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音疗法研究进展

2021-04-17 20:24吕鹏李芮
河南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五音音乐疗法疗法

吕鹏,李芮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近年来,音乐治疗学受到重视。《黄帝内经》就提出五音治疗疾病的观点,将“角徵宫商羽”与五行相对应,并以此作为理论指导。随着后世医家对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认识、实践应用日益丰富,中医五音疗法成了中医特色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音乐疗法的重要研究内容。现就2014年之后我国中医五音疗法理论与临床研究的重要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回顾,综述如下。

1 中医对五音疗法的认识

1.1 五音的概念音的产生来源于物质的震动,振动频率不同的音作为主音可以构成某种调式,从而具有了不同的特性,表达不同的情感。故角声“悲而和雅”;徵声“雄而清明”;宫声“慢而缓大”;商声“促而清冷”;羽声“沉而细长”[1]。现代研究者对“五音”的认识大致分为两种:一为五种频率的音高,二为五种调式。两种观点均有不足之处,相关理论评述认为,单一频率的音持续作用过于枯燥,会加重身体的不适,与古人讲究身心协调的观点相违背,而音乐的性质、聆听者对音乐的感受也不能由单从调式而论[2],所以中医五音的概念,应当是以临床中聆听者的主观感受为核心,对应五行特点的五类音乐。

1.2 中医五行音乐的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也有着一定的振动频率,根据“同声相应”的原理,古人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五脏和五音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仅通过音乐表达情感,而且运用不同属性的音乐对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病理状态等产生不同的影响[3],如角调式的音乐五行属“木”,具有柔和舒缓、亲切清新的特点,演奏或聆听角调式音乐,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可以疏肝解郁,柔肝健脾,适合五志易“怒”的人群;羽调式的音乐五行属“水”,往往婉转清悠、哀怨流畅,如《胡笳十八拍》《昭君怨》《梁祝》等,具有养阴益肾、补肝利心的作用,适合五志多“恐”的人群。

1.3 中医五行音乐的选用在中医五行音乐的选用方面,辨证施乐是最关键的部分。相关的理论研究者根据文献研究,总结出了三种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情志辨证、体质辨证[4]。在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多运用脏腑辨证的方法,首先选取与五脏对应的五音调式,然后佐以虚实辨证,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配合相应五音调式的阳韵或阴韵,确定选曲范围,由于同一调式的代表性音乐较多,还应充分参考患者对曲目的偏好,从而确定选曲;确定施乐时间时,应依据子午流注中人的脏腑在12时辰中的兴衰关系,同时满足患者合理作息的需求。此外,施乐前应引导患者调畅呼吸、展开遐想;施乐时,患者应处在清净流通的环境中,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节音量。

2 音乐疗法现代作用机制探讨

目前,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现有研究已经可以对音乐疗法的作用做一定解释。大部分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影响情绪,缓解焦虑、疼痛和不适[5]。在生理上,现有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解释其机制:首先,聆听音乐可以影响大脑奖赏通路中的神经传递,如内啡肽、多巴胺的释放增加以及阿片类受体的表达增加,使聆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6];其次,音乐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轴影响激素水平,如显著降低受试者的皮质醇浓度,缓解焦虑等[7];第三,音乐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痛阈和耐受力,还可以对免疫系统产生积极影响[8],改善术后预后和伤口愈合;第四,音乐可以通过使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升高,维持和促进海马区神经元的发育分化与生长再生,从而改善老年人的轻度认知障碍[9];第五,有研究认为,听音乐可能能够通过诱发松弛反应来调节microRNA水平,从而减缓动脉硬化过程的进展,并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对心肌梗死的预后产生有益作用。当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柔和、缓慢的音乐能显著降低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10];节奏较快的音乐能显著增加心率、分钟通气量、血压和交感神经活动[11]。综合来看,虽然解释其机制的研究较多,但是鲜有研究者从细胞和基因层面对音乐、声音和振动的反应进行探索。

3 临床应用

3.1 治未病

3.1.1 既病防变 研究者多运用中医五音疗法调节亚临床状态,预防并发症、后遗症。王翔[12]设计了随机对照试验,运用统计学方法证实了五音疗法可以提高亚健康失眠人群的睡眠质量;刘永丽等[13]研究发现,中药足浴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可以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试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志业等[14]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表明,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配合五音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从而有效预防病情恶化。

