计划将推动双方更积极和更具体地发展最关键、最重要领域的关系,尤其是在教育、卫生、科学、住房和公用事业领域。参见:莫斯科和北京市长签署一项为期三年的城市间合作规划[N].独立报,2020-12-07.在2020年11月25日举行的中俄政府首脑第25次定期会议上,两国总理也对双方深化合作提出了具体规划。俄联邦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汀指出,俄罗斯正在加强数字经济建设,两国可以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简化海关手续等方面展开多项合作。他指出,2020年由于疫情,全球进出口贸易有明显下降,中俄之间也有约3%的降幅,目前对俄贸易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2%,对华贸易则占俄联邦全部进出口贸易的17%,中国市场和产品对俄罗斯越来越重要。两国应该加强制度、法规方面的合作,使木材进出口、海关关税等实现完全透明。中国对俄罗斯来说“不仅是老朋友,而且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还应通过“一带一盟”对接,扩大合作领域。他相信双边贸易指标很快将回到增长轨迹。参见:阿纳托利·科姆拉科夫.俄罗斯借助数字走廊建设制止与中国贸易下滑[N].独立报,2020-12-02.俄媒还引用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强调,中国已经认识到中俄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有一个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中国有兴趣增加俄罗斯产品的进口。2020年双边贸易总额降幅不算大,很快就可扭转。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有兴趣增加俄罗斯商品进口[N].独立报,2020-12-02.两国总理一致认为,计划中的两国贸易总额在2024年將达到2000亿美元,这个目标肯定能达到。

第三,双方合作领域广泛,且在不断扩大。从俄媒报道中可以看到,上至能源、军工乃至太空项目,下至居民日用品,中俄合作领域不受任何限制。有俄媒指出,2020年10月和11月上旬,俄方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超过了合同规定数量。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了这一消息。“应中方要求,2020年10月和11月上旬,俄中天然气日均交易量均高于合同义务。其中,11月12日当天供应量完成125%,达到创纪录水平。”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正在根据双边天然气销售合同条款,为2021年进一步增加对华供应做准备。参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0月起向中国平均日供气量已超合同规定数量[N].独立报,2020-11-20.而在日常生活中,两国合作也日益密切。疫情之下的跨境电商合作就十分突出,中国电商极大改变了俄罗斯民众的日常生活模式,多数民众接受了在家里订购日用品的习惯。中国网约车平台也深入到俄罗斯民众生活中。一篇《起步价会很便宜》的文章讲述了中国滴滴出行进军俄罗斯市场并迅速发展的情况:到2020年11月下旬,滴滴业务已在伏尔加河流域和俄罗斯中部15个城市推出。中国滴滴有其业务优势:驾驶员要购买强制保险,为乘客提供集体保险,还有第三方健康保险;24小时电话服务,接受投诉,有SOS按钮,总台跟踪路线,保护乘客信息,可发送定位与亲友共享旅行路线;为驾驶员提供透明合同,无隐藏费用。尽管因莫斯科、圣彼得堡相关行业的抵制,眼下滴滴业务还没能进入这两座最大城市,但这是早晚的事。俄媒认为,滴滴出行可能给俄民众消费习惯带来根本改变,乘客将根据性价比而不是消费惯例确定出行方式。滴滴还可能改变俄罗斯消费市场的规则,包月低价、司机入股等经营方式已显示出竞争力。当然,这也可能导致一些无力采用促销手段并无法承受订单不足的俄罗斯小公司破产。参见:安娜·拉齐娜.“起价会很便宜”:中国出租车在俄罗斯运营[N].消息报,2020-11-28.

(三)担忧中国发展战略调整可能给俄罗斯带来负面影响

在肯定中俄合作将继续深化的同时,俄媒也关注到中国“双循环”战略可能对俄罗斯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带来负面影响。有俄罗斯学者注意到,中国“双循环”战略主要目标是实现技术独立,建立本国技术体系,不再依赖美国和西方,并努力成为新技术的全球提供者。美中两国分道扬镳,主要是技术分裂,形势已不可逆转。而世界各国在未来15年间可能面临“二选一”的抉择:“各国必须选择与谁在一起,遵循哪种技术路径,该从中国还是从美国获得新技术?”俄媒认定,在全球两个技术强国之间不会再有居中者,美国民主党执政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明显威胁美国世界主导地位”这一认识,不会改变美国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想法。而在这场“新技术战争”中,俄罗斯的主要风险也在于如何选择。鉴于俄中两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密切合作,俄罗斯应该采用中国技术,但这可能面临美欧更严厉的制裁,包括对俄石油禁运和禁止他国购买俄罗斯国债。对俄罗斯来说,这个抉择十分艰难。参见:奥尔加·索洛维约娃.中国“双循环”战略令俄罗斯面临新制裁威胁[N].独立报,2020-11-05.

