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展陈的艺术表现

2021-04-15 01:22方苏晨郎晓珊傅冬怡
卷宗 2021年22期
关键词:移情展品艺术

方苏晨 郎晓珊 傅冬怡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事务保障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1 展陈艺术

一切文博都是以展陈整体所呈现的、内在的旋律和独特的韵律来构成各自不同的展陈个性风格.从这一意义上说,展陈艺术应该是:展陈工作者运用最完整的展陈语言,通过尽可能完美或严密的艺术手法,使该展陈意蕴在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中,以优美、深沉、雍容华贵、悲怆动情的旋律和舒展的韵律,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或优美、深沉、富丽堂皇,或悲怆感伤,或轻而易举地被大众理解和认同。

2 文博展陈中的外在艺术表现

2.1 结构艺术

即陈展结构,是指以陈展传播为目的,对陈展内容进行逻辑构架安排,类似于编目结构[2]。总体展陈的结构分为部分、单位、组、展品四个层次,层次结构脉络清晰,层次间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所以,在外显逻辑表征方面,显示结构可以说是一个带有多重子目录的基于嵌套式目录的框架,而实际上并不局限于上面对“部分”的目录编排。例如,在组织大型综合性文博馆时,“部分”结构就成为代表不同类型展陈活动的整体结构[3]。构架的造型策略——展陈策略:在展陈结构分类的设计中,也有相应的展陈构架设计策略,设计师 Margarethall(Margaret hall)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两个基本的构架策略——分类(taxonometric approach)和主题(thematic approach)。分类展陈是根据展品的类型进行分类展陈,具体表现为:一是客观展陈,即以展品客观物质信息为重点;二是审美展陈,即以展品艺术审美为重点。主题法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故事,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叙事展陈法,二是情节展陈法,主题法强调展品之间或展品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叙事联系,而展陈总是为叙事、“讲故事”服务。构造成形结果——序列构造:在不同的展陈策略指导下,展陈结构序列呈现出两种形态:非线性构造和线性构造,本文讨论的线性与非线性构造是一种虚拟状态,而非确定空间实体动线的连接。非线形结构的文博馆陈设,虽然各部份服务于同一陈设主题,但又互相独立,各部份有独立的陈设重心,各部份之间没有潜在的故事情节安排。线性结构的文博馆展陈的各个部分和单元都服从于故事情节的安排,展品成为展陈活动中的线形元素,通常以时间线、从序幕到高潮的故事线来展开展陈叙述[4]。

2.2 光影艺术

光的美学艺术几乎都体现在与视觉相关的艺术主题上,对艺术的每一种都有积极的效果,不仅促进了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出现,还推动了它的美的价值到了艺术阶段;现代设计的光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艺术组成,文博展陈中的光环境构成艺术是我们关注和讨论的主题。每个人都有对光的理解和理解,但是光对人类的视觉和感觉有很多共同的理解[5]。在文博展陈光环境应用中,这种综合美学艺术展示具有公认的赞同感。展陈光的设计,除应重视视觉光源外,还应重视人的视觉看不见的光源,这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视觉环境质量,更丰富了光设计的表现手段。例如:在艺术画廊、文博等空间灯光设计中,如果缺乏对灯光的科学认识,选错了灯具,灯光中含有紫外线或红外线,就会使古董、字画褪色。一些高档商品如皮革、皮毛、珍珠、宝石等在商业展陈会上对紫外线会比较敏感,易变色变质。光学设计中必须对光通量2进行过滤,控制。而反过来又可以利用紫外线的原理,在一些主题酒吧的空间设计中选择用紫外线粉刷“作画”,在黑暗的空间环境中可以大大丰富艺术表现[6]。光线的美学、心理特征转向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建筑、街景、家居环境,光线的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延伸。人造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型智能光源的应用,使我们能够用丰富的光艺术语言创造出意境的空间。

2.3 文字艺术

艺术语言是人类思考和感情交流的高级形式。包含文化遗物、标本、艺术作品、辅助显示项目的显示项目,构成显示语言的材料外壳或材料基础的显示语言的词汇,使用辅助显示项目的颜色、几何、纹理效果、表面纹理、以及空间关系的处理所构成的一般的美的原理和艺术的原则,是表示语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比如:英国自然历史文博在展现人类孕育过程中所使用的悬念手法;洛杉矶自然历史文博在展现玛雅文化石雕残片时,借鉴电影艺术中的造景手法”类似的展陈语言,已引起我国部分文博展陈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渐应用到他们主持的展陈中[7]。《关于展陈独特语言的论说》等文章,大量列举了我国近年来较成功的展陈实例,但再好的语言也不过是语言而已,假如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使你掌握了优秀的展陈语言,也无法构成完美的展陈艺术。太多的文本信息会让观众容易产生“负重感”,从而产生阅读信息的超速心理。因此,信息手册的增加,为了改变传统原有的语言体系,展陈会综合分析特定的展示物,多以图画和文字的形式来诠释。

