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In-N共掺ZnO薄膜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2021-05-07 02:04薄玉娇蔺冬雪王媛媛藏谷丹王玉新
大学物理实验 2021年1期
关键词:溶胶晶粒薄膜

薄玉娇,蔺冬雪,王媛媛,藏谷丹,王玉新

(辽宁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能源、材料是当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当今社会的生活不可分割。太阳能电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且透明导电氧化物与太阳能电池是密切相连的。太阳能电池的一部分是由宽禁带半导体纳米颗粒构成的光阳极,半导体在二十世纪初逐步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如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迅速成长。

氧化锌(ZnO)作为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具有多种良好的性能,广泛地应用在多种仪器上。其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方便,为研究人员们节省了大笔开支。同时,ZnO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气敏性及电压性,可以应用于多种仪器。其激子束缚能高达60 meV,使得在紫外激光器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原材料丰富且无毒,在制备过程中保证了人员的安全[1]。ZnO在制备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薄膜形成后产生缺陷是难以避免的[2,3],形成填隙缺陷而导致空位缺陷的数量相对较多,缺陷的存在使得纯的ZnO呈现n型半导体。然而,纯ZnO纳米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应用,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掺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制备复合薄膜都可以对其改性。掺杂Ⅲ族金属元素能够改善ZnO薄膜的电学性能[4-7]。掺杂N等非金属元素,可以提高ZnO材料的稳定性[8,9]。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到对ZnO进行共掺更有利于提高其性能。

2013年赵永红等人采用N离子注入的手段对In掺杂ZnO薄膜进行N元素掺杂,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In掺杂的ZnO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纯氮气氛围(99.999%)中以590 ℃退火20 min的条件下,制备出性能良好的p-ZnO[10]。因此,通过掺杂使得半导体转型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手段[11,12]。ZnO制备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化学气相沉积法[13]、水热法[14]、喷雾热解法[15]、频射磁控溅射法[16]和溶胶-凝胶法[17]等。其中,溶胶-凝胶旋涂法是湿化学法,由于此方法对所制备薄膜的生长环境要求低、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原材料价格低廉而被广泛应用。因此,本实验最终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In-N共掺ZnO薄膜。

1 实验过程

实验药品的制备需要前驱体、溶剂和稳定剂三部分。乙酸锌(Zn(CH3COO)2·2H2O)、硝酸铟(In(NO3)3·H2O)、氯化铵(NH4Cl)作为制备溶胶的前驱体。将称量好的前驱体粉末溶解在溶剂乙二醇甲醚(CH3OCH2CH2OH)中,放入搅拌磁子进行搅拌,待粉末全部溶解后,滴加稳定剂乙醇胺(C2H7NO),在60 ℃下搅拌1 h后再在常温下搅拌2 h。即可制得浓度为0.4 mol/L的溶胶,将溶胶装瓶并在避光条件下放置48 h。

将制备好的溶胶旋涂于衬底上制备薄膜。首先,在超声清洗后洁净的衬底(石英玻璃片、硅片)上滴加溶胶进行旋涂,可观察到溶胶已经均匀分布在衬底的表面上。其次,将旋涂后的衬底转移到烤胶机上,在120 ℃下干燥,干燥后再涂覆一层进行500 ℃高温退火。最后,重复上述预处理步骤五次后,将样品放置于万用电阻炉进行高温退火30 min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薄膜样品。根据之前的研究所得,In最佳掺杂量为4.0 at%,固定其掺杂量不变。N的掺杂量分别为2.0 at%、4.0 at%、6.0 at%、8.0 at%和10.0 at%,样品依次标记为C1-C5,(本征ZnO标为A1,In掺杂ZnO标为B1)。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的晶格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2.1 In-N共掺ZnO的薄膜的晶格结构

图1是N掺杂量不同的共掺薄膜XRD图谱。可以观察到,所有样品在2θ为33.34°左右出现了与标准卡相一致的(002)衍射峰,呈现出很稳定的纤锌矿结构且所有样品没有出现其他的衍射峰,证明所制备的样品较为纯净,没有其它杂质的掺入。样品C1-C3的(002)衍射峰逐渐降低,C4出现陡增,C5呈现下降趋势,所有样品均沿c轴择优取向生长,相比本征ZnO逐渐向小角度轻微偏移。当掺杂量为8.0 at%时,样品的衍射峰最为尖锐,结晶质量相比最好。原因是N3-与O2-离子半径相差较小,电负性也较为相似,这有利N原子替换O原子的位置而形成受主缺陷,且有In-N掺杂激活In的作用,此时受主元素与施主元素间会出现强烈的相互吸引现象,这种现象克制了受主间的相互排斥。当继续掺入N元素,掺杂量达到10.0 at%时,样品的衍射峰相比有所下降,说明过多的N掺杂会抑制样品的择优生长。

