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狮阵表演的沿革与创新

2021-04-26 17:21黄嘉
西部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表演传承

摘要:石狮狮阵的历史,远肇晋唐、发端于宋、大盛于明、完备于清、传承至今,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许多项目一样,面临传承困境。如何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是一项新的历史使命。透过狮阵表演的历史沿革和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强调,传承和创新面临紧迫性。石狮在狮阵表演的音乐化方面做了一些创新尝试,使石狮狮阵以更加适合现代观赏要求的面貌活跃在各类表演场所,展现出新的美好前景。在青少年中开展普及狮阵表演除了能够强身健体之外,更能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传统文化,使他们更具有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狮阵;传承;音乐化;表演

中图分类号:G8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6-0046-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体育在人们闲暇生活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民族体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到今,狮阵表演始终没有消失,该项目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这一活动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祖祖辈辈的情感。但是,由于全球化的推进,社会各行业以及相关因素的变化,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狮阵表演也处于衰落中,保护狮阵表演项目势在必行。

一、历史沿革

狮阵远肇晋唐、发端于宋、大盛于明、完备于清、传承至今。泉州出土的西晋“部曲将印”,证明西晋泉州就有“部曲”地方武装。《福建史稿》记:“自隋唐以来闽南地区为田争水动辄纠集械斗,民风刁悍,好学拳棒”。宋代名相晋江人曾公亮著《武经总要》记述阵法操练。《泉州府志》记载“宋皇族南外宗正司徙泉”,传入“宋太祖拳”和斗阵演武形式。《东京梦华录》记载:“表演时引百余人成行列,击锣者指呼,两两出阵格斗。”这就是泉州狮阵沿袭的古老演武形式。

《西山雜志》记:“明嘉靖年间倭乱,沿海村里大兴练场。”明代名将泉州人俞大猷以太祖拳棒和兵战阵法训练军民抗击倭寇,所向披靡,著《剑经》论述驻阵和战阵四形,这种兵战阵法和武艺训练是为“阵法武术”。《明史·兵志》记载:“百家绝技,后先接踵,甲于闽中。”在东南沿海抗倭的过程中,明代中期的俞大猷、戚继光以泉州太祖拳棍训练士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实战过程中使用藤牌兵鸳鸯阵,屡建奇功。至明末清初又吸纳“宋江阵”表演形式,由108个武士(或72,或36)组成黄蜂、青龙、蝴蝶、鸳鸯、蜈蚣、长蛇、八卦、连环各种阵式。

“阵法武术”在明末清初融入“杀狮技击”,《西山杂志》记载:“南邑朴里、水头之技击青狮白眉……石狮、深沪、祥芝……诸村杀狮技击,俱聘吾族之传授焉。”在反清复明的斗争中,天地会以“杀青狮”暗喻“杀清师”,“杀”者闽南方言为“刣”,故称为“刣狮”。“阵法武术”融入“刣狮”,成为“狮阵武术”流传至今。

清末朝庭禁止乡民练武,为了掩人耳目,乡民用锄头扁担甚至雨伞替代兵器,继续习武。引进扮成青面獠牙的狮子,寓意对清朝的不满。阵法中开始有了这些简陋但实用的器械,和青狮的形象。阵法融进少林武术技击和传统舞狮艺术,形成了阵法操演、武术演练、弄狮盘打的大型集体综合演练项目。并逐步演变成一个节庆酬神、百姓喜闻乐见、气势磅礴的民俗活动。

近代狮阵,闽南方言土话“刣狮”,本意指与狮子盘打对练,而绝非杀狮。因为狮子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同小可,它既是我们的民族之魂,也是我们的文化经典,更是石狮的保护神。不可亵渎!所以闽台两地类似队伍的正规名称均为“狮阵”。也有叫“狮阵武术”的,也有取更进取意味的名字,比如“创意狮阵”等。

二、主要特征

狮阵的核心要素是古代战场拼杀的“真艺功夫”,在抗倭战争中“俞龙戚虎”把军民武艺训练定位在克敌制胜的阵法上,与单打独斗不同,而是充分发挥“长短兵迭用”协同杀敌的阵战特点。俞大猷在《剑经》中论述:“驻阵二形……冲之不乱,憾之不动。战阵二阵……止以齐之,节而制之,千古兵法在兹乎。”这些实战阵法即是存留操演的十几种阵法。明末清初融入青狮盘打,演化为“狮阵”,成为传统演武形式传承至今。

