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圈姜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2021-05-07 12:41
光明中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穴位

吴 敏 冯 欢 虞 君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症,成年人则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可活动关节的僵硬、疼痛,重症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中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采用镇痛、抗风湿、抗炎治疗,但是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2]。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纳入到“尪痹”等范畴,主要是因为人体正气不足而引起风寒湿邪侵袭,留注经络关节,引起小关节僵硬、肿胀、疼痛[3]。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灸法具有驱寒逐湿、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的效果,用于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4]。我院选择竹圈姜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风湿科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中,31例男性,39例女性;病程为1~5年,平均为(2.26±1.15)年;年龄为24~58岁,平均为(39.43±4.48)岁。研究组中,28例男性,42例女性;病程为2~6年,平均为(2.18±1.32)年;年龄为25~61岁,平均为(39.65±4.24)岁。在各项基线资料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满足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5];生命体征平稳;脏器功能良好,对治疗药物不过敏。排除标准: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严重原发性疾病;长时间接受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关节严重畸形、丧失劳动力、残疾者;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给予来氟米特(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47)口服,每天1次,每次20 mg;给予甲氨蝶呤(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74)口服,每周5~10 mg,半年一个疗程,根据肝肾功能减量或停服;给予金乌骨通胶囊(贵州盛世龙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3621)口服,每天3次,每次1.5 g。研究组则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竹圈姜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①竹圈姜灸:选择竹圈罐4个,选择4层纱布进行封底处,然后选择橡皮筋对周边进行固定,绷紧。将生姜研成末,并挤干姜汁,然后制作成姜饼,其直径为7 cm、厚为2.5 cm,于竹圈罐底部进行平铺,在姜饼上通过棉签钻一些小孔,方便艾热穿透;选择适量的艾绒制作成艾塔,在姜饼上方平铺,然后将艾绒点燃进行预热。协助患者选择俯卧位;选择生理盐水纱布对膀胱经和背部督脉进行清洁,从大椎到八髎,将皮肤擦干;在命门穴放置温度探感器,竹圈姜罐在预热之后放置在八髎、肾俞、命门、大椎穴区,将浴巾铺好,避免受寒。治疗开始后,主要为艾塔灸,在全面燃烧艾绒之后则主要为拔灸;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是否出现不适进行随时询问,及时添加新艾,避免艾火熄灭。当艾绒还剩1/4时,让熨烫部位充分暴露,将浴巾铺好,选择艾草精油均匀涂抹,在膀胱经和督脉上,从颈棘下区到骶棘穴区开展熨烫,主要为督脉灸、循经往返灸、回旋灸,熨烫治疗期间竹圈罐不能悬起。每个竹圈罐的艾量主要为1根艾条;每天1次,每次40~60 min;2周为一个疗程,持续进行5个疗程的治疗。②穴位敷贴:协助患者选择卧位或者坐位,对疼痛部位进行评估,对阿是穴位置进行确定;选择温水将虎力散调均匀,结合敷贴部位选择消毒纱布,选择压舌板在纱布上均匀涂抹虎力散,厚薄应合适。在阿是穴上敷贴药物,有效固定。加棉垫或者敷料进行覆盖,防止药物溢出对衣物造成污染。选择胶布进行有效固定,松紧度应合适。穴位贴敷时间为6~8 h,每天更换;2周为一个疗程,持续进行5个疗程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①观察临床疗效,选择《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6]: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彻底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证候积分减少幅度为95%以上则判断为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幅度为70%以上则为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均有一定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幅度为30%以上则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标准则为无效。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关节症状进行观察,具体指标包括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分。③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具体包括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④对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包括口腔溃疡、过敏性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发、胃寒乏力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关节症状治疗前2组的晨僵时间、关节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关节症状比较 (例,

2.3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治疗前2组的各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M、IgG、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口腔溃疡、过敏性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2组的脱发、胃寒乏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学将类风湿关节炎纳入到“尪痹”“痹证”等范畴,是因为肢体肌肉、关节、筋脉滞留热、湿、寒、风等邪气,导致经络闭阻,不通则痛,日久不愈而导致肾脏、脾脏、肝脏等造成损伤;病久成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关节、经络痹阻,进而引起关节畸形、疼痛、肿胀[7]。本病特征为虚实夹杂,其本为肝脾肾三脏亏虚,其标为关节、经脉痹阻;由此可见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内在因素为正气虚损,而外在条件则为风寒湿邪侵袭。所以扶正大法为补养气血、调理脏腑,祛邪之法则为散寒除湿。

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灸法具有扶正祛邪、祛寒逐湿、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等效果,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本研究中,选择竹圈姜灸对督脉、膀胱经及其穴位进行灸法治疗,包括八髎、肾俞、命门、大椎等。督脉具有统率全身阳经脉气的作用;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膀胱经具有肾俞、脾俞、肝俞等脏腑俞穴,对膀胱经进行灸法治疗,通过对全身脏腑进行调理,实现固本培元、扶正祛邪的效果,能让机体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命门穴则具有通阳的作用,能对下肢痿痹进行治疗。选择竹圈姜灸对膀胱经以及督脉进行灸法治疗,通过督脉灸、循经往返灸、回旋灸、拔灸以及艾塔灸等艾治方法,能助阳除寒湿、扶助正气、调补肝脾肾,让机体免疫力显著提高。选择虎力散对阿是穴进行敷贴治疗,具有活血通络、止痛散寒的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竹圈姜灸联合穴位敷贴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另外,2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肿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竹圈姜灸联合穴位敷贴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对患者关节症状进行显著改善,让晨僵时间明显缩短,让关节肿痛和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另外,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竹圈姜灸联合穴位敷贴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让患者机体免疫力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口腔溃疡、过敏性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竹圈姜灸联合穴位敷贴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让西药使用明显减少,让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总之,选择竹圈姜灸联合穴位敷贴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但能对其关节症状进行显著改善,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