3.1.2 愈后防复 研究者多运用中医五音疗法促进病后和术后的全面康复。李水莲等[15]治疗60例腰椎术后的受试者,30例进行腰背肌锻炼,另外3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五音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结果表明,后者与仅进行腰背肌锻炼的受试者相比,显效和有效人数比、功能恢复状态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孙静怡等[16]选取50例混合痔术后的受试者,施用五音疗法和中药熏洗,与仅给予中药熏洗组对比发现,联合五音疗法可以减轻术后伤口疼痛,缓解负面情绪,改善睡眠状态,提高生存质量,便秘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青莲等[17]将中医体质学与中医五音疗法相结合运用于心脏康复中,该疗法不仅改善了受试者负面情绪,而且能改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与西方音乐相比,聆听五行音乐能提高迷走神经活性,更有益于身心康复。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身疾病得到更广泛的重视,预防也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这与中医“治未病”的观点不谋而合。“治未病”是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体系,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近年来,研究者在中医五音疗法治未病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现有临床研究侧重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方面,在未病先防方面的临床研究较少。以社区、养老机构、老年病房中的老年群体为例,他们往往因为生理功能衰退、储备能力下降、多种慢性病和老年综合征共存而长期遭受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在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后收效仍不令人满意,还可能会承受不良反应[18],而以“治未病”的思路应用中医五音疗法不仅可以减轻疾病对患者生理、心理上的困扰,而且可以避免承受药物等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此外,做到未病先防还可以大幅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探索中医五音疗法在未病先防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3.2 治已病

3.2.1 胸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相当于中医“胸痹”的范畴,刘立娜等[19]对5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用精神安定药片、艾灸配合角调式音乐进行治疗,与单纯服用精神安定类药片组形成对照,研究表明,前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减轻焦虑,提高显效和有效患者比例。此外,刘立娜等[20]还观察了艾灸联合角调式音乐对该类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案与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相比,可以更好地降低血清心肌酶学指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等[21]用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心肾阳虚型CHF焦虑患者,提出该疗法依据子午流注择时施用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睡眠状态,减轻疲劳。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中医五音疗法有确切疗效,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并且对理化指标的下降有更为积极的影响。

3.2.2 失眠 王东岩等[22]研究表明,与头针组、药物组相比,五音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缩短睡眠潜伏期、调节白天功能紊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刘景璐等[23]选取了40例冠心病合并脾胃不和型失眠的患者,采用冠心病常规疗法、和胃安神方、穴位按摩、五音疗法联合治疗,与40例冠心病常规治疗联合和胃安神方治疗对照,发现前者在干预后,脾胃不和与失眠症状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此外,胡月等[24]还对此进行了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五音疗法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并且对改善睡眠有确切疗效。这些研究证实了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中药、穴位按摩、足浴等可以提高失眠的治疗效果,而且中医五音疗法在联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3.2.3 痴呆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属于中医内科学中“痴呆”的范畴,此类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躯体自理能力也可以通过中医五音疗法来改善。宋艳丽等[25]针对MCI老人的不同体质施用五音疗法,并且配合常规护理与治疗。干预后,患者的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评分明显下降,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

3.2.4 肺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于中医“肺胀”的范畴,呼吸困难是COPD患者就诊最常见的主诉,临床治疗上存在难缓解、易反复等难点。王梁敏等[26]尝试联合五音疗法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满意度。

3.2.5 痞满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属于中医“痞满”的范畴,王萍丽等[27]用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中药对60例老年FD患者进行辨证治疗,治疗后发现,与中药组相比,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5)。刘莉等[28]观察中医五音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FD的疗效,也证实了多潘立酮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干预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3.2.6 泄泻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常以腹泻为主诉,属于中医泄泻的范畴。卜秀梅等[29]研究表明,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配合五行音乐疗法,可以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明显好转。

3.2.7 休息痢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中医“休息痢”的范畴,也可以运用中医五音疗法辅助护理。张萍[30]和黎军等[31]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护理中可以将穴位按摩、五音疗法结合,从而使UC患者抑郁状态好转,加快康复。张雪莹、单海燕等所在的护理团队,针对中医五音疗法护理UC患者做出了多次探索,其研究结果证实,在常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的基础上,运用沈氏达郁汤加减方、隔药灸以及电针分别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均可以起到改善直肠黏膜病变、调节情绪的作用[32-34]。

3.2.8 头痛 吕卫华等[35]将五音疗法联合针刺应用于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前,与常规针刺组形成对照,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在干预后,两组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五音疗法组在治疗有效与显效人数占比、血清5-羟色胺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指标方面,均显著好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未报告不良反应,也证实了该疗法的安全性。

