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内科技成就主题展览的策划与实践
——以“礼赞共和国”展览为例

2021-04-21 03:10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鹊桥科技馆展品

唐 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技馆承办并自主设计开发的“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于2019年9月在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中与公众见面,并在当年的9—12月在中国科技馆短期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在此期间,该展览累计服务公众16.7万人次,深受各界好评。此后该展览又赴杭州低碳博物馆、南京科技馆等地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是一次利用科技馆特色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科技成就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对于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助力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科普意义。笔者希望通过对该展览策展思路的梳理,为当下科技馆创新展教思路、提升展览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一、 展览主题提炼:科技强国惠民

2019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中美战略博弈延伸,国际形势面临不确定性。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各地陆续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科技馆作为以展览为核心的科学教育前沿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窗口单位,理应有所作为——这是策划该展览的源起。

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艰难中奋起,自强不息、顽强奋进,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实现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作为国家级科技馆,中国科技馆应当立足于科技视野,以科普的形式,使公众对于70年的科技发展和成就有所认识和理解——这是对展览方向的定位。

科学技术作为决定我国综合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在70年间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令国人自豪的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创新经验。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一穷二白,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1],逐渐走进世界科技强国行列。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满足和提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科技一直伴随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不断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安全感、幸福感的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的发展促进国家富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展览内容的切入点。

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科技自主创新中蕴含科技与中国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深刻哲理,可以挖掘出丰富的教育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普及的生动题材。在这一背景下,展览最终确定了通过科技来反映国家强大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内容选择方向,以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将国家科技成就通过科普手段进行展示,提升公众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自信心、民族复兴的自豪感、幸福生活的认同感,激励和鼓舞广大公众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科技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也是选择做这样一个科技成就科普展的初衷。

二、 展览目标设定:注重精神引领

展览目标的设定,需要结合选题初衷,考虑展览规模、支撑条件等因素是否能够实现,展览目标将对展览内容规划和展品展示的形式设计起到绝对的引领作用。科技成就展通常展览场地大、内容范围广,例如2016年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通过800多件实物、120多件模型、近百项互动项目展示了我国取得的一批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2];2019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以实物、模型、图文、影视为主,展出各类要素超过10000项[3]。在科技馆内设置科技成就展一直被认为是一件困难的事。一方面,科技馆不具备足够的场地,也不具备统筹组织各行各业成就进行展示的能力。另一方面上,观众参与互动体验的水平及获得的观展体验,是科技馆最突出的展示特点以及立馆之本。“礼赞共和国”将展览定位于科技成就科普展,首先要展示70年来拿得出手、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这些高新科技成果往往比较深奥,其原理、应用、成就等很多方面要做到让普通观众深入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往往有拒人千里的感觉。因此,工作团队在展览策划之初便明确了:不做大而全的全科技领域成就梳理展示,也不深入解读科技成果的原理,而是将科技发展促进国力强盛、人民幸福的成就与成就背后的战略、思想、精神和参与者的奉献相结合,注重精神内涵的展现,并在此基础上确认了以“感悟初心、回顾历史、彰显影响、弘扬精神、提升自信、鼓舞斗志”为目标,体现“见物、见人、见事、见精神”的核心理念。

感悟初心: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回顾历史:展现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历程,体现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

彰显影响:彰显科学技术对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的深刻影响。

弘扬精神:弘扬宣传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提升自信:提升公众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自信心、幸福生活的认同感以及民族复兴的自豪感。

鼓舞斗志:激励和鼓舞广大公众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为实现展览目标,指导内容规划和设计,工作团队还为展览制定了三条设计原则:

其一,注重前沿,彰显科技强盛。展览聚焦于最能代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体现科技发展国际地位的突破性、跨越式科技事件与成果,以此为主要展示内容,突出科技发展的变革与创新,展现中国科技70年来从跟跑、并跑,如今在某些领域已经领跑世界的进步。

其二,精神引领,激发爱国情怀。通过挖掘科技攻关的历程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故事,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强化民族自豪感与发展成就感,让爱国主义情怀激荡出精神的力量。

其三,情感代入,触动心灵共鸣。展品设计采用了多种互动体验方式,反映人民生活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引起观众共鸣,引发心灵触动,让观众感受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 展览结构策划思路:点线面相结合