2020年9月22日,中国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01).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作出具体部署:“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20-10-29)[2020-12-15].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0/1029/c64094-31911510.html.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对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无疑是一大贡献。不过,对于中俄能源合作来说,这一目标无疑“令人担忧”。有俄媒借用美媒话语分析其影响:“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令俄罗斯担忧,因为俄方已在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投入约200亿美元。该项目2019年12月开始运营,至少应在未来30年内带来稳定收益。计划2025年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年供气达380亿立方米。俄气公司2020年6月宣布正与中方谈判,希望年供气量提高到440亿立方米。此前双方还就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支线进行了可行性研讨,该支线经过蒙古国,设计供气量500亿立方米/年。预计到203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翻一番。根据2020年8月数据,俄石油占中国石油进口155%,对华出口占俄石油出口37.8%。鉴于铺设管道等投资,俄能源价格还会上涨。有人预计西伯利亚管道支线将为俄方带来丰厚利润,但中国减排计划可能使总体目标不得不调整。参见:欧亚评论:习近平在联合国的讲话令俄罗斯吃惊.[2020-12-15].https://politros.com/186806-eurasia-review-vystuplenie-si-czinpina-v-oon-zastalo-rossiyu-vrasplokh?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e=lentainform&utm_campaign=politros.com&utm_term=1270745&utm_content=8912118.也有俄学者认为,全球石油需求到2040年才达顶峰,尽管人们不断讨论低碳问题,可事实上新能源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在不发达国家。中国新能源产业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但如何回收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目前还是待解问题。并且,传统能源生产技术正向更加环保方向迈进。因此,俄方可以在“使传统技术越来越绿色”方面努力。参见:弗拉基米尔·波尔卡诺夫.未来几十年石油仍是全球主要能源[N].独立报,2020-10-28.可以预期,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与中俄能源合作至少在“十四五”期間没有明显冲突,且可能推动两国经济发展。

四 中国带来的启示与俄罗斯的对策

中国确立内需型经济主导方式,推出“双循环”战略,给俄罗斯学界很多启示。同时,作为中国最大邻国,也是国际舞台上与中国配合最默契的战略合作伙伴国之一,俄罗斯也要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出相应调整。

第一,面对大变局应及时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此情况下,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面对变局,又遇席卷全球的疫情,中国共产党及时研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快速作出回应,给俄方极大启发。俄罗斯领导层在慨叹“中国抗疫经验不可复制”的同时,也在思考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2020年受疫情影响,独联体国家普遍经济衰退,外贸活动减少,国家间贸易链几乎中断,形势严峻。而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抗议活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武装冲突,更加剧了后苏联空间局势的复杂化。在无法确定疫情将持续多久,全球经济交流何时恢复正常的情况下,独联体国家着手在区域内部分恢复经济循环显得格外迫切。2020年11月6日召开的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理事会视频会议讨论更新了当年春季制定的十年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各国携手共同抗疫,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难题,还有电信、食品加工及能源等领域的资金来源问题等。俄联邦总理米舒斯京呼吁各国共同商讨恢复中断的贸易链,尽可能扩大欧亚经济联盟和独联体内部经济联系,推动同质区域内的良性循环,以保证经济稳定发展。换言之,俄罗斯开始重新认识独联体的“内循环”,尽管独联体国家已从最初成立时的12个减少到10个2008年和2018年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先后退出。。而退出独联体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也开始尝试建立“小独联体”,以互相支持。参见:鲁斯乔姆·法里亚霍夫.还剩10国:独联体对俄罗斯有什么益处[N].报纸报,2020-11-06.看起来,要战胜疫情和经济社会困难,各国还要紧密配合,共同应对,“抱团取暖”已成后苏联空间国家基本共识。

第二,扩大开放与加强对外合作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国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明确,经济发展“内循环”不是走向封闭,中国还将继续扩大开放。“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20-10-29)[2020-12-15].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0/1029/c64094-31911510.html.俄方肯定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没有改变,除了对中俄双边经贸合作充满信心,也对中国主导的亚太地区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赞赏。多个俄媒报道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时强调,中国与东盟10国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签署的RCEP覆盖近30亿人口,占全球GDP的约三分之一,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实现贸易自由化,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参见:东盟国家签署全球最大贸易协定[N].独立报,2020-11-15.当然,这个世界最大自贸区,“没有俄罗斯”,令俄方感到遗憾。参见:弗拉基米尔·斯科西列夫.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没有俄罗斯[N].独立报,2020-11-12.俄媒肯定,未来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地区,俄联邦政府正在努力争取融入该区域的发展。

