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初中语文文言文素养培养及5V评价模式研究

2021-04-22 05:33杨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0期
关键词:文言文传统素养

杨怡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根基、独特标识和精神家园,中学文言文教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非常关键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应紧跟时代变化,在如今的大数据环境下,用新的评价模式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数据;文言文素养;5V评价模式

一、文言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根基、独特标识和精神家园,2021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刊文《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田发芽》中指出,中小学语文课对文化自信的传承起着非常关键的基础性作用。2019年开始使用的、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学语文统编教材提升了传统文化的分量,选取经典古诗文,通过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服务当代、着眼未来。

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初级阶段,是培养文言文素养的重要起始阶段。新课标提出,初中学生应具备的文言文素养有: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综合来说,就是能读会读、能诵会背,能理解文意,会感悟体验。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素养,才能学会阅读文言文,学会欣赏这些入选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精英文化结晶,才会品读这些极具精神内涵和极高赏读价值的文质兼美之作,接受前人优秀的思想文化熏陶。

二、大数据环境下文言文5V评价模式存在的必要性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流通速度越来越快,已然大步跨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别称“巨量资料”,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具有5个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即俗称的“5V特性”。

现在的初中生,在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长大,数字技术覆盖了他们成长的方方面面,可以称为“数字原住民”。新时代的教学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与世隔绝的独立真空,应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形式上、技术上紧扣学生心理,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方式。一个优秀的文言文课堂也應具有大数据的“5V”特性。

笔者利用班级各种设备(交互式电子设备类+数字化学习终端、交互式电子白板、Hiteach互动教学平台、一人一机平板电脑),用大数据“大量、高速、多样、价值密度、真实性”的“5V特性”评价文言文素养培养过程,评价大数据环境下符合5V特征模式的培养手段,以此促进文言文素养培养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正确的解决问题的价值观。

三、大数据环境下文言文5V评价模式研究

一堂优秀的文言文课应具有大数据的“5V”特性,应该是一个活跃、高效、学生乐见的课堂。

1. 沉浸式”环境,助能读会读、能诵会背,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文言文兴起于周朝,兴盛于汉、唐、宋。即使是优秀的文言文,也带有时代特征:使用年代距今久远,语音、语义、吟诵方式与现在不完全相同。能够“听说读诵”,才能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使用习惯,培养敏锐的文言文语感,进而领悟句篇文意,从而达成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单纯的纸面扁平化文本阅读,不能完全满足“听说读诵”文言文的立体学习需求。

“沉浸式”体验教学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语言培训模式,往往用在外语培训当中,全称“Total Immersion Experience English”(简称TIE),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只能使用目标语言,阻断母语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形成目标语言的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

为满足“听说读诵”文言文立体学习需求,巧妙运用各种可视化资源,教师可以引入大数据下各种资源,营造“沉浸式”文言文环境。在“沉浸式”环境包裹下,学生可以聆听范读、反复跟读,感受文言文文字的典雅简洁、句式的错落有致、意蕴的深厚悠长;可以观看影视,通过“剧场式”体验,触摸历史,创设真实的文言文学习环境。通过“沉浸式”的文言文学习模式,把几千年天地之中沉淀下来的精气神,从风雅颂到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视、可听、可感、可体验的真实体验,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学生重新寻回因历史的积淀而愈加厚重、因岁月磨洗而愈见光辉的璀璨文化。即使它们散落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时间的角落之下,但仍可在悠悠古书中传唱出千年古韵。

我们都能感受唐诗宋词的美妙音调,而这与作品中巧妙的平仄配置有很大关系。但是,由唐至今已经是上千年了,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国内大多数地方的人,已不能完全了解唐宋诗词中的用字在当时是平还是仄。直接用普通话的字调去判定唐诗宋词的平仄,我们发现其与作品的固有平仄偏离颇大,但如果我们用粤方言去定平仄,却发现与作品的固定平仄往往是相吻合的。如“白日依山尽”中的“白”字,普通话是平声字,字调属阳平。但广州话“白”字属入声,是仄声字。正是由于粤音声调的平上去入酷似唐音,陈毅同志当年才写下“千古唐音听粤腔”。通过音频和视频,让学生听普通话和广州话的诵读和跟读,我们找出了一条更好地读背唐诗宋词固有平仄的捷径,那就是利用粤方言去定唐诗宋词用字的平仄。这也是“5V特性”的体现。

2. 拓展语文的内涵与外延,能理解文意,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统编教材所选取的文言文体裁多样,覆盖面宽,诗经、先秦诸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散文笔记、戏曲小说、寓言、神话均有兼顾,学习不同类型的文体,能增强学生对文体类型的辨别能力,提高语文能力。这些是学习文言文极好的范本,大量阅读,吃透它们,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培养良好的文言文素养。

猜你喜欢
文言文传统素养
文言文阅读专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文言文阅读练习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