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经过全程助产护理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1-04-26 02:43郑娟黄晓
中外医疗 2021年7期
关键词:助产士助产产程

郑娟,黄晓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福州 350005

分娩是多数女性必须经历的特殊生理过程, 面对分娩过程时大多产妇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很多初产妇对于分娩过程缺乏认知, 面对分娩期间的危险和疼痛存在的一定的恐惧, 因此在孕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紧张以及焦虑感,对分娩情绪影响严重[1]。再加上由孕期产生的疼痛感对产妇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不利于改善分娩结局,因此建议在产妇分娩期间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母婴健康,减轻产妇疼痛感。 助产士在分娩期间的主要职责在于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尽最大能力进行妊娠结局的改善,从而促进产妇快速康复[2]。为了满足产妇在分娩期间的需求,需要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分娩的质量。 因此,该文方便选取时间为2019 年6 月—2020 年4 月66 名产妇实施对照研究, 探究分娩期间全程助产护理对于镇痛效果产生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以及分娩的产妇,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66 名,将其依照护理措施的差异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3 名。对照组:年龄最小值为21 岁,最大值为42 岁,平均年龄(31.69±1.44)岁;平均孕周为(38.29±1.26)周。 观察组:年龄最小值为20 岁,最大值为42 岁,平均年龄(31.47±1.29)岁,平均孕周(38.37±1.15)周。 产妇一般资料(年龄、孕周、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对比性。

纳入标准: 研究纳入对象以及家属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分娩时已至足月;研究报告交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妊娠合并症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器质性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分娩期间依从性较差者;认知、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一般护理, 具体内容为分娩前完善相关检查,在生产期间观察产程变化,给予产妇一定的心理疏导。 观察组以一般护理内容为基础落实全程助产护理,具体护理流程如下:①入院指导:在产妇入院以后,助产士需要详细讲解分娩相关知识,涉及内容包括分娩期间可能应用的镇痛措施, 准确的呼吸技巧以及产程变化情况, 告知产妇具体助产技巧以及不同分娩方式,以便于产妇以及家属明确相关分娩知识,从而改善产妇分娩期间存在的焦虑情况以及恐惧心理[3]。②分娩前:在产妇进入待产室以后,助产士需要调整室内的温度和适度,和产妇进行交流,结合产妇的兴趣爱好,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按摩产妇四肢,以便于产妇能够有效转移自身的注意力, 达到减轻宫缩疼痛感的效果[4]。 ③产程指导:在第1 产程时,告知产妇准确护理方法,以便于保持轻松状态,告知产妇在护理期间变换体位的重要性,以期缩短产程;处于第2 产程时助产士需要协助产妇进行体位调整,配合产妇展开屏气、呼吸以及用力,同时做好接产的相关准备。 在第3 产程直至胎儿娩出以后助产士需要向产妇介绍新生儿, 鼓励二者尽早接触, 在此期间产妇需要严密观察产妇出血情况[5]。 ④分娩后:在产妇分娩以后助产士需要给予产妇一定的鼓励和肯定,直至产妇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告知产妇母乳喂养方式,协助产妇完成第一次喂养,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产妇的营养支持, 从而优化产后恢复效果[6-7]。

1.3 观察指标

借助于VAS 评分进行产妇分娩前以及各个产程疼痛程度变化情况的评估,量表总分值为10 分,分值越高则代表产妇疼痛程度越严重。 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观察产妇头位难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剖宫产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借助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分娩前,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产程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对比[(),分]

组别分娩前第1 产程第2 产程 第3 产程对照组(n=33)观察组(n=33)t 值P 值6.41±1.22 6.52±1.17 0.374 0.710 3.16±0.72 2.07±0.44 7.421<0.001 3.98±0.47 2.29±0.32 17.074<0.001 4.82±1.34 2.19±0.57 10.375<0.001

2.2 妊娠结局

观察组头位难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对比

3 讨论

分娩是多数女性于围产期的必经阶段, 自身的精神、心理状态、产力、胎儿因素对分娩结局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有临床调查数据显示,由于产妇在分娩期间缺乏分娩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分娩经验不足,对自身以及胎儿的安危会比较担心, 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对顺利分娩以及分娩结局都具有一定的影响[8-9]。 在分娩护理中应用全程助产护理不仅能够提高分娩质量,还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痛苦感,能够保证母婴健康。

该次研究结果表示,分娩前,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 产程、第2 产程、第3 产程时,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分娩结局3.03%与对照组24.24%相比较具有显著优势(P<0.05)。 在赵静[10]的研究资料中所得结果与该文研究一致,其中研究组头位难产0.00%、新生儿窒息率0.00%、 剖宫产率1.00%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1.00%均低于常规组2.00%、2.00%、3.00%、4.00%(P<0.05);分娩前两组产妇疼痛评分为(6.7±1.1)分、(6.5±1.2)分,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1 产程(1.7±0.5)分、第2 产程(2.2±0.6)分以及第3产程(2.5±0.5)分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示全程助产护理在分娩期间产生的镇痛效果较为突出,对提升产妇分娩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分析原因如下:助产士是产妇顺利分娩中的重要服务群体, 和常规医疗服务相比较助产士的工作性质大不相同, 具体的护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1-12]。 助产士服务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在工作期间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助产士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分娩结局, 因此提高助产士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保障母婴健康以及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13]。在分娩期间采用全程助产护理措施的优势主要体现于层次性护理模式, 进行分工方式的细化,从而优化了护理服务质量。 此类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护理人员存在的工作压力以及相关问题, 提高了护理水平, 不仅能够实现护理服务的全面性,同时能够避免发生缺陷[14-15]。

综上所述, 于分娩期间应用全程助产护理模式能够减轻产妇在分娩期间存在的疼痛程度, 对改善产妇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助产士助产产程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