图1 In-N共掺ZnO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

如表1所示,对样品的晶格参数进行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样品的角度显示衍射峰向小角度偏移,且晶面间距发生轻微增加。这是因为O2-的半径(0.132 nm)和N3-的半径(0.146 nm)及O的共价半径(0.073 nm)和N的共价半径(0.075 nm),都较为相似,所以当N原子取代O原子的位置时,面间距只发生了轻微的变化。同时,当N掺杂量不同时,薄膜的半高宽和平均晶粒尺寸也有所改变。如图2所示,半高宽相较于In单掺的B1样品有轻微变大,平均晶粒尺寸有所降低,与图1XRD结果一致。

表1 不同N掺杂量的In-N共掺ZnO薄膜的晶格参数

图2 薄膜半高宽和晶粒尺寸与N掺杂量的关系

2.2 In-N共掺ZnO的薄膜的表面形貌

图3为不同N掺杂量的In-N共掺ZnO薄膜的表面形貌图,在放大倍数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将C1-C5样品与A1和B1样品对比可知,A1和B1的颗粒较大,明显可以看到颗粒间的缝隙且凹凸不平。C1-C5样品可以清晰观察到颗粒逐渐变小,缝隙也出现很少,薄膜表面趋于平整。当N的掺杂量为2.0at%和4.0at%时,薄膜表面有较大晶粒的出现并且存在一定的团簇现象,晶粒间隙较大、表面结构相对松散。进一步提高N的掺杂量,当掺杂量达到8.0at%时,薄膜的平滑度最好。说明N的掺入能够有效提高ZnO薄膜的结晶度,与图1讨论结果相一致。当达到最佳掺杂比例时,沿c轴取向性最佳,晶粒间的作用力较强,使得排布整齐,结晶质量较好,而掺杂比例过大会导致溶胶浓稠,造成晶粒间出现粘连的现象。

a

2.3 In-N共掺ZnO的薄膜的光学性质

通过对样品的表面形貌的分析,得出样品C4是结晶质量较好,表面较平整的薄膜,进一步研究样品的光学性能,图4为所有样品的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图。对比可得,掺入N元素后,薄膜的透过率出现轻微下降的趋势,但是在可见光区域,薄膜的透过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均可达到80%以上。吸收边也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相较于B1样品出现了红移的现象,说明N的掺入减小了薄膜的带隙宽度。这可能是由于薄膜在(002)方向上的衍射峰较强,薄膜表面趋于平滑,颗粒间的缝隙减少,导致晶界散射减少,薄膜的吸收率增加。当N的掺杂量为8.0at%时,样品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可达90%左右,这与本征ZnO的透过率相近,光学性能较好。

图4 不同N掺杂量的In-N共掺ZnO薄膜的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图

如图5所示,为不同N掺杂量的ZnO薄膜的(αhν)2~hν关系曲线图,可以得到C1-C5所对应禁带宽度值分别为3.61eV,3.59eV,3.59eV,3.63eV,3.54eV。

图5 不同N掺杂量的In-N共掺ZnO薄膜的(αhν)2~hν关系曲线

可以发现,随着N元素掺杂进In-ZnO晶格中,掺杂薄膜的样品较单掺样品的禁带宽度轻微减小。一方面是溶胶的浓度增加,使得薄膜厚度变厚在可见光范围内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可能是当N原子置换O原子后,原本周围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减小,导致N-Zn键与Zn-O键断裂,释放出电子,由于掺杂量的增加而形成大量空穴,导致空穴之间的相互排斥效应形成一窄深的受主能级,使得样品的禁带宽度有所减小[19-22]。

3 结 语

利用湿化学法制备了本征ZnO、In掺杂ZnO和不同N掺杂量的In-N共掺ZnO薄膜,对样品的相关性能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XRD图谱和SEM图分析得到所制备的样品均沿(002)衍射峰择优生长,当改变的N掺杂量时,(002)衍射峰强度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当N掺杂量为8.0at%时,衍射峰强度最强,薄膜的结晶度最好,且晶粒大小统一,颗粒排列致密、表面平整光滑。分析紫外可见光图谱可得样品的透过率呈现出轻微下降的趋势,但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仍表现较高水平,可达到80%以上。当N掺杂量为8.0at%时样品的透过率与In单掺样品相接近,达到90%以上,带隙宽度随着N掺杂量的增加有所减小。因此,当N掺杂量为8.0at%时薄膜光学性能最好,可以作为理想的视窗、透明电极等材料。

猜你喜欢
溶胶晶粒薄膜
复合土工薄膜在防渗中的应用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ZrO2纳滤膜
甘草次酸球晶粒径与体外溶出行为的关系
β-Ga2O3薄膜的生长与应用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超粗晶粒硬质合金截齿性能表征参数的探讨
WC晶粒度对WC-10% Co 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EHA/PE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透性能
溶胶-凝胶微波加热合成PbZr0.52Ti0.48O3前驱体
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的晶粒扫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