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外台秘要》消渴病方剂组方规律

2021-05-07 12:41左新河
光明中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常用药降血糖组方

谭 艳 左新河 赵 勇 谢 敏

消渴病,是以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量多、尿有甜味以及形体消瘦为典型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消渴病与糖尿病的特点基本相一致。糖尿病患者在就医时往往以多饮、多食易饥、口渴多尿、消瘦、疲乏无力等为常见症状,故临床常按消渴论治。2017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从1980年的0.67%升至2013年的10.4%[1],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中医药在治疗消渴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外台秘要》一书中,首将消渴病分为“消渴病”“消中病”“肾消病”3类,开创了消渴病上、中、下三消辨证的先河[2]。从此书中挖掘整理治疗该病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对于拓展临床用药思路,提供临床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大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外台秘要集要》[3]中记载的方剂。

1.2 处方筛选消渴病的主要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在中医学中属“消渴”范畴。从《外台秘要集要》中选出明确记载有“消渴”的方剂,去除组成重复的方剂,共收集明确治疗消渴方剂69首。

1.3 处方的录入和核对将筛选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标准对中药的别称、品种、炮制等不同作统一规范处理,如“橘皮”统一为陈皮,“麦门冬”统一为麦冬,“栝楼”“生栝楼”统一为瓜蒌,“干地黄”统一为生地黄等。

1.4 数据分析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分析”模块中选择“方剂分析”,通过系统“数据查询”功能,提取出录入的69首消渴病方剂,依次进行频次统计(将方剂中每味药物、药对的使用频次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生成 Excel表);组方规律分析(选择合适的相关度和惩罚度,进行聚类分析)以及核心组合、新方分析。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69首方剂中,共包含124味中药,对其进行“频次统计”,从表中可看出用药频次在5次以上的药物有20味,其中瓜蒌、麦冬、黄连、生地黄、甘草使用频次较高。见表1。

表1 消渴方剂中出现频次>5的药物

2.2 常用药对设置支持度为8,置信度为0.4,按组合频次由高到低排序,频次>10次的药对,共13个。见表2。

表2 消渴方剂中支持度≥8的常用药对及组合频次

2.3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2.3.1 消渴药物的组方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为8,置信度≥0.4,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从大到小排序,利用软件中“规则分析”功能运算得到关联规则,符合条件的有30条数据。见表3。

表3 消渴方剂中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置信度≥0.4)

2.3.2 消渴药物的核心组合分析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系数与惩罚系数的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计5个。见表4。

表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消渴病方剂中药物核心组合

2.3.3 消渴药物的新处方分析在以上核心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可得到新处方2个。见表5。

表5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疗消渴病的新处方

3 讨论

3.1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外台秘要》中有记载到,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大致有四。①消渴病由少服五石诸丸散,结于肾中,随年龄增长,血气减少,不能制于石,石势独盛,则肾为之燥,下焦虚热,而发为消渴;②数食肥甘厚味,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病程日久,易耗伤气阴;③劳欲过度,肾精亏损,下焦生热,虚火内生亦导致消渴;④“悲哀憔悴,伤也”,情志失调也是消渴病的另一重要诱因,若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易化郁化火,火热炽盛,耗伤阴津而致消渴[3]。因此可总结出其病因大抵为服石不当、饮食不节、房劳过度及情志失调,其基本病机为阴虚内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治法上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4]。

3.2 对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结果的分析

3.2.1 常用药与降糖之关联通过对《外台秘要》所载方剂的用药频次和组方规律的分析可以看出,单味药物及药对使用频次前十位均由瓜蒌、麦冬、甘草、黄连、生地黄、人参、茯苓、知母、黄芪、生姜组成,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这10种药物及其化学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瓜蒌味甘微苦、性寒,《本草图经》中有言:瓜蒌主消渴,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抑制[5]。麦冬出现频次仅次于瓜蒌,为药对中的常用药,麦冬水提物、多糖可以通过影响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促进瘦素、脂联素蛋白表达,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途径对在体大鼠或离体细胞达到降血糖作用[6]。甘草味甘性平,可益气补中,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其甘草酸、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于多种糖尿病模型动物也有较好降血糖作用[7]。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药材中含有生物碱、黄酮、萜类、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调血脂等药理作用[8]。生地黄性寒味甘、苦,被称为中药治疗消渴病四大“圣药”之一[9],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多糖、多肽等能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等机制达到降血糖的作用[10]。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茯苓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有降糖作用,同时对糖尿病导致的脂代谢紊乱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1]。知母甘寒而苦,善滋阴润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神农本草经》有言:“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其知母多糖可通过促进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达到降血糖的作用[12]。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黄芪多糖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体质量、血糖、胰岛素抵抗,黄芪甲苷也能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降血糖有良好效用[13]。生姜味辛性微温,其生姜醇提物可降低小鼠血糖,且对糖尿病所致的肾损伤也有保护作用[14]。

3.2.2 常用药与三消之关联《外台秘要》指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此为上消,以渴而多饮为主症,多因肺受燥热不得输布津液而致,遂以养阴润肺为主要治则,选用甘淡之品。在上述药物中,麦冬为主治上消的常用药,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的功效,其为补阴药,对燥热伤阴的消渴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此为中消,以消谷善饥为主症,因数食甘美而肥而致脾胃运化失常,使得脾胃燥热,亦可伤及气阴。在上述常用药物中,瓜蒌、黄连可清热燥湿,泻中焦之胃火,主治脾胃有湿热,可治中消;黄芪可益气健脾,补先天之阴,使脾胃生理功能得以恢复,各司其职。“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此即下消,以小便量多为主症,是因肾阴亏虚而致水谷精微失于固摄。因其病位在肾,水肿、尿频、量多等下焦症状就会随之产生,故在临床用药时常用利水渗湿药,遂以茯苓生津液,开腠理,利水渗湿,从而泻下焦虚火[3,15]。 此外,人参、生地黄、知母为三消共同的常用药,共奏清热滋阴、生津润燥之功。同时,这些药物中大多为苦寒之品,具有清热泻火、清热凉血等多种功效,另选用麦冬、甘草、人参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是以防苦寒药药性猛烈而伤阴,损伤脾胃之故。而消渴日久,易伤及气阴,使气阴两虚,因气能载血、行血,气虚则不能行血,出现血瘀,所以补气药(如黄芪)在消渴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从上述可看出,《外台秘要》中所用药物乃是基于三消辨证而来,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指导。

3.2.3 新方与临床之关联根据得到的新方可以看出,两者均以滋阴清热为根本大法,符合消渴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新方1中的煅牡蛎为临床常用补肝肾之药,也可重镇安神,新方2中,施以远志、茯神养心安神。在临床上,消渴病患者也常存在因体内阴虚燥热所致热扰心神而寐差之证,故由此次分析得出的新方可对临床上此类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帮助。

综上,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是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科学等技术互相结合实现数据收集及分析,在系统中能够使相关的数据之间形成关联,统计用药频次,进行规则、关联度分析,然后根据组方的规律得到核心组合及新处方[16,17]。此次研究中,通过对所收集的方剂进行分析以后,明确了不同药物出现的频次及药物之间的规则,并从中演化出药物配伍新方,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常用药降血糖组方
吃素无法降血糖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童光东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常用药对举隅
规律运动,巧降血糖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心内科门诊常用药速查》一书的评介
常用药『常用』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