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个性化高效预习策略

2021-05-10 02:59温满花
教育界·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

温满花

【摘要】我国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调整教学模式,开辟全新的能力培养途径,在传授基础性数学知识与学科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学会高效率地学习。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切实贯彻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低效率、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制订个性化的课前预习计划,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将个性化高效预习方法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提出了重点发掘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预习策略

高质量的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在数学课上无障碍地接纳新知识、习得新技能的必要前提条件,教师应意识到,只有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课前预习任务与自主探究目标,才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运用已习得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活动是课堂高效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熟悉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内在结构并形成适当的层次感与比例感时,其数学思维才得以充分的锻炼,才能在熟悉教材知识结构与难点分布规律的同时,深入理解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并在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温习和回顾未能完全理解的旧知识。

一、实施个性化高效课前预习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研究

小学生必须进行透彻全面的课前预习才能理解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授的复杂数学知识点,而且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授课难度。多数学生能在预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与知识,认识到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堂学习任务的必要性[1]。个性化课前预习是立足学生的个体学习经验与思维模式的层次性教学方法,能够顾及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引入这一环节有利于缩小班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便于教师统一教学进度和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课前预习是第一次学习,而课上学习是第二次学习,学生可在完成针对个人智力与学习风格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为全面的锻炼和发展。教师应意识到布置个性化数学预习目标与预习计划对个体创造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向全班学生提出课前预习目标与自主探究要求,在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行学习最基本的知识后,进行归纳、总结,并要求每位学生都上台介绍自己的预习方法,使学生相互启发。此外,教师还可指出运用各种预习方法进行课前预习时必须注意的问题[2]。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数教师未能借助教学评价体系评定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习习惯,而是往往习惯于为学生布置一成不变的预习目标,教给学生完全一致的预习方法,未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小学阶段,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与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课前预习任务;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无法找到课前预习的正确切入点,所能完成的课前预习学习量较小。因此,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同难度的预习任务会加大学困生的学习压力与心理负担,使学生不敢犯错误,也不敢质疑教师提出的假设,只能沿着单一方向从固定角度僵化地思考问题[3]。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预习内容缺少层次上的递进性,无法增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学生为应付教师的课上检验被迫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数学定理与公式,没有认识到教师布置预习任务的最终目的,使课前预习活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不仅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无法培养其主动研究問题的探究意识,学生自己的个性价值和潜能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4]。

三、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应采用的个性化高效预习策略研究

(一)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符合其学习习惯的预习方法

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作为单独个体在记忆、思维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差异,并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由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探索书本中的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教师可为班级中的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设计一套基础性的预习方法,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制定相对自由的、富于挑战性的预习目标。教师还可通过调整和改变课程内容及预习目标等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将课上即将学习的内容拆分为难度不同的各个部分,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设置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预习任务,鼓励学生从不同渠道查阅课外相关资料与知识,了解所学数学定理的实际应用途径,使有着不同兴趣点的学生能够在课前预习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应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符合其学习风格与认知能力的预习方案,以保证学生的预习质量。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为其设计较为简单的在课前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外形特点的任务;对于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为其布置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复杂问题,并引导学生自行制订能够从整体角度看问题的预习计划。教师设计预习方法、规划预习任务时应将一系列子问题按照逻辑递进顺序与难度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为有着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布置可自由选择的预习目标与配套的预习方法,以保证个性化预习的基本效果。

(二)明确预习环节的三维目标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维目标的设立是明确教学方向的基础环节,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内容。三维目标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来设定教育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三维目标时一定要明确三维指的是同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通过设定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在预习环节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式预习任务,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考意识。同时,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预习方式,以避免学生形成机械化的思维模式,也要把握好预习任务量与学习难度、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以“长方体”一课为例,为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应为学生布置阅读型预习任务,以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及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为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应适当为学生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完成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探求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预习作业中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为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探索性预习任务,这不仅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认识世界、探究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设计课上交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在课上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进行系统性分析,及时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正向的信息反馈,从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把握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在课上讨论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共同讨论、研究预习内容中的特殊问题与主干知识。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预习本中记录自己在课前预习中通过反复推敲与研究发现的课本内容的重点、难点与方法、技巧,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以此提升学生对教材中各类知识点的辨别能力与理解能力。

例如,在布置“分数加减法”一课的课前预习任务时,教师应为学生指明查询相关资料的渠道,以及探究问题的可用方法,使学生了解预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将具备探究价值的问题融入课前预习目标中,如将正方形纸片折叠并涂色后,涂色部分占整体面积的几分之几等问题,并让学生在课上进行集体研究,用分数公式描绘涂色部分和未涂色部分与纸片整体面积的数量关系。

教师不应忽略学生在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等不同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应通过设置分层次的课前预习目标为学生的创造性思考提供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有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力的空间,就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层面的优势,并利用这些优势来弥补弱项与不足。这一特殊的预习指导策略,能够有效避免成绩较差的学生因无法理解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而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教师可灵活运用尊重个体差异的个性化预习策略,使落后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尊重,帮助其重建继续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张志新.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6):79-80.

林妙.让预习打开数学学习之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04):15-16+41.

芮晨晨.高效课堂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预习的问题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74.

陈伟汉.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自主预习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24-125.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小学数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