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2021-05-07 12:41曹雨佳
光明中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泻心汤半夏清除率

曹雨佳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理特征,病程较长,病因病机复杂,且易复发。经胃镜证实具有胃黏膜颜色变淡、黏膜下血管显露、黏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或伴有充血红斑、附着黏液及出血糜烂等表现的一类胃炎。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出现胃腺化生、萎缩、异型增生等状态[1],是肠型胃癌Correa模式的关键环节。胃癌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最常见癌症,是癌症致死的第三大原因[2]。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加,生活方式的不规律,CAG患者人数不断增加,而临床疗效又因患者个体差异而不甚稳定。CAG作为胃癌的癌前疾病[3],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防治胃癌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筛选2018年7月—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CAG患者,取其中属脾胃湿热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53.17±6.28)岁;平均病程为(1.38±0.33)年;平均体质量为(55.87±7.11)kg;其中,幽门螺杆菌(Hp)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19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55.87±7.11)岁;平均病程为(1.32±0.27)年;平均体质量为(71.79±7.63)kg;其中,Hp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2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4]中对CAG的诊断标准:患者表现为腹痛,饱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AG。

1.2.2 中医诊断标准本研究参考《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5],纳入患者为脾胃湿热型。患者表现为上腹痞满,嗳气吞酸,胃脘灼热,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CAG及中医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②年龄30~65岁;③研究开始前1个月未使用相关药物;④依从性佳,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②有药物、食物过敏史;③存在认知障碍,精神异常;④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1.5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合并Hp阳性患者给予四联疗法,连续用药14 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组方:姜半夏12 g,人参9 g,黄芩9 g,干姜9 g,炙甘草9 g,黄连3 g,大枣4枚。气机不畅者加枳壳6 g,陈皮6 g;热证严重者用生姜代替干姜,加连翘10 g,龙胆草5 g;排便不畅者加制大黄6 g。半夏泻心汤采用常规煎药方法,每日1剂,早晚服用。给予2组患者健康生活指导,连续治疗8周。

1.6 观察指标停药1个月后复查2组Hp阳性例数,比较2组Hp清除率;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1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6]、《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7],将患者上腹痞满、嗳气吞酸、胃脘灼热、口干口苦、恶心呕吐采用轻、中、重分级,分别赋以0~2分。

1.6.2 胃镜和病理疗效将患者的胃镜和病理疗效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胃镜和病理疗效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连续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上腹痞满、嗳气吞酸、胃脘灼热、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胃镜和病理疗效比较连续治疗8周后,2组患者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在胃黏膜萎缩、胃黏膜基层异常增生、肠上皮化生方面均较之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胃镜和病理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患者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为95.45%(21/22),对照组患者Hp清除率为89.47%(17/19),组间比较P=0.4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CAG属临床常见内科疾病,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病与药物刺激、免疫因素、Hp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多按照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给药,以求达到对症治疗,如保护胃黏膜药物、促进肠胃动力药物等[8]。然治疗效果个体化差异明显,存在部分患者症状反复、迁延难愈的问题,难以满足更高的治疗需求。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有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CAG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逆转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优势显著[9]。

中医学中并没有CAG的病名,按照其症状体征可归属于“胃痞”“嘈杂”等范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症见堵、闷、痞、塞等。其发病原因与饮食不节、劳逸失常、七情内伤、外邪侵袭等因素密切相关,病位在胃、脾、肝[10]。脾胃受损,脾虚湿困,胃燥津伤,升降失司,中焦阻滞不通为病,气机升降失常又反致有形实邪停滞中焦,迁延难愈。肝主疏泄,畅达一身之气,调节脾胃气机,促进水谷精微化生,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横逆犯胃亦为病。CAG的中医证候分型有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等,临床以脾胃湿热证最为多见,但中医病证错综复杂,常与其他证型兼备,临床尚需根据患者兼夹证,辨证施治。

半夏泻心汤为出自《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在散痞结、调寒热方面有独到之处。“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辛温,消痞散结,降逆止呕,为君药;干姜辛热,温中散邪,黄连、黄芩药性苦寒,泻热消痞,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益脾土,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配,在顺应胃脾之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顾以顾其虚实。半夏泻心汤作为治疗CAG的临床常用方剂,近年来颇受关注。刘茂先[11]用半夏泻心汤治疗90例患有CAG且 Hp阳性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86.84%, Hp根除率94.74%,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率。金东明等[12]用加减半夏泻心汤干预模型大鼠,实验发现大鼠胃黏膜炎症细胞减少,黏膜厚度增加,G细胞与壁细胞数目增多。该实验证明半夏泻心汤具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胃黏膜炎症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过程中合用半夏泻心汤,无论是在临床症状方面,还是在胃镜与病理表现方面,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Hp清除率方面,观察组清除率更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待于后续大样本进一步研究。在不良反应方面,本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但在同类别试验中[13],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头晕、头痛、便秘、恶心为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合用半夏泻心汤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头晕、恶心为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半夏泻心汤的合用,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单独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试验中[14],服用半夏泻心汤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服用三九胃泰颗粒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1%,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失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半夏泻心汤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治疗CAG脾胃湿热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大幅度减轻患者上腹痞满,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改善患者胃黏膜萎缩、胃黏膜基层异常增生等情况,降低后续罹患胃癌风险,并且单独应用或与常规西药合用,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泻心汤半夏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创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
乳酸清除率在评估新生儿窒息预后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