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鼻腔鼻窦肌上皮癌1 例

2021-05-09 09:33韩鹏慧江魁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广州511400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鼻甲鼻窦肿物

韩鹏慧,杜 瑞,江魁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1400)

肌上皮癌(Myoepithelioma carcinoma,MEC)是主要发生于头颈部大小涎腺的罕见恶性肿瘤,以腮腺最为多见,偶见发生于肺部、乳腺、皮肤、胃等[1-3]。原发于鼻腔鼻窦者极为罕见,发病年龄约21~67 岁[4]。本文报道1 例新生儿鼻腔鼻窦MEC,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归纳。

病例 女,15 d,孕40 周顺产娩出,出生时否认窒息抢救史,出生体质量2.5 kg。生后第4 天开始出现轻微鼻塞、流涕,为淡黄色鼻涕,左侧鼻腔内可见红色肿物突出,无发热、咳嗽。此后鼻塞、流涕症状逐渐加重,左侧鼻腔肿物逐渐增大,第11 天开始流带血丝脓涕,第14 天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3 ℃,且鼻塞明显,轻度张口呼吸,左侧外鼻肿胀。眼科检查发现左眼结膜炎,左眼泪道堵塞。

CT 检查发现左侧鼻腔、上颌窦及筛窦内软组织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左侧筛骨、上颌骨及骨性下鼻甲溶骨性破坏。左眼球受病灶推移向外侧移位。MRI 检查示病灶在T1WI 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 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裂隙状未强化区(图1,2)。

图1 CT 检查。图1a,1b 分别为横断位、冠状位,CT 检查发现左侧鼻腔、上颌窦及筛窦内软组织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左侧筛骨、上颌骨及骨性下鼻甲溶骨性骨质破坏。左眼球受病灶推移向外侧移位。图2 MRI 检查。图2a~2d 分别为横断位T1WI、横断位T2WI、冠状位T2WI 以及增强扫描图像,病灶在T1WI 上呈低信号,在T2WI 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裂隙状未强化区。图3 病理及免疫组化。图3a 示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呈片状或巢团状排列,细胞大小一致,核小,偏位,胞浆嗜酸性;图3b 示部分区域见软骨样细胞,呈分叶状;图3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K 阳性,提示为上皮性肿瘤。

行鼻内镜左侧鼻腔肿物活检术:鼻中隔明显右偏,鼻道尚能通畅至鼻咽部。活检钳去除左侧前鼻孔肿物坏死痂皮,暴露肿物,并钳取病检,鼻内镜下清除左鼻道内其余可见肿物组织,直到鼻咽部暴露。吸除血液后见下鼻甲基本缺失,中鼻甲少许黏膜残余,肿物主要来源于筛窦、上颌窦和下鼻道,嗅裂区形态结构尚好。

病理:送检肿物组织呈分叶状,部分伴出血及坏死,间质内见大量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增大,细胞大小相对一致,核小,偏位,胞浆嗜酸,部分区域见软骨样细胞。免疫组化:CK(灶+),Vimentin(+),S-100(+),LCA(-),CD56(-),Syn(-),NSE(-),Desmin(局灶+),SMA(局 灶+),MyoD1(-),CD99(-),CD34(脉管+),CD(68-),WT-2(-),CD138(-),CD38(-),Ki-67(约90%+)(图3)。诊断为MEC。

讨论 MEC 几乎全部由肌上皮分化的肿瘤细胞构成。肌上皮细胞存在于人体腺体的分泌部和导管。鼻腔鼻窦黏膜中存在小涎腺,为肿瘤的发生提供可能。以前报道鼻腔鼻窦MEC 主要发生于成人,发生于新生儿的极少。鼻腔鼻窦MEC侵袭性强,具有局部破坏性强等特点,临床表现为软组织肿胀、疼痛、鼻塞等,侵犯眼眶可引起突眼[5]。

鼻腔鼻窦MEC 影像学报道极少,主要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在临床及病理学杂志上报道。针对本例病灶影像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MEC 影像学特点如下:①CT 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边界模糊,无包膜,肿块较大时可有液化坏死及囊性变;②病灶对周围组织侵袭性强,易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如眼眶、面部软组织等,常引起局部骨质破坏[6-7];③部分病例可见多发钙化,部分可无钙化,本例病例可见多发斑点状钙化;④MRI 扫描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可见坏死囊性部分或裂隙状未强化区。部分报道MEC 可发生远处转移[8]。

新生儿鼻腔鼻窦MEC 主要与婴幼儿鼻腔错构瘤、颅底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畸胎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鉴别。①婴幼儿鼻腔错构瘤:为良性肿瘤,CT 上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占位,可见钙化点,肿瘤较大时鼻中隔和鼻腔外侧壁有压迫改变,可见骨质破坏伴膨胀性改变,MRI 扫描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可有不均匀强化,部分可见囊腔[9]。②颅底鼻内型脑膜脑膨出:CT 冠状位可见筛骨骨质缺损,MRI 可见鼻腔内囊性异常脑脊液信号,并向上与颅内蛛网膜下腔直接相通,其内可有少量脑组织信号影[10]。③畸胎瘤:是一种起源于2 个或3 个胚层组织的先天性肿瘤,病灶可见脂肪、钙化及软组织密度影,可合并腭裂[11]。④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CT 平扫密度与肌肉相似,MRI 扫描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中等或明显强化,不强化区主要为肿瘤内出血或坏死,少部分为被快速生长的肿瘤组织包裹的黏液成分[12]。

总之,鼻腔鼻窦MEC 在影像学上虽缺乏明显特征性,但表现出明显的恶性肿瘤特征,CT 和MRI 能清楚显示病灶的形态、范围、相邻骨质破坏情况、病灶内是否有钙化出血以及对周围组织侵犯情况。

猜你喜欢
鼻甲鼻窦肿物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主气管肿物手术的气道建立和麻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