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多层面赋能博物馆普惠化的讨论

2021-04-22 02:11李婕娜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众筹文创博物馆

李婕娜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3)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保障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使命,也是助力全民摆脱思想贫困、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增强文化自信等公共文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互联网应用规模化渗透至公共服务领域、互联网扶贫等系列政策引导与助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互联网普惠成为焦点。“十四五”期间,为持续构建普惠均等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应持续借力互联网,更好地发挥自身文化服务功能,体现其独有的文化普惠价值,也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1.博物馆普惠化的内涵

博物馆普惠化是以博物馆为实施主体面向全民在思想观念上进行的“文化普惠”与经济上的“精准扶贫”。一方面,博物馆发挥其公益性文教职能进行文化知识的输出,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养,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织者,主动挖掘各地文化资源并通过培训等方式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具有相应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制作技能,为其创收,进而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弥合城乡经济差距。

2.互联网赋能博物馆普惠化

作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普惠是博物馆深化创新发展实践中体现出的重要功能与特征。具体到博物馆深化创新发展的实践,其普惠化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加持。互联网普惠效果的达成包括连通性赋能、应用性赋能、组织性赋能和结构性赋能。

2.1 物理连接实现“连通性赋能”

互联网实质性的接入与覆盖,是普惠化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人口而言,互联网基础设施是与外界联通的实体媒介。首先,政策推动贫困地区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的广覆盖,提高了互联网的物理接入率。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即使在我国的贫困村,固网宽带覆盖率都已高达99%。其次,利用智能手机使用各类互联网应用的现象在贫困地区的中青年群体中已十分普遍。有了这些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供给,即便是贫困地区的民众也有了接触博物馆数字文化资源的基本条件。此外,在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如今的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国内大部分博物馆,以国家级、省(/市)级博物馆为主导与示范,积极建设数字文化资源平台(见表1),加强对于线上文化知识传播渠道的建设,创意十足的“云展览”“云社教”层出不穷。居家隔离期间,以互联网为媒介,城乡居民即使无法亲身访问博物,也能无差别且便捷地体验博物馆的文化服务。

表1 各地博物馆数字平台一览表

2.2 数字化实现“应用性赋能”

现如今,数字化不断打破各行各业的原有界限,数字化带来了“跨界”融合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可重构真实世界将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可通过数字化表达以实现其互联网络传输。另一方面,数字化思维主导着各行业原有的运营模式、业务范围的转型,促使组织与生产等变革的产生。如此背景下,数字化的应用性赋能首先体现在互联网为博物馆开辟了新的社交渠道与内容传播方式,提升了其信息技术应用和内容转化等能力,将博物馆展览、社教活动、文创产品等转换为数字化内容,更加直接地对外进行展示,重构了博物馆及其衍生品的价值。受益于移动终端app操作界面“用户友好”、部分电商平台及众筹平台低门槛的特点,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博物馆展览及文创产品的推广就能高效便捷地进行,这有效降低了博物馆的运营成本。

2.3 平台化实现“组织性赋能”

通过博物馆文化服务与文创产品“触网”,再由互联网众筹、电商企业以平台化的方式逆向改造博物馆文化服务供给、文创产品开发生产的组织方式,提升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下达和产品上行的成本,实现“组织性赋能”。博物馆公众号、主页商城板块及其对外合作的电商、众筹平台等数字平台连接分散的个体、组织、企业等形成合力产生协同效应,实现对传统组织及交易成本的跨越,这为博物馆文创产品从开发到销售打开了新局面。首先,通过“在线组织化”将人们的需求聚集,摊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下沉成本。以2020年故宫出品的“迷宫”系列第二部作品《金榜题名》为例,该项目在专注文创周边的“摩点”众筹平台上线不到3分钟,众筹金额破百万,不到一个月破千万,众筹完成度为14140.17%,将近五万人参与支持。可以看到,众筹平台上文创产品开发筹资、推广与交易的综合业务,将原本分散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汇集,通过“线上+线下”“信息+弱联系”的协同作用,不断扩展博物馆文创体系的边界,降低组织和交易成本,使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者获得性价比更高的服务与产品,结构性地改变过去博物馆文创产品小众化的特征。其次,通过“在线组织化”可将各家分散的博物馆文创产品集聚化,降低各博物馆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成本。“短链式”连结文创产品开发工作室、成本生产厂家、文创艺术家乃至民间艺人及匠人等主导文创产品开发与生产的重要群体的探索与尝试或将大大降低博物馆文创开发与生产成本。

2.4 生态化实现“结构性赋能”

在“连通性赋能”“应用性赋能”“组织性赋能”的基础上,应用优势超越技术本身的互联网重构了博物馆文化产业链与价值链,建立起博物馆经济生态,使其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得到调整,并将持续发展的博物馆经济生态与互联网相连,推进博物馆普惠的深层能力转变。首先,生态化是“结构性赋能”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以“故宫淘宝”这一典型平台电商上博物馆文创产品“上行”实践为例,当平台市场规模化、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后,一旦将博物馆文创产品“上行”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直链”到平台,便可迅速聚集海量需求,快速消化大量当季新品,同时整合供需双方的信息,在新产品开发成熟期内精准匹配消费者。其次,生态化是“结构性赋能”的“风向标”。以近年来部分博物馆联合平台众筹、平台电商企业在许多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进行探索的“非遗扶贫”项目为例,这些项目对于传承发扬非遗文化并为当地少数民族增收而言,最重要的突破是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改造。由于欠发达地区手工业发展中产业链中间环节过多、效益低等问题十分突出,在城镇化势头依然持续的发展阶段,相比标准化程度高的现代制造业和城市,传统民族手工业也就缺乏留住人才的发展空间。博物馆、互联网众筹及电商平台企业深入偏远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开发文化资源、拓展业务等活动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契机。一方面,改变了早先工业区位距离决定发展优势的格局,在新时期强调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为偏远地区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增值渠道;另一方面,则是增加了偏远地区群体从劳动力和原料提供者转变成为博物馆文化产业链利益主体的机会。在博物馆经济生态体系中,新博物馆文创商业模式孕育出市场反应更敏捷、管理协调能力更强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供应体系,与互联网众筹及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匹配,供需协同,增加的收益通过新博物馆文创机制进一步反馈给合作者,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分享模式,促进各地经济均衡发展,弥合城乡经济差距。

3.结语

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广泛铺设、应用技术普及以及应用优势凸显的加持下,全国各地博物馆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朝着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其普惠功能得到了极大发挥,其普惠化特征也日益明显。然而,为保障大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被更好地满足,也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提供者的博物馆任重而道远,未来仍需关注如何建立配套的制度来促进普惠均等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探索进行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
众筹文创博物馆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博物馆
《哪吒》手办上线众筹,为其操刀的是手办界的“国产之光”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众筹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