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和法处理含锰酸性矿山废水的工艺优化*

2021-04-22 01:07王广成王绍平贾亚文王丽行
广州化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含锰溶解氧废水

杨 程,王广成,王绍平,贾亚文,潘 鑫,王丽行,邵 锐, 3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 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南山矿业有限公司,安徽 马鞍山 243000;3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马鞍山 243000)

但关于锰离子的去除机制研究还不够充分,同时,锰作为水质污染物的主要重金属监测指标之一,不仅去除更加困难,而且过量的锰会毒害人体和动物,损害人体和动物的脑部和神经中枢系统[5]。本论文通过中和法实验和理论相结合,探究酸性含锰废水中锰离子去除机制,为有效处理酸性矿山废水提供理论支持。

1 实 验

1.1 试剂和仪器

1.1.1 试 剂

为探究酸性矿山废水(AMD)中锰离子去除机制,并分析镁离子、铝离子、亚铁离子等共存离子的影响。本实验配制600 mg/L硫酸锰溶液模拟酸性含锰废水AMWW(Acid Manganese Waste Water),配制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处理AWMM,实验所用试剂:硫酸锰(分析纯,MnSO4·H2O含量不少于99.0%);氢氧化钠(NaOH含量不少于96%);硫酸镁(分析纯,MgSO4·7H2OH含量不少于99%);硫酸铝(分析纯,Al2(SO4)3·18H2O含量不少于99.0%);硫酸亚铁(分析纯,FeSO4·7H2O含量不少于99.0%)。

1.1.2 仪 器

溶解氧仪,pH计,电动搅拌机,曝气泵,蠕动泵,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1.2 实验方法

1.2.1 处理流程

图1 处理流程图

取酸性含锰废水(3 L)在室温条件下于曝气搅拌器中曝气搅拌,曝气量为23.3 L/min(每升溶液每分钟曝气量为23.3 L),空气中的O2和CO2与溶液充分接触反应,其中氧气可以为中和处理过程提供充沛的溶解氧浓度,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二氧化碳与锰离子生成碳酸锰沉淀,也提高了锰离子去除效率。

利用蠕动泵匀速添加氢氧化钠碱液调节pH至9.5,记录各阶段碱液消耗量并测定锰离子变化情况。同时,在酸性含锰废水中添加1000 mg/L的不同共存离子,以探究对锰去除的影响。

本实验同时设置搅拌组(无曝气)作为对照实验,分析不同处理工艺的差异。

1.2.2 加碱速率实验

为获得处理效率最高,经济快速的加碱速率,本实验设计2.22 g NaOH/h、4.44 g NaOH/h、8.88 g NaOH/h三组不同加碱速率实验。

1.2.3 共存离子影响实验

在酸性含锰废水中添加1000 mg/L的Mg2+、Al3+和Fe2+,综合加碱速率实验的结果,选定合适加碱速率,在室温条件下匀速添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5,记录各阶段碱液消耗量,测定锰等离子的变化情况。

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设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曝气搅拌和机械搅拌的对比

图2是不同搅拌条件下pH和溶解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a)表示曝气搅拌条件,图2(b)表示机械搅拌条件。比较图2(a)、(b)可以得出,曝气搅拌下,溶解氧维持在8.5 mg/L左右,提供相对稳定的氧化条件。而机械搅拌条件下,由于没有充沛的空气补给,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解氧呈下降趋势,直至完全消耗。由图2(a)可以看出,当pH上升至8后出现增长“平台期”,即一段时间内pH上升趋势缓慢[6]。“平台期”的出现是由于这段时间内,AMWW中的Mn2+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和氧化沉淀消耗大量的OH-。同理,机械搅拌条件下也出现平台期(如图2b所示)。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机械搅拌实验缺少空气注入,溶解氧消耗明显,随着pH增加至8.7后,降低为0 mg/L,无法形成氧化沉淀。所以,机械搅拌对锰的去除效率低于曝气搅拌,且当pH大于8.5时,去除效率的差异更为显著,如图3所示。

图2 不同搅拌条件下pH和溶解氧随时间变化

图3 不同搅拌条件下锰离子浓度随pH的变化

2.2 不同加碱速率的对比

图4是曝气搅拌条件下不同加碱流速下pH和溶解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4(a)表示加碱速率为2.22 g/h,图4(b)表示加碱速率为4.44 g/h,图4(c)表示加碱速率为8.88 g/h。比较图4(a)~图4(c)可以得出,每组实验溶解氧都维持在8.7 mg/L左右,可见加碱速率对水样中溶解氧含量影响较小。另外,随着加碱速率的提高,水样pH调节至9所需的时间越短,且每组实验均出现了“平台期”。在平台期内,加碱速率越低,pH变化幅度越小,说明此时的加碱速率更接近反应真实的耗碱速率。

图4 不同加碱流速下pH和溶解氧随时间的变化

图5 不同加碱流速下累积耗碱量随pH的变化

图5表示不同加碱流速下累积耗碱量随pH的变化关系。图5a表示累积耗碱量的变化,图5b表示不同pH区间的加碱量。由图5a可以看出,曝气搅拌实验和机械搅拌实验均在pH在8.5~9区间的累积耗碱量最多,说明Mn2+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此pH区间。同时,当pH位于9~9.5间时,加碱流速为8.88 g/h的总累积耗碱量最低,如图5b所示。

