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四读”教学刍探

2021-05-10 02:59丘海涛
教育界·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

丘海涛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对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结合文言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读对正韵、读懂会意、读好识趣、读透明理四个方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旨在为文言文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文言文;部编版教材;编写特点;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朵绚烂多彩的奇葩。它语言凝练、微言大义、文字优美、合于音律。文言文作为古代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承载着不可计数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其学习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也是汲取古人先进思想和智慧的必经之路。

部编版教材,要求语文学习回归人文性,增加学生阅读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占比大幅度提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册都安排了文言文的学习。

一、部编版文言文的编写特点

笔者梳理了部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并进行了相关统计(见表1)。

通过梳理部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有以下特点。

(一)语言精练,言简意赅

文言文本身具有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特点,而在部编版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所选文章的篇幅都十分短小,最少的仅30字,最多也只有119字。

(二)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部编版文言文篇目中的插图数量非常多,基本每篇文言文都配备了插图。这些插图画质精美、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拉近了文言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故事性强,富有趣味

部编版所选文言文篇目大多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有学生从小就接触的成语故事,如《铁杵成针》《囊萤夜读》《守株待兔》等,有表现中国古代儿童言行智慧的故事,如《司马光》《学弈》等;有国学经典名著,如《论语》《朱熹》的节选等。这些篇目对于学生来说相对熟悉,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四)寓意深刻,思辨性强

部编版所选的文言文篇目都蕴含明显的暗喻或教育意义,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如《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事情抱有侥幸心理;《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取得成功;《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等。这些文言文篇目无一不具有丰富的哲理,对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有巨大的帮助。

(五)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综观三到六年级的文言文,篇目逐渐增多,篇幅逐渐增大,单元要求也从理解意思、明白道理,向感知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手法、提升语言艺术方面转变。文章编排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二、部编版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读对正韵

文言文的文字优美、合于音律。但是文言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距离,也与我们日常使用的白话文大有不同,其中包含大量的生僻字和通假字等,如《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这里的“知”通“智”,读四声而非一声。另外,由于文言文的字词意义与现代相差甚远,句子中间和词语之间的停顿仍需我们仔细揣摩,否则,停顿一错,句意全非。如《杨氏之子》中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由于“家禽”在现代白话文中属于一个常用词,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在原始状态都读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一来就破坏了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和韵味,所以教师首先要在字音、停顿方面对学生多加引导,帮助学生读通、读顺、读对文章,继而慢慢了解故事的人物形象,读出语言韵味。

(二)读懂会意

文字是用于记录所表达信息的载体,因此,学生学习任何一种知识都需要理解文字的意义。但是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文意理解一直是一道难题。教师大多喜欢使用解释串讲的方式,这会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在这里,教师不妨使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实现“读意”这一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簡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在课堂中,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借助注释、联系图文、联系生活、补白等方式自行解决问题;然后学生通过与同学交流、师生评价的方式,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最后,教师再相机对重点、难点、易错点加以点拨,最终达到释疑的目的。这样的课堂既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读好识趣

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它本身蕴含着许多真挚情感和美好意境,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反复细细品读文章的语言。

青年名师叶峰亮在教授《书戴嵩画牛》一文时,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杜处士怎样对待斗牛图吗?

生:非常喜爱。

师:那你怎么读出这种喜爱的感觉呢?

生:……

师:有所爱,是真的喜爱,那咱们想想,杜处士有所爱表现在哪呢?

生:表现在“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师:这样精美的装饰,自然是喜爱,那你想想他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带着?

生:他可能在吃饭的时候带着,也可能在睡觉的时候带着。

师:那可真是“常以自随”啊。

师:那谁能读出这种有所爱的感觉来?我们推荐一位同学,让他一读我们就能感受到杜处士是真的喜爱这幅斗牛图。

生:……

师: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是有所爱,那小牧童是怎么表现的呢?来,请你读。

生:……

师:嗯,他读得很准确,那要用一个词来说说牧童的表现你认为是哪个词?

生:拊掌大笑。

师:我们要想读懂小牧童,就要读好小牧童的话,请你来读一下。

生:……

我们可以看到,叶峰亮老师在教学中把《书戴嵩画牛》的故事非常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杜处士对画牛图的珍爱、牧童的天真可爱,学生都在吟诵中描述得绘声绘色,读出了文言文蕴含的人文趣味。

(四)读透明理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部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优良思想和哲理,学生在熟读课文、弄懂会译、感知故事趣味后,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人生阅历,获得思想上的启发。例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教师可抛出问题:为什么别人都去摘,王戎却能想到李子是苦的呢?学生在精读深思后,自然明白:因为王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所以他才知道李子是苦的。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明白了文言文蕴含的优秀思想和品质,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文言文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有助于学生明理、修身、养性。教师应在文言文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核心素养,在学生的灵魂中植入文化之源。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部编版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趣”教“乐”学
文言文阅读练习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