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转型及创新研究

2021-04-15 01:22姚佳胤
卷宗 2021年22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图书馆

姚佳胤

(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 201204)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质量也逐步提升,这就使人们对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有了更严苛的要求。目前,“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机遇,在“互联网+”时代的猛烈攻势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上的一些潜在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所以,当前阶段必须将二者与新型技术进行相互有机结合,才能够起到推进公共图书馆跨越式转型和服务创新的目标,帮助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利益和社会价值。

1 在“互联网+”时代下开展公共图书馆转型和创新研究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但起到了要为大众传播有关知识,传输先进文明,还起到了要提升我国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这些就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我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中占据着多么关键的领导地位。截止目前,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网民已经达到了10亿人次,这充分表明了因为受到互联网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现在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开始习惯了经过互联网来摄取各类资讯,这样的社会转变给传统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摄取信息方式的改变要求公共图书馆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型。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手机和微信等数字化阅读的使用度已经大大超出传统阅读很多,数字化阅读已经逐步开始取代传统阅读模式,逐渐成为当下主流。如果现在公共图书馆还不对自身进行创新转型工作,那么不但无法再适应读者的要求,还会被时代所淘汰。

2)强化公共图书馆竞争力的必要性。如果想要在众多公共图书馆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具备其他图书馆所没有的特色,对于目前的传统图书馆来说,它竞争力的中心点就是在于,某一些方面的全垄断性服务和拥有一批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可以为读者提供较为满意的服务。可是,现如今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停壮大发展,各行各业的都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机遇商机,而这些甚至已经开始逐渐影响到公共图书馆在一些服务领域的核心位置。所以,当前公共图书馆必须要把握好互联网信息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的应有的社会责任。

3)充分满足读者要求的必要性。读者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在当今的大环境的影响下,读者多阅读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可是,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还在沿用传统单一的服务理念,没有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公共图书馆相互有机结合,这使读者在阅读体验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也让公共图书馆关于服务方面的效率和范围这种运营模式下产生了非常大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发展趋势。

4)“互联网+”能够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图书馆构建工作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图书馆服务特色的改变,例如:组建电子图书馆的时候,合理使用电子媒介作为馆内信息资源传导的途径,能够让信息资源的传输更为便捷和快速。在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进程中,运用对图书馆内的纸质信息转变为数字化信息的办法,可以确保图书馆文献和资源储存的完整性。在构建虚拟图书馆的时候,对图书馆内空间、时间的制约进行打破,推进了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有效性。

2 公共图书馆在发展中的现存问题

1)不能充分满足读者要求。满足读者的阅读要求为读者提供想要的知识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如果开始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必然会失去很多重要的读者。传统公共图书馆与互联网相比,无论是便捷性还是知识的多样性,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涉及范围和影响范围都远远不及互联网。在这样一种情况的驱使下,就产生了很多忠实读者大量流失的情况发生,而且也没有新的读者产生,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无法得到发挥,不能承担其该有的社会使命。

2)缺少个性化的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面向的是不同需求和不同社会阶级。可是,当前因为我国对于公共图书馆内部的设备配置和资源配置不完善,严重缺少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从而导致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单一,没有将互联网技术与公共图书馆相互结合,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过于落后,致使公共图书馆现在的状态,无法充分满足读者目前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实要求。

3)公共图书馆服务需要多样化,传统服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在当前“互联网+”背景的影响下,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和阅读要求展现出多样化的需求,除了阅读外的各类文化要求的不停增加,多样化服务的实践与探索是达到公共图书馆常态化发展目标的重要渠道。“互联网+”时代要求应用先进高端的网络配置和技术,快速有效的查找出所要寻找的信息数据,读者对信息数据的获取速度要求较高,希望从中得到最前沿的信息数据,把握最新的情况。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要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配置先进高端的信息化自动管控体系,构建数据化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图书馆服务工作要从借还的服务逐步转变为多层次的信息化服务,进而扩大服务途径,全面使用网络资源,供给信息服务。同时,也应按照用户要求展现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责,积极举办各类展览、讲坛、培训等,充分满足公众对多样化文化的需要。

4)读者阅读模式越发数字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阅读不但包含了传统文本阅读,也包含了音频、视频等线上阅览。从读书到读屏,目前的阅读包含了看、听、读三种含义,是一类立体化的获取信息数据的办法。从调查结果上显示,手机与互联网以逐步变成我国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现在有许多国民有阅读电子书或听书的习惯,超过半数国民倾向于电子化的阅读模式,传统文本阅读在青年群体中的使用率较低。在“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化阅读以变成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公共图书馆应紧跟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及时对服务开展改革创新,全面满足读者对数字化阅读的需要。

3 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开展转型和创新研究的办法

1)改变传统思想和服务理念。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和我国各行各业开展深入结合,受到当前大时代背景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也应该改变其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服务理念,充分把握利用好“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助推自身的长效发展趋势和提高服务理念及质量,进而充分满足在当前时代影响下读者的各类新要求。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自身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服务功能和相关技术设施进行升级,逐步摆脱传统运营模式。同时,还可能经过创新改变服务理念,让相关工作人员将新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2)推动互联网数字化建设,构建数据库。在组建数字图书馆的进程中,数字化信息资源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想要全面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就必须要对馆藏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数字化加工处理。按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和特点构建数据库,合理选取社会上的信息资源,对社会上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展汇集和使用,对网上信息资源的途径开展扩张工作,经过对信息资源的搜索、追踪和过滤等方法的合理应用,保障社会上信息资源的实用性。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所以,必须要有政府机构的支持,不但要有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专项资金,还要在政策上对其进行扶持,这是今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工作。

3)健全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平台品质,建立“互联网+”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有机创新转型,要借鉴“互联网+”技术在有关领域的经验,主动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使用。“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工作,必须让服务空间和资源最大化开放,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增大硬件平台构建的资金投入,充分使用智慧管控体系,进一步延长服务时间,扩张服务空间,强化馆级联合,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为读者供给更为优质的服务。利用网络与读者实现互动,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查询馆内藏书,以及对所借图书的续借等,充分满足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图书馆构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基础图书馆的服务性能,为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全完善覆盖城乡、构架合理、性能完善、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培养和引进相关技能专业人才。随着读者需求量的多样化、繁杂化、个性化,这让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变得更具有挑战性,也让其工作内容更加复杂模糊。在当前大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公共图书馆转型的关键就是内部工作人员,对相关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其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办法来进行开展图书馆的管理日常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对相关管理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以此确保“互联网+”的背景环境下服务质量与水准的稳固提高,以此来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增的各项要求。在针对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合理性,让所培训的内容是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应用的。其次,除了要不断进行内部自身培养外,还要适当引进一部分高端专业型技术人才,他们的引进不但能够为内部带来更为新鲜的血液,让内部员工更加有效的了解当前技术形势,还可以激发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此来保障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助推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成功转型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当前大时代下“互联网+”技术的引入,我国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也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创新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紧随时代发展脚步,把握当下机遇,勇于冒险探索,高效实施开展转型创新工作,科学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主观能动性和技术专业性,进一步实现公共图书馆未来的稳固长远发展趋势,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和社会责任,助推实现国家公共文化事业有效成功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图书馆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转型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