明确了展览目标后,工作团队在规划展览内容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有限的展览空间和展示内容,体现宏大的展示主题,实现展览目标并体现其中的精神内涵。在展览规划初期,团队面临着如何展开内容、选择哪些展览点的困惑。策展人员曾经尝试以70年时间为脉络,以几代领导人的科技战略为依据划分版块,将不同时代的科技创新典型成果进行串联。但笔者作为工作团队的一员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时间脉络涵盖了几乎每一个年代的每一项科技成就,每一项内容在当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在是难以取舍,而且也不符合不求大而全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中国科技馆短期展厅的面积仅有2000平方米,无法将公众想了解的内容一一纳入。此外,对于不同领域的科技成果,放在一条线上进行展示,不利于同一领域的纵向对比,观众对于科技发展速度的体会也不会太深刻,不利于设计目标的实现。在多次专家研讨会上,科技史专家、学科专家等都各自强调了不同的展示内容,认为如果按照时间划分,这些内容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都值得占据一席之地。

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在遵循展览目标和原则的条件下,策展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思路,选择公众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内容(点),能体现科技进步的典型领域(线),既能形成体现国家整体成就的横向关联,又能在同一领域中进行纵向的时间比对,最终让观众获得精神感悟,体会70年科技发展的重大进步带来的国力强盛、生活幸福(面)。基于这一思路,展览中设置了逐梦星空、瀚海扬波、核能伟业、制造强国、智慧互联、健康生活六个主题版块,以及开篇(时光记忆)和尾声(崭新征程)(见图1),其中既包含了我国对于深空、深海探测的前瞻性研究,也包含了核能、制造工业领域对国家稳定、社会进步起到的支撑作用,还结合了信息技术、卫生健康这类当下公众高度关注、能切实体现科技促进生活进步的内容。一些在70年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内容,被统一收录于一个5分钟的视频内,在开篇“时光记忆”展品中进行了介绍。

图1 展览框架

四、 展品设计:以启发性互动体验为核心

明确了展览目标和内容规划,一个成功的展览还需要展品来支撑和呈现,展品的设计因此显得尤为关键。这次展览的展品设计,既不同于以往科技馆科普展览,需要对展示的科学现象和原理进行深度解读,又要体现科技馆的互动体验特点,展品要起到支撑“注重精神引领”这一目标的作用。动手、动脑、动情的展览互动设计理念深入到展品设计中。“动手”让观众通过操作体验,直接感受科学现象、体验技术应用,获得直观的印象;“动脑”是希望激发观众对展览内容的兴趣,思考背后的原理,获得

科学的认知和方法;“动情”意在进一步触动观众的心灵,激励他们思考和联想,进一步理解科技成就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礼赞共和国”展览中设置了40余件互动体验展品,充分把互动体验和展示目标结合在一起,不但能激发观众的兴趣,还能让他们通过互动体验加深对科技的理解,加深对科技成就背后科学精神内涵的共情。因此,启发性的互动体验是展品设计的核心。

以展品“鹊桥中继卫星”为例。这件展品并没有将“鹊桥号”中继卫星接收和发射信号的技术细节作为展示核心点,而是通过展示地月运行规律和“鹊桥”联通地球与月球背面通信的功能,向观众传达了“鹊桥”作为世界首颗连通地球和月球背面的中继卫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加深观众对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知。该展品由地球、月球和“鹊桥”动态模型的互动演示和图文及多媒体组成。观众按下启动按钮,展品中的地球和月球模型模拟月球自转与环绕地球的公转,直观展示了在地球上为何看不到月球背面,使观众理解为何地球与月球背面不能直接通讯。观众可以通过摇杆选择,观看有无“鹊桥”时,地球与月球通讯方式的不同。展品通过水雾加激光光线的方式清晰模拟信号传输:无“鹊桥”时,光线只能从地球射到月球正面,代表地球只能与月球正面通讯;有“鹊桥”时,光线可以通过“鹊桥”的中继作用,联通地球与月球背面。观众通过主动参与,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通讯状态。展品演示的现象更直观,让观众体验到“鹊桥”中继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中继通信的原理,加深了观众对于中继卫星作用与意义的理解。这件展品还配有介绍人类探月活动的视频并循环播放,观众在收获展品核心知识点的同时可以进行延伸学习,了解人类探月的目的以及我国科学家在其中的贡献等内容。

