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影响路径分析:以乌鲁木齐县为例

2021-05-12 10:45王华丽赵艳梅
贵州农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组织化用工劳动力

于 杰,王华丽,赵艳梅

(新疆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0 引言

【研究意义】在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转移就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由于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诸多困难,导致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较大,影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的发展,从而影响就业扶贫工作的推进与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内在需求,也是农村人口增加收入、稳定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因此,研究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影响路径对促进贫困地区转移就业组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关爱萍等[1]研究认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受自身素质条件的限制,缺乏自主择业的机会,导致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效果整体水平较低。王子睿[2]认为,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用工单位是影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谢玉梅等[3]认为,贫困人口就业对降低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作用,通过扩大就业扶贫的覆盖率,加强就业扶贫等措施,一方面对促进农村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提升脱贫内生发展动力、实现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陈艳平[4]提出,南疆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影响因素是富余劳动力具备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较低和职业技能匮乏。苏荟[5]认为,南疆地区劳动力的教育程度以及职业技能培训都对其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减贫效应起显著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及经验等个人禀赋因素会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减贫效应产生影响,其中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AGUS[6]以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印度尼西亚120个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家庭中能够摆脱贫困的占比为少数,其中多数家庭处于长期的贫困状态,但父母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尤其对在幼儿期的子女投资和正规的教育投资,使得子女人生中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VEASNA等[7]以55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为依据,预估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人力资本的相互关系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能够促进具备知识与技术、管理与组织能力的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能够增加投资国的人力资本,促进贫困的降低。【研究切入点】目前乌鲁木齐县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式以政府统一组织转移就业为主,但因其民族构成、语言、历史文化等特殊性,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对其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的影响路径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现实意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乌鲁木齐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现状,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影响路径进行分析,以促进转移就业组织化发展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的提高,促使该县贫困劳动力能够提高自身脱贫能力,早日摆脱贫困困境,从而巩固乌鲁木齐县稳定脱贫成果,以期对新疆其他类似贫困县的就业扶贫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帮助。

1 调查研究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乌鲁木齐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域总面积4 141 km2,全县辖3个镇(水西沟镇、板房沟镇、永丰镇)3个乡(甘沟乡、萨尔达坂乡、托里乡)2个片区管委会,共36个行政村,12个社区,41个村民委员会。2013年乌鲁木齐县被列为自治区非重点贫困县,2014年正式开展建档立卡脱贫工作,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5户,贫困人口739人;2015年乌鲁木齐县向自治区扶贫办提交脱贫摘帽申请,2016年7月脱贫摘帽。

1.2 调查对象及方法

结合乌鲁木齐县贫困劳动力的实际情况,调查对象为乌鲁木齐县统一组织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包括水西沟镇东梁村、甘沟乡东风村、甘沟乡团结村、甘沟乡土圈村的贫困劳动力。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结合走访的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回收率为96.5%。调查对象详细情况见表1。

1.3 调查指标

指标选取结合国家关于转移就业组织化相关政策,根据乌鲁木齐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参与主体进行指标选取。政府作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的组织者,在组织化过程中占主导力量,制度环境、政策措施、保障跟进等因素直接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产生影响。贫困劳动力是转移就业组织化的对象,转移就业组织化要结合贫困劳动力自身实际情况,满足其转移就业实际需求,因此,贫困劳动力自身是转移就业组织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用工单位也是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重要参与主体,其用工观念、用工需求以及发展机会等因素,对于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由此形成结构方程模型指标体系(表2),包括4个潜在变量共26个观测变量。

表1 乌鲁木齐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2 结构方程模型的指标体系

1.4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及修正

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影响路径相关变量不能直接观察与测量,并且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复杂。因此,用测量方程描述潜变量与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

1.4.1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指标体系,由AMOS自动生成结构方程模型(图1)。

