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以及相互配伍的研究*

2021-04-22 01:07张潇晗牛丽颖毕晓东
广州化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苦参碱生物碱黄酮类

张潇晗,牛丽颖,2,3,毕晓东,2,3

(1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 河北省中药配方颗粒创新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91;3 河北省中药材品质评价与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91)

生物碱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含N多环化合物,主要以结合盐的形式存在[1]。按植物来源,常见的生物碱有毛茛科生物碱、百合科生物碱、罂粟科生物碱、茄科生物碱等[2]。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生物碱在抗肿瘤,抗癌,抗心律失常等的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对于生物碱的开发与利用变得尤为重要。黄酮类化合物为植物次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一类化合物[3]。可用于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抗癌,抗肿瘤等多种疾病。近些年来,中药有效成分的相互配伍在研究中得到了很高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配伍进行一定的概括,例如“三物黄芩汤”是比较经典的生物碱类与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中药成分的著名方剂。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1 生物碱的分析方法

1.1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常用的杂质检查、含量测定、药品鉴定的色谱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显色明显,展开速率快,价格便宜。在仪器自动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但基于上述优点,TCL仍是被广泛应用的色谱法之一。张睿涵等[4]尝试了27种展开系统展开,醉马芨芨草生物碱工业酒精提取部分酸性氯仿萃取段,最后确定V(氯仿):V(甲醇):V(氨水)=11: 1: 1为最佳分离效果,为醉马芨芨草的成分鉴定、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到目前为止,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分析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HPLC具有高压,高效,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色谱柱可以重复利用等优点。同时由于近年来各种灵敏检测器的出现,让HPLC在中药分析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是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出现的,不同的是UPLC的固定相为小颗粒,高性能微粒填料,更加有利于物质的分离。以下是近年来测定中药中生物碱的一些相关报道。

表1 生物碱类化合物HPLC条件以及文献来源

1.3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一种技术,广泛的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毛细管电泳法是依据样品间各组分的电泳淌度不同,以电场为驱动力的一种分离速度快,柱效高的分析分离技术[12]。王超海等[13]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苦参中生物碱含量,能够测定出苦参中所含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生物碱的分离效果比较好。武曦等[14]将毛细管电泳法用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三种苦参生物碱的分离,优化了分离条件。结果表明毛细管电泳法分析速度快,效率高,可作为苦参活性成分检测新途径。

1.4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流动相是气体因此称为气相色谱。其分为两大类,固定相是固体的叫做气固色谱法,固定相是液体的叫做气液色谱法。气相色谱分析速度快,能进行痕量分析,大部分物质都可以检测。但是气相色谱的也存在许多缺点,比如不能直接给出定性结果,所以在研究中气相色谱常与质谱联用,可得到一个进行复杂有机化合物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工具。刘小波等[15]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见血青总生物碱,结果显示可以从见血青总生物碱中检测出101种成分,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孙化鹏等[16]运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海南粗榧中三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果显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海南粗榧中三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析提供参考。

1.5 质谱联用技术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是一种用来鉴定纯物质的不可替代的工具之一,它的原理是用高能电子流轰击原子,使它失去电子,变成一些碎片离子或者分子离子。由于这些离子的相对质量都不同,从离子源出发,在磁场的作用下不同质量的离子到达时间存在差异,记录结果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质谱图。根据质量分析器的不同,质谱仪可分为四极杆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傅里叶变换质谱仪等等。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来看,质谱经常用来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联用来分析分离一些复杂的药物体系。闫静等[17]运用质谱分析中药马钱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微量生物碱16-羟基-α-可鲁勃林、异番木鳖碱质谱碎裂规律及与结构间的关系。为马钱生物碱类化合物快速、灵敏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2.1 薄层色谱法

刘淑等[18]对补肺颗粒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其中对于黄芩的鉴别,以乙酸-水(10:0.9)为展开剂,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日光下与对照品、对照药材在同一位置显示同一斑点。吴国华等[19]对蒙药材黄花黄芩定性定量方法研究。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0:3:1:2)为展开剂,对7批不同产地黄花黄芩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七批黄花黄芩薄层色谱与对照品薄层色谱相应位置显示相同斑点,分离显色好。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表2 黄酮类化合物HPLC、UPLC的条件以及文献来源

2.3 毛细管电泳法

吴明花等[27]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内标法测定三黄泻心汤中黄芩苷含量,比较3种三黄泻心汤不同制备方式样品中黄芩苷含量差异,最终选择了以3,5-二硝基苯甲酸为本实验内标物,实验效果良好。陈宝龙等[28]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建立山楂药材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以硼砂水溶液作为基本电解质,利用络合作用拉大不同成分的淌度差异,使分离度加大,成功建立了CE指纹图谱,为山楂质量控制提供了研究参考。

2.4 气相色谱

朱凤妮等[2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气质联用(GC-MS)对江西省6种主要宽皮柑橘黄酮及挥发油成分研究。利用(GC-MC)分离鉴定挥发油组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部位的橙皮苷含量以及挥发油成分都存在显著差异。王桂臻等采用GC-MS对黄芪花中的糖类和氨基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黄芪花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2.5 联用技术

质谱法灵敏度高,分析范围广,用量少,可直接分析气体液体固体等。近年来质谱常与各种色谱联用,取代色谱仪的多种检测器,使得对一些化合物的分析更加方便快捷,得到物质的结构信息。林志燕等[30]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析8个黄酮类化合物的色谱、质谱特性。结果显示,该8个黄酮化合物的色谱和质谱行为对于未知结构的黄酮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孙东国等[31]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不同产地槐角的共性成分和差异成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快速准确,为槐角药材的道地性提供了依据。侯建波等采用(SPE-LC-MS/MS)同时测定16种黄酮类化合物和阿魏酸,结果显示该方法取样量少,操作简单快捷,可用于蜂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

3 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相互配伍作用分析

在中医临床上常用的固定两对药的配伍称之为“对药”,具有协同以及减毒的作用,是长期的临床经验的积累与传承[32]。本文主要对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的配伍进行分析,选取的苦参和黄芩两味中药。经典名方中对于苦参和黄芩的配伍比较典型的有“三物黄芩汤”,该方由黄芩、苦参、干地黄3味药组成,功效为清热泻火,燥湿凉血。主治产后血亏气虚,四肢烦热头不痛者[33]。方中苦参为臣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以及槐果碱。“三物黄芩汤”在临床上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它的作用原理尚不能用现代科学来解释。蔡凡等[34]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三物黄芩汤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水煎提取方法,乙腈-水(10:90),等度洗脱,可使得药材中有效成分得到了较好提取,为三物黄芩汤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4 结 语

生物碱作为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生物碱对人体具有特异性的作用机制,适量则具有止痛、催眠等功效,反复过量摄入则会成瘾。因此近年来对于生物碱的研究开发更加的深入,有巨大的研发潜力。由于人体不能直接合成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黄酮类成分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分析测定方法的不断发展,对于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更加的准确、快速、便捷,为药物质量控制以及新药研究提供很好的思路和依据。

猜你喜欢
苦参碱生物碱黄酮类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维药苦豆子中苦参碱的提取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