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穴位贴敷调治儿童亚健康

2021-04-17 20:24张慧董凡黄博明樊新荣
河南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循行亚健康节气

张慧,董凡,黄博明,樊新荣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2.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北京 100020;3.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目前,我国亚健康儿童约占7成,部分地区接近8成,儿童亚健康的调治需要重视[1]。亚健康调治,属中医“治未病”范畴[2]。儿童“体属少阳”,犹如草木嫩芽,机体稚嫩又生机蓬勃。笔者基于天人合一和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理论,探讨不同节气的天地之气、人体之气特征,依据人体经络气血流注规律、循经感传现象以及常用养生保健穴位特性,制定因时制宜的调理方案,以期对亚健康儿童进行调治。

1 儿童“少阳体态”与亚健康

儿童犹如草木茸芽,未经寒暑,脏腑形体稚嫩娇弱,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又儿童生机勃勃,如春生草木萌芽,不断长成[3]。徐荣谦教授提出,儿童为“少阳体态”,将儿童身体状况分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状态。儿童少阳之体,阳升阴长,处于阳气主导的不稳定阴阳平衡状态。儿童娇弱,易受六淫外邪侵袭,治疗及时、得当,则易趋康复。儿童阴阳平衡具有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故感邪或顾护不当,阴阳失衡,易出现偏颇体质,成为亚健康状态[4]。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平和质呈下降趋势,偏颇质呈上升趋势,兼夹体质具有明显上升趋势[5]。但儿童阳气偏盛,生机勃勃,脏气清灵,机体修复能力强,故对亚健康儿童尽早调理,易恢复健康状态。

2 二十四节气养生理论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的阴阳之气,决定和影响着人体生命活动。《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甘秀伦通过研究证明,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与现代时间医学具有共通性[6]。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确立的农历时节体系,不同节气,天地阴阳盛衰变化不同,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变化。姜青松等[7]认为,中医因时制宜理论依据是节气规律,通过节气规律辨证施治,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依据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与二十四节气天地、人体之气的变化,形成二十四节气养生理论。代金刚等[8]探究的“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的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法,既是对中医节气养生理论的拓展,又是对中医导引法应用的补充。蔡怡航等[9]通过研究二十四节气理论在养生、治疗中的应用,肯定了二十四节气养生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价值。

王栋等[10]研究年、月、日、时干支推算的时间节点,表明十二阴历月的干支时间节点为二十四节气,即月干支的节点是从一个节气到下一个节气,使阴历月与回归年及四季同步。《华佗中藏经》云:“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说文解字》云:“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十一月,子月,太阳运动至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最冷之时,即天道阴寒至极,又太阳开始返回北回归线,故天道一阳来复,阳气来复藏于下而万物始萌。阳气始生微上,难以抵御极盛阴寒,故此时为地面进入“数九”寒时。《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气温相同的天地之气相差三十日,故天、地最寒之时相差两个节气,故地道一阳来复为丑时大寒时节。《素问·脉要精微论》言:“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天道一阳来复,照射到地面需要45天,时值寅时立春,春回大地,地面阳气萌动,万物始生。故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11]。天道、地道、人体之气分别相差两个节气和三个节气,故人体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始于立春,循时而养。

3 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

人体气血阴阳流注以十二经脉为径,循序往复,如环无端。穴位是经络气血运行的反应点,其功能状态存在周期性的盛衰、开阖变化。如子午流注以子午代表时间,流注代表气血运行,表示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与自然节律相应。研究表明,通过刺激某一穴位,产生“得气”感之后,这种特殊感觉会沿人体经络循行路线传导,即为循经感传现象[12]。白增华等[13]通过对循经感传文献的研究表明,该现象并非针刺才会出现,灸法等亦可出现。黄允香[14]通过手指点按和针灸两种方法刺激中风偏瘫患者的穴位,对比表明点按刺激与针灸具有同样的循经传感效应。点按穴位产生“得气”感,沿经络循行传导,“激活”经络气血,使经络气血旺盛。

《针灸大成》言:“刚柔相辅,阴阳调和,气血循环,时穴开阖。”表明穴位具有开阖的特性。张建国等[15]认为,开穴是打开经络穴位的“窗口”,使精气得进、邪有出路。《子午流注针经》言:“夫流注者,为刺法之深源,作针术之大要……夫得时谓之开,失时谓之合。”谢感共等[16]通过穴位导电量试验验证了穴位开阖时“气血盛衰”理论。周俊亮等[17]对穴位功能特异性即开穴闭穴穴位特性、穴位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开穴闭穴的针法等进行论述,表明处于开穴状态的穴位气血旺盛;闭穴状态时,穴位气血衰弱,并根据穴位开阖状态辨证施治,取得佳效。