3 文博展陈中的内在艺术表现

3.1 文博展陈的文化艺术

要明确的是,文博展陈中的文化艺术与文化创新不能相提并论。陈列在文博展陈橱窗里的雕塑,这是历史人物的直接反映,我们不能“以文化之名炒作”。其评价标准是反映历史事实,客观显示创造文化,首先应该遵循基本的历史事实和逻辑。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作品、艺术概念和设计的创造,可以再现历史事件,历史数字鲜明,可以以公共活力的形式“享受”。南京江宁地区秦桧“立像”展览会的出发点不太好,但一定不是“文化之名”,而是展示他的“文化革新”和“文化情结”。正义之名的互相过分的怀疑或多或少地会被别人强加[8]。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繁荣,必须遵循正确的方向,依靠包括旅游在内的各种职业。为了反映历史主题,首先要区别表现场景,在文博展陈和文化创新之间严密划一条线,同时尊重基本历史事实、公共感情和社会道德。当然,有必要对某些现象进行适度的警告,但不需要太敏感或兴奋。举个例子,如果秦桧的雕像姿势,文博馆有未跪拜的雕像,也许就没有任何动机。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基本确定了。只要没有历史性的发现和研究的进展,“复权”就很难。即使专家的历史评价中有“颠覆”,人的心的忠诚、恶、善、奸也不会改变。至于“跪下”这一说“可以警告和教育下一代”,这是个良好愿景。真正的社会教训比那个更深[9]。

3.2 移情艺术

文博会的“移情”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馆长与展陈对象的移情,即对人物和事件的全面理解和感受;第二层:馆长与观众之间的移情,即馆长观察或调查展会的特点、需求、观众对展会内容的认知、情感和思想的共鸣。观众对展陈的喜好,了解观众的内心世界,以及观众对展陈的看法和想法。第三个层次:观众与展陈的移情。也就是说,观众在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升华自己的情感或思想的过程,展陈的内容、形式、环境和服务都不同于前两种,这种层次的移情本质上是观众与展陈对象之间的移情。也就是说,在人物与文物之间,甚至与策展者之间。要达到这一水平,不仅需要观众具有正常的认知和交流能力,而且还需要保守派运用移情艺术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在大多数展陈实践中,策展人是信息的组织者和输出者,而观众只是接受者和听者,很难根据观众的个人感受达到理想的移情状态。第四个层次,策展者与领导、专家的移情。由于文化的特殊性,文博展会的筹备工作往往需要认真考虑。特别是在举办大型展陈时,应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提出建议,如召开评审会等,要做到这一点,策展人必须充分了解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想法,形成全面、有针对性的意见,并将其应用于展陈建设。

3.3 审美艺术

美不是抽象概念的反映,而是体现在生动、具体、感性的意象中,没有具体、可感知的意象,美就没有依附性。社会事物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都是以生动的情感形象来表现的。自然和社会事物的美一般只有形象的特征,不一定有完整的形象来表现,艺术作品和展览的美需要完整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和展览设计者从中总结和总结出来的美。自然的、社会的和历史的事物。它是根据美的规律创造的美,具有完整的形象特征。特别是,文博展陈展品的形象和景色之美,通过特殊的实用手段,真实地表现出展品的整体形式和各部分的结构细节或多样性,使其更加直观、具体,与其他艺术形象相比,文博展陈中观众审美心理的客观性没有艺术展览中那么严格,每个展览都有相应的观众。我们不仅要注意审美对象之间的差异,而且要把握审美距离的意义,对于面向广大观众的展览,我们尽量淡化或模糊这种设计差异。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代文博展陈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无论是结构艺术、光影艺术还是语言艺术,都要适当结合各自的优势,围绕展品进行包装和艺术加工。准确把握展陈倡导的价值取向和实物的文化价值定位;在不断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文博展陈展示了其坚持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的基本功能,发挥其价值。只有从现实出发,才能使观众在观看展陈的同时,感受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产生文化认同,在审美体验中,使情感和知识得以升华。我们必须认识到,展陈表现本身就是艺术,是社会生活中人的艺术再创造,是当时人们审美价值和精神文明的体现。每一件由文博展出和收集的展品都是人类生活的产物,无论是反映物质文明还是体现精神文明的展品,都是人类发展史的见证,都应该被视为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移情展品艺术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纸的艺术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CCMT2016展品预览(1)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