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

2021-04-20 03:15姚金秀姚雷雷
系统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头孢肠炎细菌性

姚金秀,姚雷雷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儿科,山东聊城 252000

在儿科中,急性细菌性肠炎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 病,主要是因肠道内细菌数量过多、小儿机体功能不健全引发,患儿大多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食欲不振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小儿机体电解质紊乱,会出现脱水的风险。临床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1-2],头孢克洛是比较常见的治疗药物,但随着肠道细菌耐药性增强,头孢克洛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限制[3]。头孢克肟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为了分析其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效果,将该院 2018 年 3 月—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86 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6 例该院就诊的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数相同。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经过病原学检查均被确诊为急性细菌性肠炎;②患儿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③临床资料完整;④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对该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②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

观察组中男性22 例,女性21 例;患儿最小年龄为 8 个月,最大年龄为 4 岁,平均年龄为(1.54±0.32)岁;病程为 12~72 h,平均病程为(25.31±2.06)h;轻度12 例,中度 22 例,重度 9 例。对照组中男性 24 例,女性19 例;患儿最小年龄为7 个月,最大年龄为4 岁,平均年龄为(1.71±0.29)岁;病程为 12~72 h,平均病程为(25.04±2.03)h;轻度 12 例,中度 23 例,重度 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了补液、 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孢克洛治疗,给予患儿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 H20064491,0.125 g×24 s)口服,按体重 20~40 mg/(kg·d),分 3 次服用,病情严重的可增加药量,总剂量≤1 g/d,连续治疗3 d。

观察组患儿采用头孢克肟治疗,给予患儿头孢克肟片(国药准字 H20052076,0.1 g×6 片)口服,1.5~3.0 mg/(kg·次)计算给药量,2 次/d,连续用药 3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PCT 水平、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炎症指标采用相应试剂盒进行检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采用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

1.4 判定标准

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性状与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视为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大便性状基本恢复正常视为有效;治疗后,尚未达到以上标准的视为无效[4-5]。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炎症指标

用药前,两组患儿 TNF-α、IL-8 以及 PCT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观察组TNF-α、IL-8 以及 PC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清炎症指标对比[(±s),pg/mL]

表1 两组患儿血清炎症指标对比[(±s),pg/mL]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值 P 值IL-8 TNF-α PCT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17.95±1.13 10.43±0.94 5.48±0.39 2.46±0.35 9.21±0.74 3.25±1.07 17.91±1.07 15.12±0.91 5.51±0.42 3.98±0.32 9.26±0.72 6.14±1.03 0.169 23.507 0.343 21.018 0.318 12.760>0.05<0.05>0.05<0.05>0.05<0.05

2.2 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患儿脱水治疗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d]

组别 脱水治疗时间 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2.97±0.08 5.04±0.05 143.883<0.05 5.26±0.23 8.31±0.18 68.479<0.05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肠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文献[6-7]报道,其发病率在儿科疾病中居于第2 位。小儿免疫力相对成人较低,加之儿童机体功能发育不完全,消化系统容易被细菌感染,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其中,沙门氏菌感染最为常见。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与病毒性肠炎表现有着明显的区别,细菌性肠炎腹痛范围比较集中,且粪便等排泄物会带有粘液等物质[8]。一般而言,细菌性肠炎患者在1 周左右可以自行痊愈,但小儿机体免疫力明显低于成人,患儿出现急性细菌性肠炎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很有可能出现脱水的情况,需要接受补液治疗。如果患儿出现严重脱水,必要时还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在补液治疗的基础上,临床还会针对患儿肠道感染的细菌合理运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头孢克洛是第二代头孢霉素类药物,为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对沙门菌属的活性较强。头孢克洛进入人体后,其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成发挥杀菌作用。经过实验证实,头孢克洛口服吸收良好,在口服半小时左右即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主要通过尿液排出[9-10]。但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应用头孢克洛治疗容易出现软便、过敏、恶心等不良反应。与此同时,随着头孢克洛等抗生素使用时间与次数的增加,部分肠道细菌对该药物耐药性增强,有时使用头孢克洛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的患儿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头孢克肟是第三代头孢霉素类药物,与头孢克洛作用机制一样,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成发挥杀菌作用。头孢克肟对于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同时对普通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亦具抗菌活性。头孢克肟口服吸收良好,口服后约2 h 左右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较长,可经尿液排出。与头孢克洛相比,头孢克肟抗菌谱更广,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高[11]。

在该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 IL-8(10.43±0.94)pg/mL、TNF-α(2.46±0.35)pg/mL 以及 PCT 水平(3.25±1.07)pg/mL 均低于对照组(15.12±0.91)pg/mL、(3.98±0.32)pg/mL、(6.14±1.03)pg/mL,观察组患儿脱水治疗时间(2.97±0.08)d、大便恢复正常时间(5.26±0.23)d 均短于对照组(5.04±0.05)d、(8.31±0.18)d(P<0.05);治疗总有效95.35%高于对照组79.07%,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5.58%(P<0.05)。这与马俊华[12]的研究结果:头孢克肟治疗患儿的总有效率为 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 73.1%(P<0.05),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细菌性肠炎患儿采用头孢克肟治疗可以更快改善患儿症状,能够更有效控制血清炎症指标,治疗安全性较高,与头孢克洛治疗相比临床疗效更佳。

猜你喜欢
头孢肠炎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