穴位贴敷依据方剂配伍、经络循行路线、经穴的特异性、药物经皮吸收、经穴局部的神经系统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五脏六腑[18]。穴位贴敷多用具有辛香走窜特性中药,一方面对穴位进行强刺激,另一方面通过透皮吸收,发挥药效[19]。儿童经络穴位贴敷是针对不同亚健康或疾病状态的儿童,选取不同经络穴位配伍进行中药膏剂贴敷,以达到调治的目的[20]。中药穴位贴敷在哮喘、肺炎、慢性咳嗽、便秘等儿童常见病中应用广泛[21-22]。黄宝珠等[23]研究表明,穴位贴敷能调节亚健康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亚健康人群脏腑功能,调理机体亚健康状态。陈霞[24]将穴位敷贴用于调治儿童脾虚质,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李燕燕等[25]运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手法调治体虚易感儿童,效果明显。传统的穴位贴敷疗法常忽视贴敷穴位的前后穴位及经络循行路线的状态。周俊亮等[26]将传统穴位贴敷与经络循行传感、时穴开阖相结合,通过点穴调整经络气血和穴位开阖状态,开创了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疗法,较传统穴位贴敷方法更具疗效。

4 春季节气经络穴位贴敷举隅

二十四节气穴位贴敷针对亚健康儿童不同体质,在不同节气依据经络流注选择不同经络,对经络循行的起始穴位进行点按开穴,以调整经络穴位开阖状态,点按儿童特定的治疗或保健穴位至“得气”,如关元、神阙、中脘、合谷、太冲等穴位,再进行中药穴位贴敷,延长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发挥治疗或调理作用,最后对经络循行的终末穴位进行点按闭穴。通过刺激经络循行线的穴位或配伍功效穴位,使经络气血充盈,濡润全身,抵御外邪。

《灵枢·经别》言:“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此五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人体经络气血顺应自然节律变化,表现为节律性的消长盛衰。人体足少阳胆经应子月大雪、冬至节气,足厥阴肝经应丑月小寒、大寒节气……手少阳三焦经应立冬、小雪节气。《汉律志》曰:“少阳,东也,东者,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子月冬至,天道一阳来复;寅时正月立春,万物始生。人体阳气来复晚于天道一阳来复45日,即冬至后立春之时,故立春、雨水时节为调养人体足少阳胆经时,惊蛰、春分调养肝足厥阴经。

立春节气,春之始,预示新的开始,春木之气始至,气候由寒转暖,人体由藏转生。儿童形气未充,易伤风感寒,又进入生长之际,需助阳气生发,加强机体抗邪能力。肝胆属木,肝为阴脏,胆为阳腑。《素问》云:“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脾胃论》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故立春节气宜调理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点按胆经首穴瞳子髎开穴,配合太冲、关元,用桂枝、细辛、艾叶等膏剂穴位贴敷,最后揉按足窍阴闭穴。

立春后为雨水节气,湿气较重,儿童脾胃易受湿邪困扰,宜疏肝健脾防湿邪。点按胆经首穴瞳子髎开穴,以胆俞穴为主穴,配合足三里、阳陵泉、气海等,中药中加入藿香、路路通等化湿利水中药进行贴敷,揉按足窍阴闭穴。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云:“胆寄于坎宫,使人慕善知邪,绝奸止佞,敢行直道。”胆气壮盛者,勇于决断,不易受外界影响;胆气虚者,犹豫不决或敏感多疑,易受外界影响,受到不良刺激时,易发生精神情志疾病。有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患儿多素禀胆虚[27]。对于亚健康儿童,需调理胆气,使机体处于平和。

惊蛰节气,天气回暖,阳气生发,人体肝阳之气渐升,此节气应以调理足厥阴肝经为主,点按肝经大敦穴,以肝俞穴为主,配合太冲、关元、章门,点按得气以后,用白芍、沙苑子等膏剂贴敷,最后点按期门闭穴。

春分时节,昼夜均,寒暑平,但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和春旱现象,儿童易受外邪侵袭,此节气宜疏肝解郁,补益肝肾,开穴点按大敦至得气,点按胆俞穴配合身柱、命门、蠡沟等,得气后施以贴敷,点按期门闭穴。

清明、谷雨时节,疫毒盛行,儿童多发反复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膜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需调护手太阴肺经以御邪。点按中府开穴,取肺俞配伍尺泽、神阙、足三里,点按刺激后,以菊花、金银花等制膏,贴敷,点按少商闭穴。

谷雨时节,湿气较重,困脾生湿,湿热内蕴,易患温热病和湿热病,需健脾祛痰。该节气以强肺健脾为要,增强体质。点按中府开穴,以肺俞为主穴,配伍孔最、大椎、足三里,施以点按刺激后,以香薷等中药制膏剂贴敷,少商点按闭穴。

5 小结

儿童如草木萌芽,稚嫩娇弱,较成人更易出现亚健康或疾病状态。对不同体质类型的亚健康体态儿童,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依据不同节气的天地之气、人体之气特征,人体经络气血流注规律及常用养生保健穴位特性,制定因体质、因时、因地制宜的调理方案,在传统穴位贴敷调理方法基础上,融合点按刺激和开穴闭穴理论进行调治,实用性较强,儿童依从性较高。

猜你喜欢
循行亚健康节气
带脉循行浅议❋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督脉循行考
猪群亚健康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儿童亚健康防治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