图1 结构方程模型

1.4.2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 模型适配性代表模型与指标数据的适配程度,主要指标与标准包括卡方值(X2)、卡方自由度比(X2/df<3)、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5)、拟合良好性指标(GFI >0.8)、调整拟合良好性指标(AGFI >0.8)、常规拟合指标(NFI >0.8)、增量拟合指数( IFI >0.9)、比较拟合指标(CFI >0.9)、相对拟合指标(RFI >0.8)等。通过模型软件分析得出整体拟合指标,AGFI与GFI均未达到模型适配度要求,因此需要进行模型的修正。

通过对观测变量的处理以及模型的修正得修正指数,其中残差变量协方差修正指数用双箭头(↔)表示,为每增加2个可测变量的残差因素,会降低模型的卡方值;变量间的回归权重修正指数由单箭头←表示,代表2个变量之间每增加1个因果变量,也会导致模型卡方值的减少。因此,模型增加C2↔C4、C5↔C6、C16↔C18、C17↔C19、C22↔C24、C23↔C26之间的因素关系。通过修正后的模型拟合指标得到很大改善,整体结构状况良好。对修正模型中的变量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因素临界值CR的绝对值都大于1.96,且P<0.05,即所有修正后的因素都已通过检验(表3~4)。

表3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后的模型拟合指数

表4 修正后模型系数估计结果与测量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贫困劳动力层面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的影响

根据表4的结果,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路径影响效应最大的是贫困劳动力自身层面,影响效应标准估计值为0.998,加之政府层面对贫困劳动力的影响标准估计值0.147,结合调研实际情况,贫困劳动力在自身条件以及转移就业促脱贫的态度方面存在差异,并直接影响转移就业组织化发展。通过转移就业促进自身脱贫能力的提高,思想意识开明的转移就业主动性积极性更高,转移就业意愿更加强烈,相比态度悲观消极以及无所谓的贫困劳动力而言,前者更能感受到转移就业组织化后带来的生活改变。另外,贫困劳动力对转移就业组织化发展的影响过程中,政府相关工作也会影响到贫困劳动力,从而对转移就业组织化产生影响。如贫困劳动力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国语水平、技能水平、思想观念的影响,不能够具备市场就业要求,因此经过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转移就业宣传、技能培训、保障跟进等工作后,自身脱贫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收入增加,促进了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与生活的稳定。因此,在转移就业组织化过程中,政府层面对贫困劳动力有很大的影响。

2.2 政府层面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影响

政府层面对转移就业组织化的路径影响,其效应标准估计值为0.910(表4),验证了乌鲁木齐县现阶段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层面占主导力量的现状,针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优惠政策的制定、技能培训以及保障跟进工作等都是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中的重要体现,贫困劳动力在参与转移就业组织化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转移就业组织化的工作,路径影响效应也各不相同、存在差距,说明政府转移就业组织化的部分工作需要改进与提高。

2.3 用工单位层面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影响

用工单位层面对转移就业组织化的影响路径效应标准估计值为0.175(表4),加之在转移就业组织化过程中,政府对用工单位层面的路径效应估计值为0.778,说明用工单位在影响转移就业组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其的直接影响很大。企业要发展,要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用工观念及用工需求也有要求,虽然政府倡导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给予用工单位相应的政策支持与鼓励。另外用工单位的发展需要贫困劳动力参与,而贫困劳动力从中得到回报的周期长、回报慢,且福利待遇与发展机会达不到其心理预期,这也是用工单位层面对转移就业组织化发展的影响。