狮阵操演可数十人至数百人,以鼓钹居中指挥。首先进行阵法操演,武士持各种兵器分为二列阵队,以龙虎旗为前导,进行各种阵法串绕。青狮穿绕其间展现狮舞技巧。随后武士演练各式拳术、各种器械和各项对练,充分展现武术技艺水平。打狮(刣狮)是武士持各种兵器与青狮搏杀盘练。整场操演持续1~2小时,充分体现阵战兵法、武术技艺的实战风貌,尽显勇猛坚毅的武林风范和集体齐勇的尚武精神。

三、重要价值

狮阵保留了中国古代珍贵的十几种阵法,是阵法武术的“活化石”;习练者可弥补个人的弱势,强身防卫,强化生存方式,维护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具有很高的军事文化、武术文化的价值。狮阵的演武理念是“练拳头保自己、练狮阵顾乡里”,这是一种宗族体制下相互依存、保绵延相续的生存群体,彰显了家国情怀。尤其在海外华侨中抱团协作,充分发挥了互爱救助的社会功能。可以说狮阵铸就了闽南人爱国爱家、爱拼敢赢的集体性格特质,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家国情怀转化为建设家乡、热心公益的精神动力,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投资创业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狮阵在节庆酬神民俗庆典活动中,承载着驱邪祈福的美好愿景,凝聚乡里,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对发展文旅事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不过,整个社会不够重视对该表演的传承,也忽略了促进其发展。对年龄较大的传承人而言,他们即使有传承之心,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对中年传承人来说,他们承受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太重,只好放弃该表演,寻找其他的谋生之路。青少年则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不重视传统文化,学习者少之又少。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表演再一次成功迈向了竞技舞台,这证明该表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我们要把握住这次机会,促进其发展,为保护这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狮阵表演贡献一份力量。

四、传承现状

狮阵表演原来在闽南乡村比较普遍,而今仅存10多个乡村还能操弄,其中石狮市卢厝村、东园村、沙美村的狮阵保留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全面保护狮阵已成为社会共识。在各级政府关怀下,石狮市各村狮阵常年聚集操演,成为全民健身的体育活动。特别是狮阵进学校活动,培养了大量的新生力量。近10余年来,每年各村均组队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大赛”和“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各村狮阵多次参加“世界闽南文化节狮阵大汇演”和石狮举办的三届“海峡两岸狮阵大汇演”以及石狮市、镇政府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和民俗节庆狮阵表演、两岸的狮阵交流,提升了狮阵的影响力和活跃度。

五、音乐表演化的尝试

为了增强狮阵表演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笔者认为首先要在表演形式上进行改进和再造。外观上要往喜庆上靠,往和谐、欢乐上靠。狮子的外观造型上宜配套红色或金色,以适应舞台或庙会的喜庆欢乐场面,演变成金狮、红狮。试想,谁愿意在喜慶时看见青面獠牙的负面形象。

石狮卢厝、沙美头、东园三个村基本完整地保留着这样的民俗,也为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表演时间过长。2008年笔者第一次接触狮阵表演时,确实为之震撼,同时也深感其表演时间的冗长,有时长达半个小时,甚至45分钟或更长,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而言,很难承受。二是表演不连贯,一个阵式、一个动作经常重复多次。三是硬功夫太多。四是狮舞动作又太少。五是各式队伍各演各的,热闹有余、观赏性不足,较难引起共鸣。

通过狮阵音乐的模式化,可以达到控制表演时间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用音乐语言传递狮阵表演内涵,把内容、情绪、旋律性、节奏感及表演动作高度融为一体呈现给观众。音乐设计既突出强化舞狮动作,又体现人狮合力共舞的场景,凸显狮子引领狮阵夺取胜利的正面主角形象。同时,为了充分显示狮阵的表现力,特设计一首主题歌,取名《狮阵雄风》。

主题歌共两段,写了两个不同的时代。

第一段写狮阵的起源、阵式和抗倭的历史。抵御外来侵略和骚扰,舍我其谁?强调武士阵式与狮子合而为一,和谐共舞的精气神。狮阵雄风起,决不容外敌占我一寸土,更杀它个有来无回。

第二段写新时期狮阵的作用和传承。“海波平”取自戚继光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指倭患已除,和平年代有了新风尚,狮阵武术既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是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狮与武士的盘打对练,和谐中有对抗,看谁更霸气?

