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临床观察

2021-05-07 12:41杨森林刘柱成徐兆山杨睿芊卞冬雪陈健海黄福斌
光明中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膏方艾灸西药

黄 河 杨森林 张 阳 刘柱成 徐兆山 陈 勇 杨睿芊 卞冬雪 陈健海 黄福斌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排便习惯的次数, 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排液状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 g,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85%,则可认为是腹泻。病程超过3周即为慢性腹泻。结合中医理论及自身临床经验,我们认为慢性腹泻多见虚实夹杂之证,脾虚湿盛证及脾肾阳虚证为慢性腹泻的常见基础证型[1]。故本次研究观察自拟膏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慢性腹泻的治疗提高一种优质、方便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随机分为膏方联合艾灸组、西药组,2组均为30例。其中膏方联合艾灸组中男18例,女12 例;年龄19~52岁,平均(32.1±10.7)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年,平均(1.7±0.6)年。西药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1岁,平均(34.8±10.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年,平均(1.6±0.7)年。2 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3]中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自愿接受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65周岁,性别不限,依从性好,没有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排除标准: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者;诊断为炎症性肠病、肠结核、肠癌等器质性疾病导致的腹泻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皮肤破损及皮肤病患者;不能配合者;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膏方联合艾灸组:以自拟健脾温阳膏方口服,处方:党参120 g,炙黄芪200 g,茯苓120 g,炒白术120 g,苍术90 g,炒山药200 g,炒白扁豆200 g,炒薏苡仁200 g,陈皮90 g,煨木香90 g,厚朴60 g,羌活60 g,防风90 g,白芷90 g,葛根120 g,桂枝90 g,干姜90 g,补骨脂120 g,菟丝子120 g,益智仁120 g,肉豆蔻90 g,五味子30 g, 焦山楂120 g,焦六神曲120 g,炒麦芽120 g,炒稻芽120 g,炒白芍200 g,炙甘草30 g。另:红参90 g,阿胶150 g,莲子250 g,芡实250 g,饴糖250 g,红枣250 g。上药1料,以法制膏,早晚空腹各30 ml,温水送服。每日早晨9~11时采用直接灸法取神阙、气海、关元、天枢,艾条与皮肤距离2~3 cm,治疗期间保持艾条垂直,旺火,以腹部皮肤潮红为度(约15 min)。西药组: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制药厂生产)2粒,每日3次,饭后服。2组均连续治疗 30 d,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①泄泻常见症状分级量化见表1。②采用布里斯托大便分类表将大便性状进行分类,计分观察:0分:粪便呈香肠或蛇形,光滑柔软;1分:粪便呈柔软块状,断边光滑;2 分:粪便呈糊状,粗边蓬松;3分:粪便呈水状,无固体块。③安全性观察指标:血、尿、粪常规、肝功能(ALT)、肾功能(BUN、Scr)。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查1次。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④疾病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 大便次数、质量及性状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及体征消失,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正常;显效: 大便次数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仅1次,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复查显著改善;有效:大便的次数和质量有好转,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且<70%,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复查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⑤粪便质量的疗效标准:痊愈:粪便计分为 0 分;显效:粪便计分改善 2 级;有效:粪便计分改善 1 级;无效:粪便计分无改善或加重。

表1 泄泻常见症状分级量化表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各次就诊的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与筛选期基础值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不同时期各次就诊的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膏方组患者的泄泻次数、腹胀腹痛及畏寒肢冷症状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西药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粪便质量疗效比较膏方组总有效率为 96.7%,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膏方组疗效优于西药组。见表 2。

2.3 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总积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均P<0.05,结合临床表明2组治疗均有效,且膏方治疗组在改善症状积分方面较西药组更优。见表4。

表3 2组患者粪便质量疗效比较 (例,%)

表4 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腹泻是脾胃科常见病种,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目前现代医学将其常见病因概括为肠道的感染、炎症、吸收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胆、胰功能异常,药源性腹泻,菌群失调,食品、化学品中毒及肠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等[4]。治疗上以祛除诱因及对症治疗为主,临床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对慢性腹泻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5,6]

慢性腹泻属中医“久泻”范畴,病因病机复杂,寒热虚实表现不一,但归纳起来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素体脾胃虚弱等相关。久泻病位在脾,与肝肾密切相关,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纯虚纯实者少,而以虚实夹杂者为多。虚以脾虚为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病久常伴肾阳损伤,导致脾肾两虚。治疗方面,前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明·李中梓在总结前人治疗泄泻体会的基础上提出“治泻九法”,与脾肾阳虚之久泻密切相关的治疗方法包括:燥脾、温肾、固涩、淡渗、升提及酸收。临床常用治疗脾肾阳虚久泻的方剂包括附子理中汤、四神丸、参苓白术散等。慢性腹泻是一种顽固性疾病,临床治疗当谨守病机,缓图治本。西药疗效不甚理想,中药汤剂口感稍差,坚持用药困难。因此可予以高效、便捷的膏方治疗。

膏方是将中药加水煎煮3次后去渣过滤,再加各种胶饴等辅料浓缩而成的一种内服剂型,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便携带、服用方便、口感佳等特点。本次研究所用自拟健脾温阳膏是江苏省名中医黄福斌教授的经验方,是以参苓白术散、景岳二术煎、四神丸化裁而成,方中红参、党参、炙黄芪、炒白术、炒山药、炒白扁豆甘温补脾益气;茯苓、苍术、炒薏苡仁健脾渗湿;陈皮、木香、厚朴行气化湿;羌活、防风、白芷、葛根为风药,祛风胜湿;桂枝、干姜温中散寒;补骨脂、菟丝子、益智仁、肉豆蔻、五味子温肾涩肠止泻;焦山楂、焦六曲、炒麦芽、炒稻芽健脾消导化积滞;炒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阿胶、饴糖、莲子、芡实、红枣不但可以赋形收膏,还可以矫味、甘补、止泻。诸药合用,温补脾肾,化湿止泻,攻补兼施,补而不滞,攻不伤正,相得益彰,故而有效。膏方善于补虚疗疾,对久泻虚实夹杂之证尤为适宜,应用膏方时应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临证时尤需审证求因,谨守病机,掌握好攻补的孰多孰少,方可出奇制胜。

艾灸是中国古老的养生、防病、治病的治疗方法,这种传统的疗法具有疗效可靠、绿色安全、方便快捷等优势。其治疗原理是将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在燃烧时的热力通过穴位传递到肌肤,在体表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通过刺激和激发经气活动从而起到温通经脉、温中散寒、调理脏腑等作用效果,达到平衡人体阴阳、调节经络脏腑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的目的。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艾灸演变出了隔姜灸、温和灸、麦粒灸、药物铺灸等等。本研究以直接灸法取神阙、气海、关元、天枢,能温补脾肾之阳气已达到止泻的目的。

综上所述,膏方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证慢性腹泻患者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粪便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对患者没有损伤,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患者也容易接受。既治病又防病。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慢性泄泻的优势。但是本研究样本量偏小,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RCT试验、Meta分析等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膏方艾灸西药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三因制宜在岭南膏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