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才明白……

2021-04-27 22:54唐朝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情义苗寨芦笙

唐朝

走过,才明白,生命中许多的遇见会唤起人情感的共鸣、思想的沉淀。文章开篇简明扼要地点题,不仅内容上统领全文,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抓一把星星戴头上,采一朵云霞做衣裳

那个七月的清晨,我走进西江千户苗寨,偌大的村落背靠巍峨群山,错落有致的枫木吊脚楼安静匍匐,无限延展。青褐的石板路,澄澈的白水河,最为闪亮的是迎面走来的美丽苗家姑娘:闪闪发光的银饰,让她们的发髻似缀了璀璨星子般;多彩多姿的裙裾,让她们莲步轻移间似惹了缱绻的云霞。我与她们擦肩,我看见,我问询,我知晓——苗家本失落了自己的文字,却凭着强烈的认同感,依了世代的身授口传,将流转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点点滴滴融进服饰,一针一线地绣进衣冠,蜡染“无字史书”,世代承“穿”。

作者用词准确洗练,特别是抓住苗家姑娘头上所戴的银饰、身上所穿的裙裾写出了苗寨景美、人美的特点。而“擦肩”“看见”“问询”等动词很好地诠释了题目中“走过”的含义,“知晓”又与题目中的“明白”相照应,体现了很好的点题意识。

听一曲芦笙思绪扬,饮一碗米酒情义长

广场处,一曲迎客芦笙悠扬婉转。青衣红脸的苗家汉子任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那样轻松活泼,那样如醉如痴。芦笙欢唱,汉子热舞,摇漾出丰收,飘动出喜悦,交织出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当音乐暂歇,当游客意兴尚酣,当热情的苗家人端起手中的牛角银壶时,我知道,他们是要邀请酒量好的客人饮一碗“高山流水”。五个银壶连成一串,最高的壶给第二高的壶注酒,第二高的壶顺势给第三高的壶注酒,以此类推,绝不中断,壶的最下面有一个银碗,客人要将碗中的酒一口气喝干。欢呼声,叫好声,拍照声,一时间让醇香的苗家米酒烧热了客人的心田。苗家人那真诚的笑脸让午时阳光下的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情义的港湾。

颔首雕琢一世情缘,小锤敲过一千流年

黄昏,当袅袅炊烟如微风中的轻纱弥散,我驻足在一老一少两位银匠师傅跟前。看银项圈熠熠生辉,看耳环、腕镯闪动耀眼,看“菌花”逐渐盛绽——开片、拉丝、錾花、打磨、抛光……我不知道,老人和孩子是一家中的祖孙还是两家中的师傅与徒弟,但我知道,于孩子,那虔诚目光里溢满了对一件件艺术品的创作热情;于老人,那或秀美或粗犷的信手拈来的创作,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笃定淡然,更是一份寄托了希望的祖业传承。每一件银器都是心与手的独特絮语,每一件银器都是苗家人智慧与勤劳的不息衍变。小锤丁丁当当的敲打声由来千年,如生花妙笔,让银饰文化灿烂在指尖、心田……

日月向西,山河往东,苦难的迁徙和重生的渴望,让一个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苗家人,从秦汉唐宋,跋山涉水,把历史的烟云埋葬。文化的苍茫,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情义的看重,对银色吉祥的守望——隆重、温暖、悠缓、浩荡。

作者对笔下人物的选择颇为讲究,写苗家姑娘侧重于彰显苗家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写苗家汉子突出苗家人的情义,写一老一少两位银匠突出苗家人智慧与勤劳的不息衍变……这种颇具匠心的选择配上灵动的感悟,最后绘就了苗家人立体可感的群像,不仅凸显了主题,还使文章形神兼備、意趣横生,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指导老师:孟芸)

猜你喜欢
情义苗寨芦笙
苗寨晨曲 袁峰 中国画 178cm×145cm 2020年
岜沙芦笙节
你好,芦笙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情义与曉東:筆墨之间真挚表達
千户苗寨的早市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
情义如金 价值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