音乐一开始,采用 3→7 2→6 1→5 7等一连串的六度大跳模进,就像一颗颗钻石,连接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引出威武雄壮、起伏跌宕的主题歌。旋律始终沿着六度、五度大跳线条交替进行。节奏时而宽广,时而短促,形成鲜明的对比,两段歌词,承载两种不同年代的使命感。

全曲展现出一派声势浩大,士气轩昂,浩浩荡荡的狮阵场面,激励和鼓舞人们释放具有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根据不同表演形式,音乐制作成若干版本。舞台版:7分钟左右;比赛版:8分钟;室外版:8~10分钟;加长版:15分钟以上。主题歌:3~4分钟。

表演顺序分为:引子—阵式展示—狮子独舞—人狮对练共舞—武艺展示(藤牌对打、群练、长短器械对练)—大阵合练压轴造型亮相。狮舞分量占30%。

《狮阵雄风》音乐刚出手,一些人直摇头,这么短时间,教我们如何取舍?况且适应固定的音乐节奏,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以前没尝试过。石狮市文化馆力排众议,东园狮阵首先响应,他们用两尊喜庆的红狮,与身着黄衣的武士威武共舞,在2019年端午节第十三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和2019年海峡两岸舞龙舞狮锦标赛开幕式上,用7分钟的时间把狮阵武术中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了观众,获得海峡两岸同仁的好评和掌声。

过去狮阵武术从军队走向民间乡土,今天又面临要从乡土走进校园,以普及中华传统文化,连带着解决传承危机。2011年起,石狮举行了多届海峡两岸狮阵武术大汇演,我们欣喜地看到情同手足的两岸同胞在弘扬国粹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石狮市狮阵进校园活动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一是东园村利用自身优势,率先在东园小学开展起了武术和舞狮的训练,村中的许多老一辈担当起了传帮带的作用,也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我们欣喜看到,不少新生力量正活跃在狮阵表演舞台上;二是自然门学校发挥武校专长,充分挖掘该校北狮和武术人才潜力。他们将以更现代的模式演绎古代风貌。

实践证明,狮阵表演的音乐化尝试,过程虽然坎坷,但结果是成功的。石狮在狮阵这项非文化遗产项目上的创新性传承令人欣慰。

六、狮阵表演的传承

学生适应力强,能够尽快接受新事物,而且他们代表了未来。有必要在学校开展狮阵表演教育活动,提倡学生积极参加表演,让他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有趣。通过在学校开展这一教育活动,循序渐进培训狮阵表演人才,改进竞赛体系,只要坚持不懈必然大有收获。在学校内部亦可定期开展表演竞赛。学校要为这一培训教育创造一定的条件。要积极努力获得上级的支持和保障,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配合,以得到培训手续和办学资格,为狮阵表演教育活动打造更优秀的师资团队,确保这一教育活动的开展圆满成功。

政府亦应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充分借助多媒体以及相关渠道对狮阵表演进行推广,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他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狮阵表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该表演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开展这项活动除了能够强身健体之外,更能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传统文化,使得他们更具有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总而言之,在强调文化自信的社会背景下,狮阵表演的传承和发展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参考文献:

[1]卢义荣.狮阵史略——石狮市卢厝狮阵武术历史传承[M].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

[2]李先长,涂传飞.百年来中国民俗研究述评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6).

[3]卢玉,陶丽.许村大刀舞的文化特征及其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11).

[4]陈莉.试论民间民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

[5]徐礼云.微州民俗体育的特征和功能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8(27).

作者简介:黄嘉(1983—),男,汉族,福建南安人,石狮市文化馆馆长,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表演传承
浅谈京剧武旦表演
浅谈歌唱演员的基本演唱技巧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