第三,即便面临外部环境压力也要坚持国家发展目标。纵观俄媒评论,没有一篇对中国政府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表示怀疑,因为他们肯定,无论外部环境如何,中国共产党都“不改初心”,有决心有能力沿着确定的方向行进。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力以及中国实现目标的能力,俄罗斯各界均高度肯定。而围绕中国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外部环境挑战俄媒讨论较多,主要聚焦中美关系。俄媒认为,拜登执政对中国不是坏事,尽管美国总体对华政策不会有原则性改变,但美国外交的确定性、可预见性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环境会有一定改善,这增强了中国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外部保障。俄中友协专家委员会主席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梳理了从奥巴马到特朗普时期的中美关系,分析了“修昔底德陷阱”对美国高层认知的影响,认为尽管拜登在竞选中称俄罗斯为美国主要敌人,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且拜登及民主党更支持与中国展开对话,但对中美关系缓和不能期望过高。拜登政府有可能重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推进建立反华联盟,重拾希拉里·克林顿的“重返亚洲”战略,也会更加关注中国的新疆、西藏、香港和台湾及人权与宗教等问题。因此,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不可能发生根本改变。当然,拜登政府会减少中美双方战略不信任,以新方式开展竞争。参见: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中美确定了行动轨迹[N].独立报,2020-12-03.也有俄专家判断,拜登会就贸易问题与中国对话,但在台海问题上不会让步。俄罗斯科学院美加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巴久克认为:“拜登会力避与中国开启新贸易战,因为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举动。不过,拜登也多次表示,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两国政治经济冲突不少。美国人特别担忧中国经济不仅将领先美国,还将领先世界,同时他们也担忧南中国海军事政治局势。可以肯定,这些矛盾并不会随总统换届消失。当然,中美两国关系的处理方式肯定会发生变化,像蓬佩奥宣布对华冷战那样的丑闻会减少。”

参见:弗拉基米尔·斯科西列夫.拜登面临中国陷阱[N].独立报,2020-11-22.对于中美之间的竞争,俄学者认为俄罗斯是采取“坐山观虎斗”还是与中国联手,抑或与中国“背靠背”相互支持,还取决于俄罗斯自身经济实力和国力。在具体战略上,俄罗斯应保持自身独立性,争取构建多极世界,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保持传统战略优势。参见: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中美确定了行动轨迹[N].独立报,2020-12-03.

第四,俄罗斯要研究中国经验,深化和拓展双边在各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各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高度关注,近期俄罗斯舆论比较关注中国债务问题,尤其是地方债务。俄罗斯学者既非常关心中国同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对中国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有学者认为,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一定会采取措施控制它,不会任由这只“灰犀牛”肆意壮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麻烦”。这是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罗曼诺夫的观点。参见:弗拉基米尔·斯科西列夫.2035年前中國GDP将翻番[N].独立报,2021-03-04.对于深化双边合作,俄媒认为,中俄除能源、军工、农业、制造业、高科技等合作领域外,其他领域的合作还有待深化,俄罗斯要加强与中国合作,还要在管理、制度、税收等方面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加强可操作性,在这方面中国有很多值得俄方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总体看,俄罗斯各界对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评价积极,尤其肯定中国抗疫以及经济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对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充满信心,对“双循环”战略的内涵及其对中俄经贸关系、对俄罗斯经济及地缘战略利益的可能影响尤为关注。中国加强与亚太各国关系,亚太地区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最快地区,俄罗斯也希望“搭上这班快车”。同时,中国的“双循环”战略以及亚太区域合作也给俄罗斯以启示,即俄罗斯应更加关注区域经济关系,加强与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俄罗斯各界肯定,经过此次重大改革与调整,中国经济必将领先世界,中美竞争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有关中俄双方如何在“一带一盟”框架下进一步扩大合作等问题,还在继续讨论中。俄罗斯对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高度关注以及由此引发的广泛讨论,反映了俄罗斯各界对中俄关系普遍性的高度重视,全面系统准确把握俄罗斯各界的普遍关切尤其是对中国发展战略调整可能对俄罗斯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对于我们继续深入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双循环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主动融入“双循环” 齐心唱好“双城记”全力打造“天府成都·品位锦江”
以双循环格局促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朱民:推动“双循环”互动发展,最根本的是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双循环泛品牌空调服务改造结构设计方法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循环”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依托工会优势,践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脱硫改造方案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