这件展品准确地抓住了地月运行关系、世界第一颗连接月球背面与地球通信卫星的实现方式和意义,进而拓展到探月工程的成就,对于“鹊桥”的通信原理并没有做过多解读。

五、 形式设计:庄重不失生动

“礼赞共和国”展览是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背景下举办的,具有价值引领的属性,但是又不同于政府部门的宣传形式。工作团队在进行展览设计时,希望尽可能使公众感受到展览主题的氛围,又不会感到过于拘谨,因此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环境布置要庄重而不失生动的思路。其中,展厅入口处的景观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展示环节,最终成为亮点(见封三)。展厅入口采用徐徐展开的画卷作为设计概念,点缀以科技成就元素的轮廓图,以渐变的红黄色为主色调,搭配白色线条,具有鲜明醒目的艺术效果,寓意从1949年到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的宏伟画卷徐徐绘就;形式上采用了由低到高的变化,间有波澜起伏,代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终至新的高度,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存在诸多坎坷,最终形成螺旋上升的态势。

为加强氛围营造和对科学精神、科学内涵的解读,展览于展厅墙壁上设置了70余块图文板。这些图文说明不仅对互动展品难以表达的科技历程、科学家精神等内容进行了补充,还串联起展示脉络,为展览总体目标提供了支撑。在版式设计上,采用了艺术化设计,将图片与版面融合;在文字内容设计上,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发观众的思考,然后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加深观众的理解,让展览的观点表达更加鲜明。例如图文板“中国高铁”(见图2),采用一列疾驰的“复兴号”车组作为主画面,代表了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和最新成果。版面上设置了两个问题——“中国高铁发展有多快?”介绍了中国高铁从早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最终实现全面创新的发展历程,并用中国高铁10年来的发展数据与国外高铁发展历程和运行速度进行对比,让观众切实感受到我国高铁发展速度之快。“高铁为什么成为‘中国名片’?”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铁发展的评价,并通过高铁走出国门的几个案例,令观众感受到我国高铁在世界上的地位。

图2 展览图文板“中国高铁”

此外,展览在不同主题版块中通过图文板对10位科学家的科学家精神进行了展示。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南仁东等科学家接续奋斗、不懈努力,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宏伟目标鞠躬尽瘁,凝结出深刻的科学家精神内涵——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

六、 策展机制:社会联合参与

打开思路,开门办展,“礼赞共和国”展览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科普事业及70年来中国科技成就宣传的热切关注和全力支持。在展览的设计及制作阶段,工作团队拜访了李振声、何华武院士,召开了多次由科技史和科研人员参与的专家会。专家们对展览的立意、定位、脉络和展示内容点给予了重要的指导和建议。团队还与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合作,邀请青年科学家对展览内容的科学性进行把关。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还广泛联系了中国铁道学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百度公司等20多家单位开展合作,得到了他们的广泛支持和倾力协助,为展览提供技术指导,将展品借展等,为展览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确保了展览的学术水准。展览展出过程中,结合展览内容开展了“设计师讲展览”“中科馆大讲堂”等活动,利用“百度小度”网络智能助手、线上专题网站、VR虚拟体验等信息化方式拓展了展览的体验。设计团队还收到多个单位的来函,商请借用展览内容设计进行复制。

七、 结语

“礼赞共和国”展览从设计、制作到最终展出,仅用了一年时间。如今自该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展出也已经过去一年,笔者作为策展团队的一员,回首当时设计展览的各种艰辛、困惑和最终展出的收获,再次梳理时又收获许多感悟。作为一个以科技成就为选题,又要以科技馆展示形式设计的展览,首先要坚定科技馆的展览特点,而对于价值观的宣扬,一定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呈现,要做到让观众去体会、去感受、去共情,务必要避免采用口号式的宣传。在展示细节设计上要抓住展览的目标和定位,处处体现和烘托需要表达的情感。展品的设计是最大的难点,每件展品的内容选择一定要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互动参与形式一定要为该展品的展示目标服务,使观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展品要表达的理念,并为展示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撑。总之,任何展览的策划设计都可以挖掘其中独有的视角,一旦确立了展览目标,就要在各个环节毫不犹豫、坚定不移地对照执行。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在观展过程中时时处处感受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才能更好地领会展览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的展览才是优秀展览。

猜你喜欢
鹊桥科技馆展品
科技馆一日游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深圳科技馆新馆
七夕赏“鹊桥”(环球360°)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参观诚毅科技馆
CCMT2016展品预览(1)
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