图6 不同加碱流速下锰离子浓度随pH的变化

由图6可以得出,在pH=7之前,每组实验均对锰离子的去除效果不显著,且各组的去除效果接近,此阶段的锰的去除可能是由于Mn2+产生少量的氧化沉淀和碳酸盐沉淀。pH上升至8之后,各组实验对锰离子的去除效果较为显著,根据溶度积公式,Mn2+开始沉淀的pH在7.8~8.8范围内,且pH越高,Mn2+越容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和氧化沉淀[7],当pH在8.5~9区间内去除速率最高。且不同加碱速率实验的剩余锰离子浓度差距并不明显。

综上分析,8.88 g/L加碱流速下,达到Mn2+去除最佳pH区间所需时间最短,且累积加碱量最少,从经济成本考虑,后续实验选取加碱流速为8.88 g/h。

2.3 共存离子影响的对比

图7是各共存离子存在条件下锰离子浓度变化曲线。图7a表示曝气搅拌实验,图7b表示机械搅拌实验。对比图7a、b可以得出,两种搅拌条件下,当pH小于6时,锰离子浓度变化较为缓慢,当pH大于6时,AMWW-Al3+体系对锰离子的去除速率明显提高,当pH大于8时,AMWW-Mg2+和AMWW-Fe2+体系锰离子浓度开始迅速下降。其中铝离子对锰的去除率最佳,且主要发生在pH为6-8.5阶段,这是由于此阶段铝离子已经以Al(OH)3的形式完全沉淀,而Al(OH)3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以及高孔隙度,对废水中锰离子有吸附结晶等作用[8]。

图7 不同共存离子存在下锰离子浓度随pH的变化

由图7a可以看出,曝气搅拌条件下AMWW-Mg2+和AMWW-Fe2+体系在pH=9之前与纯锰体系去除效率无明显差距,但在pH=9.5时,处理效果更好,可能是由于此pH下有较多的Mg(OH)2产生,当溶液中Mg(OH)2浓度较高时,具有一定的絮凝作用,能与Mn(OH)2产生共沉淀现象,促进锰的去除。而Fe2+在充分曝气搅拌的条件下几乎完全转化为Fe3+并产生Fe(OH)3沉淀,对锰离子有吸附去除效果[9]。

对比图7b可得,机械搅拌实验中,当达到pH=9.5的出水条件时,AMWW-Al3+体系对锰离子去除效果与曝气搅拌实验无显著差异,而AMWW-Mg2+和AMWW-Fe2+体系对锰离子的去除率明显低于曝气搅拌实验,说明水样中无论是否存在共存离子,曝气条件下对锰离子的去除效果都要好于机械搅拌条件。

另外,当pH低于6时,AMWW-Al3+和AMWW-Fe2+体系对锰离子去除效果与曝气实验相似,但纯锰体系和AMWW-Mg2+体系对锰离子去除效果较差,因为此时尚未达到Mg2+产生沉淀的pH阈值,锰离子的主要去除过程为氧化过程和与空气中CO2产生的碳酸盐沉淀,而机械搅拌实验水中溶解氧和CO2浓度较低,故去除效果比曝气搅拌实验差。

此外,AMWW-Fe2+体系在曝气搅拌和机械搅拌实验中的表现有所差别,机械搅拌实验中,当pH=8.5时,AMWW-Fe2+体系中锰离子浓度低于其他共存离子体系,此时由于充氧量不足,导致Fe3+与亚Fe2+大量共存,而pH达到8.5时亚铁离子几乎完全沉淀,生成磁性的Fe3O4等铁氧体以及Fe(OH)2[10],可以吸附大量锰离子从而使水体中锰离子浓度快速下降。而曝气搅拌实验中,Fe2+几乎完全转化为Fe3+,无法产生Fe(OH)2沉淀,故三种共存离子体系在pH达到8.5时并无明显差别。

3 结 论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处理工艺和不同加碱速率条件下,对酸性含锰废水中锰离子去除效果,并考虑共存离子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论如下所述:

无论是否考虑共存离子的影响,曝气搅拌条件下,由于更高溶解氧和CO2浓度,有利于产生碳酸盐沉淀和氧化沉淀,故锰离子去除效果更为显著。

不同加碱速率下,调节至出水pH条件所需的时间不同,通过对比试验可得,8.88 g/h加碱速率下,达到锰离子去除最佳pH条件所需时间最短,且在三种速率设置中累积耗碱量最少,综合考虑,8.88 g/h为最佳加碱速率。

共存离子的存在对酸性含锰废水中锰离子的去除有促进效果,主要去除机制为吸附共沉淀和絮凝作用。其中AMWW-Al3+体系去除效果最佳,AMWW-Fe2+体系在曝气搅拌和机械搅拌条件下表现有所差异。

综上,本文分析了不同处理工艺和加碱速率与去除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最佳处理工艺和最为经济高效的加碱速率,探究了共存离子对酸性含锰废水中锰离子去除的机制,为AMD中锰离子的去除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含锰溶解氧废水
生物沥浸含锰烟粉尘中的锰及其浸出机理研究*
广西天等—德保地区三叠系含锰岩系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
东平湖溶解氧及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高氯废水COD测定探究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溶解氧增益调度控制
冬小麦施用控释尿素、含锌尿素和含锰尿素的效果
络合萃取法预处理H酸废水
刘冲-蔡田洞碳酸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含次氯酸钠废水紫外降解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