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2021-04-22 17:21姜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行路难李清照诗词

姜英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文字简约,意蕴丰富,课堂上,教师开展生动活泼的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还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从而爱上古诗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一、了解作者,掌握背景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诗词作品都是诗人根据自身遭遇、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创作的,要想理解诗词,就必须先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

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时,许多同学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李清照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李清照的词因为她生活的巨大变化而有明显的不同。南渡前生活舒适安定,与丈夫赵明诚游于文艺;南渡后,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生活颠沛流离。前期词作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李清照写作《武陵春》时,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学生了解这些后,就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也有只身孤苦之愁,也有绵绵恨意于其中。

研赏古诗词前,先向学生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就会容易理解诗歌内涵,并对作者的体会感同身受。

二、反复诵读,感受意境

朗诵诗词可以将学生的情感代入诗歌内容,通过朗读,学生会很快融入诗人角色,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人内心。朗诵中,抑扬顿挫的节奏配合诗人情感的波动,学生就会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对诗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诵读时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对文章做整体的感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和朗读节奏,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想要深入了解的语句。《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描写了诗人早春在钱塘湖边踏青的所见所想。课堂上我先范读诗歌,让学生听准字音、画出节奏,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想法,然后我找学生朗读,并且提问读完这首古诗的感受。有的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也有的感受到了作者对这次春行的不舍。最后,让全班学生齐声诵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的情感,这就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自由诵读感知文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配乐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在教学《行路难》时,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诗词,只能知道行路难,即便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李白仕途不顺的经历,学生对“行路难”也认识不深。在学生自由朗读完后,我带领学生配乐朗诵,将行路难蕴含于抑扬顿挫之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朗读“冰塞川”、“雪满山”时,突然提高音调,表达对仕途不顺的激愤,在朗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時,突出表现“多歧路,今安在?”再次说明仕途之艰难,难有成就,李白彷徨苦闷。而最后一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朗读则饱含希望,仕途再艰难,李白也相信终将有所成就。这样两三次的配乐朗读,学生沉醉其中,诗文的意蕴也在书声琅琅中展现出来。

三、深入剖析,读思结合

教学古诗词时,朗读还应与思考相结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询问学生诗词中某一处为何这样表达,朗读时应采用何种方式,这样,学生就能保持积极思考的状态,加强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杜甫的《春望》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很多语句的表达都有其独特之处,朗读的语气也要有所不同。全文围绕“望”字展开,所以在读题目“春望”时,应当注意重读。起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比明显、触目惊心,写出了物是人非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为了促进学生思考,我提出问题:“在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样语气?轻读还是重读?”学生通过情感理解回答出应当语速稍慢、语调低沉,读出悲伤感叹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句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以乐景写哀,写出了亡国之悲,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相比上句来说,这句应当比上句的语速快些,重点突出花和鸟的读音。在进行朗读教学时,采用提问的形式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表达对诗歌的理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灵活科学的古诗词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快地背诵理解古诗词,也会让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并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让自己的作文语言典雅丰富。

猜你喜欢
行路难李清照诗词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拟行路难(其六)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两手
点绛唇
朋友
如梦令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