3 讨论

国内外学者针对转移就业相关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内容丰富。转移就业作为巩固脱贫的重要手段,在巩固脱贫的视角下探究转移就业组织化发展,关系到贫困劳动力自身脱贫能力,并且直接关乎脱贫成效,从而影响巩固脱贫、稳定脱贫。但在当前精准脱贫的背景下,目前国内学者专门针对以贫困劳动力为研究对象的转移就业的文献还有些欠缺,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的研究也非常少。并且不同地区的贫困存在和产生的原因与障碍不同,目前很多研究缺乏一定的参考性。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我国各个贫困地区来说,仍有必要针对各县域贫困地区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展开实地调查研究。结合贫困劳动力自身条件等原因的限制,自身脱贫存在的困难,由政府统一组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显得尤为重要,也为贫困劳动力增加收入、稳定脱贫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不同县域实际情况看,研究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以及探究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的影响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4 建议

4.1 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促进思想观念转变

结合分析,乌鲁木齐县贫困劳动力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及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效果。因此,应该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教育投入,巩固“双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从而在此基础上引导贫困劳动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其思维方式的转变。可以培养贫困劳动力对国语的兴趣,提供贫困劳动力用国语表达、沟通交流的平台,以平台多样化促进其国语水平的提升。如结合贫困劳动力的兴趣点以及接受程度,形式可灵活多样,内容可以包括一些实用技能的学习和操练等,组织设计国语题目或游戏,促使相互间用国语交流。也可以针对贫困劳动力兴趣开设趣味课程,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国语类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等,提高国语学习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4.2 促进培训工作改进与提高

开展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贫困劳动力提高转移就业素质与能力,增强竞争力,稳定就业。随乌鲁木齐县区域经济结构变化,用工单位对于劳动力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加强技能培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应充实培训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该县贫困劳动力在国语水平、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在培训项目、培训内容时间等方面体现多样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针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可以提供创业方式及项目的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增加与市场联系紧密的培训项目,发挥长期稳定性作用。针对乌鲁木齐县部分贫困劳动力参与培训的主动意识不强等问题,灵活设置培训时间,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宣传和组织动员力度。

4.3 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跟进工作

针对实际情况,乌鲁木齐县保障跟进工作属于薄弱部分,应该重视转移就业组织化过程中保障跟进的工作,完善保障机制,加强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稳定性,保障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及时性、有序性、长期性,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稳定发展,有利于稳定脱贫成果,巩固脱贫效果。可以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善贫困劳动力就业服务信息体系,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建立转移就业平台。可以在全县逐步实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根据该县各个乡镇实际贫困劳动力资源状况,以乡镇、村委会为贫困劳动力资源建立个人档案,建立乌鲁木齐县贫困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以及网上劳动力市场,及时进行用工信息服务,实行动态管理与服务跟踪保障,促进转移就业组织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巩固转移就业组织化成果。

4.4 重视创业带动就业促增收

结合民族区域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民族特色餐饮业和手工业等产业,促进贫困劳动力创业带动转移就业。乌鲁木齐县可以加强对创业带动就业对促进脱贫致富、稳定脱贫的重视,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补贴。落实创业贷款政策,扶持贫困劳动力创业,可以通过深入各乡镇村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强对贫困劳动力创业优惠政策制度的宣传。针对乌鲁木齐县贫困劳动力中有创业能力、创业意愿,但缺乏资金、技术以及相关信息渠道的,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其一定的就业扶贫补贴,鼓励支持贫困劳动力创业,为贫困劳动力创造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通过创业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

4.5 加大用工单位扶持力度

用工单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岗位,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市场力量支持。乌鲁木齐县相关部门应当拓展渠道,通过对企业进行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与措施,制定能够促进企业投资融资与发展的制度措施,一方面能够增强企业对贫困劳动力这一群体接受的信心与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励企业社会力量主动参与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转移就业组织化发展。同时,用工单位也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用工观念,调整用工需求,积极响应政府相关部门号召,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为贫困劳动力创造公平良好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

猜你喜欢
组织化用工劳动力
企业诚信用工问题的现状及探讨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一方要求“涨工资”,一方期望“控成本” 小微企业犹存“用工难”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中国现代物流现状及展望
组织化管理模式对基层医院脑卒中患者随诊率的影响
关于政府伦理组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