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4-15 01:22周满仓
卷宗 2021年22期
关键词:面向社会社会公众管理体制

周满仓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21)

随着现代社会日益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以及终身学习理念在社会公众中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社会公众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高校图书馆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就具备了现实基础和需求。那么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公共文化资源,如何面向社会提高服务公众的能力,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从传统认识上的理解,是以本校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作为服务对象。那么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就是要求其向本校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以外的社会公众敞开大门提供服务。具体来讲,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社会开放,允许来自本校之外的社会读者和团体入馆使用馆内的设施和馆藏资源,这也被称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程度还非常有效,许多高校图书馆并不对本校以外的社会公众开放使用。一些高校图书馆虽然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但大多数也只是对外部分开放,大多是提供空间服务和纸质文献借阅等传统服务为主,在面向社会服务的形式上还比较单一。实际上,从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来看,高校本身的公共和公益属性,决定了其图书馆也应当成为社会的重要公共和公益资源。因为我国的高等院校绝大多数都主要由各级政府用财政资金投入创办的,高校软硬件设施的经费都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税收,来源于全体社会公众的纳税贡献。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校所拥有的资源本身也是社会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当用自身的资源和服务功能回馈社会公众。

事实上,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不仅有助于为社会提高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公众股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其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其自身的更好发展。首先,高校图书馆通过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能够让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有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有助于更为有效地扩大高等学校的知名度以及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其次,高校图书馆字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自身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办馆理念和服务模式的优化提升,这对促进高校图书馆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第三,高校图书馆通过从中与外界社会的充分接触和交流,以及在较大社会范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反馈,有助于使其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社会和时代的真正需求,这不仅能够促进其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更有助于增强馆员对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紧迫感,从而能够强烈地反作用于其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2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面临的问题

通过从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实践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主要面临意识观念问题、管理体制问题以及经费保障问题等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制约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有序开展和长远推进。

2.1 意识观念问题

意识观念问题是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各高校的师生到管理层在思想认识上都偏向于将学校图书馆看作学校自身的资源,而很难认识到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设施的社会公益性。在大多数高校师生和管理者的眼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应当仅限于高校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就应该仅限于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服务,而不应该向外界打开馆门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更有甚者,一些高校图书馆即使是在面向校内开展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学校内部不同层次的教职人才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也提供不同深度的服务,也就说是这些高校图书馆即使面向校内也不是完全开放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让这样的高校图书馆完全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就是不可能了。除此之外,即使一些高校认识到了学校图书馆的公共和公益属性,但是其自身对面向社会提供图书馆服务的认识存在很大不足,既担心面向社会服务会影响学校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也担心自身的人员配备、经费保证等条件不能适应对外开放服务的要求。同时,会力不从心得不偿失,由于高校图书馆长久以来的闭门办馆习惯,也使得他们形成了排斥对外服务和外部读者的思想意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

2.2 管理体制问题

高校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是制约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又一个阻碍因素,虽然当前我国的众多高等院校是以公办为主的,但是这些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行政部门主管,在管理上基本处于一种条块分割的状况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就更为复杂。目前,国内的图书馆基本上都属于多元等级结构的体制,他们的管理系统的隶属关系分别有高校、科研、公共等多种系统,在多头领导形式之下存在互不干涉、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状态之中。高校图书馆虽然都处在高校管理系统之内,但他们仍然处在与外界分割、孤立封闭的管理体制之中,导致其面向社会开放服务所面临过的管理体制问题相当突出。这种情况在目前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得不到教育部门、政府部门或是行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同时,各个学校的主管部门也未对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都造成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缺少应有的体制保障和推动力。

2.3 经费保障问题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另一个实际问题就是财政经费的保障问题,在当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面临经费紧张和发展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开展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无疑会导致学校管理成本的增加和经费支出的增多。因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辅助单位,没有财政自主权,大学对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经费投入通常与自身办学规模相匹配,高校图书馆在这种情况下面向社会服务就等于是承担了超出自身能力的工作,会显著地增加高校图书馆在软硬件等各方面的工作负担。因此,面向社会服务缺乏经费保障的问题,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都是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也是高校在决定是否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时的一个重要顾虑。

3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意识观念,为开展社会服务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

针对高校图书馆对于面向社会服务当中存在的意识观念问题,高校管理者需要首先带头转变传统的意识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作为特殊的公共文化设施所肩负的社会职能。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要积极转变服务观念,为开展社会服务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推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应当在做好对本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投入到服务社会的工作中,从思想意识上转变不接受社会公众入馆的认识误区,主动面向社会开展服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立足自身资源和服务功能积极发挥支持、引领地方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作用,树立起参与学习型社会、组织构建的主动意识。同时,也应认识到为全民科技知识素养、文化素质提升服务做贡献,也是履行自身作为学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通过确立这样的思想理念来更好地推动自身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3.2 优化管理体制,为开展社会服务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基本前提之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优化现行的管理体制,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制度条件。从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任务特点来看,需要建立起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协同的管理机制,要充分做好社会化服务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良性的制度体系来最大程度化解开展社会化服务对原有服务的冲击。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将面向社会服务融入到期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之中,通过在发展规划中突出对实际业务的引领和推动,来进一步理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制度体系与运转机制,从而更充分地保障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有力落实和向前发展。

3.3 拓展收入来源,为开展社会服务创造良好的经费保障

针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面临的经费缺口问题,当前可以采取适当收取一定费用的形式,来拓展图书馆自身的收入来源,从而为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必要的保障。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在面向社会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填补图书馆在资源成本、人力成本等方面的支出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在此过程中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先,仍然要讲风格讲奉献,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除此之外,从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长远发展来看,高校自身及其主管部门应当逐步考虑提供额外的财政支持,高校图书馆在积极争取政府对此给予财政拨款以外,还可以通过寻求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捐赠等形式来拓展资金来源,从而为开展社会服务创造更良好的经费保障。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以往闭门办馆的模式需要适时地做出调整,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能够为自身寻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在其条件和能力许可的情况下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这是体现其公共属性和社会职能的最根本途径。对于在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认真予以解决,从推动高校图书馆更好地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面向社会社会公众管理体制
陕西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档案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