3.2.9 中风 中风,又名脑卒中,中医五音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缓解大有裨益。李庄等[36]选取58例中风后轻中度MCI患者,比较五音疗法配合针灸与单纯针灸治疗的疗效。研究发现,治疗后前者与后者相比,简明精神状态量表积分显著升高(P<0.01)。陈晓娜等[37]运用五音疗法、耳穴埋豆配合安定类药物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仅服用安定类药物组(P<0.05)。王伟华等[38]将电针结合五音疗法与仅施用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不仅可以更好地纾解患者的焦虑状态,而且可以安全有效地促进受损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生存质量。

3.2.10 癌病 肿瘤属于中医“癌病”的范畴,温明华等[39]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期间应用五行音乐疗法,缓解了患者的化疗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生存质量明显提高。蒋运兰等[40]运用杵针联合五音疗法,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得出了五音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结论。

3.2.11 腰痛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刘琪玉等[41]将运动康复操与中医五音疗法结合,廖涛等[42]将耳穴埋豆与五行音乐疗法结合,杨莹等[43]将中医常规护理方案与五行音乐疗法联合,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五音疗法可以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

3.2.12 郁证 在妇科方面,为探求解决育龄女性焦虑抑郁情绪对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度的不利影响的方法,万爱红[44]采用耳穴埋豆配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该类患者,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疗法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改善。

3.2.13 耳鸣 原发性耳鸣是临床中的常见病、难治病。石磊等[45]认为,五行音乐疗法配合归脾汤可有效改善心神不宁型原发性耳鸣患者临床症状,并且有着良好的远期疗效。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的情志状态与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相互影响[46],这也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而中医五音疗法正是通过调畅情志治疗心身疾病[2]。近年来,研究者在进一步证实疗效和挖掘适用病种的基础上,还做了许多新的探索,如在试验设计方面,研究者引入了临床试验室的理化指标、镜检结果作为评价指标,补充了量表积分的不足;在具体施用方面,将中医时间医学、中医体质学说、中医适宜技术、导引术等与中医五音疗法相结合,改善了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运用Meta分析对五音疗法进行安全性评价,这些探索进一步推动了中医五音疗法体系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3.2.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西医结合诊疗取得了显著成效。疫病背景下,开展了广泛的中医适宜技术辅助干预,其中,中医五音疗法被证实对大型集体收治场所的住院患者、密接隔离人员以及出院患者的情志调护、机体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47-57]。在实践中,不同研究者对五行音乐疗法的施用有着不同的思路,或依据五行五音五神选曲,或依据人群特质选曲,以“太阳、少阳、少阴、太阴、阴阳和平人格”分类,或从“双心理论”出发结合五音疗法减少抗焦虑抑郁药物的使用[58],或结合子午流注在不同的时间段播放相应调式的音乐以分别改善患者的抑郁、恐惧或悲伤情绪,邱述兴等则从体表温度入手,证实了音乐、经络、人的特质之间的影响[59],相关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医五音疗法也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课题组以“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强”写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快速建设指南》。

4 结语

中医五音疗法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在现有临床研究中未见报告有不良反应病例,适用于医院、家庭、养老机构等多种场景与人群。其发展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可以提高治疗心身疾病的疗效,缓解药物等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其次,与“健康中国”战略、当前的医学发展模式以及“治未病”理念相适应,是预防控制重大疾病重要方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第三,中医五音疗法作为一个长期、系统的诊疗手段,操作简单,适合在社区、养老机构、老年病房应用,有助于推动医养结合、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此外,有研究证实,中医五音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进医患关系。

目前,中医五音疗法存在以下问题:对于“五音”的认识及辨证思路的探讨与实际临床应用存在一些差距;有关五音疗法作用机制研究较少,大部分参考西方音乐疗法的机制;相关研究仍缺乏“治未病”思维。下一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①开展多学科交流合作,提高研究者及临床应用者的中医理论水平及音乐素养;②加强对中医五音疗法的宣传和推广,积极引导中医五音疗法走向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养老机构;③通过中医五行音乐来改善认知障碍等;④设计、开展实验研究,对中医五行音乐的作用机制加以佐证;⑤建立和推广相对完善的五行音乐库,设计应体现以临床中聆听者的主观感受为核心,与五行特点相对应的理念;⑥引入人工智能设备,视听结合,同时引入现代诊疗手段与量表评分、症状积分等指标相互补充,探索出适用于中医五音疗法的疾病谱;⑦对已有的实验结论,应当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实验研究。

猜你喜欢
五音音乐疗法疗法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中药结合五音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体会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PACU 音乐疗法对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麻醉后恢复的影响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