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资源获取能力与创业绩效

2021-05-12 06:44倪大钊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业者量表检验

倪大钊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北京师范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农村治理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在经济新常态的增长压力之下,大众创业浪潮逆势而上,正在中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青年创业不仅是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更是帮助青年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中国青年创业者在实际中仍存在创业能力不强、创业绩效不佳等情况。新创企业的经营范围过多局限在虚拟经济,创新型创业进展缓慢,创业拉动就业效果不明显。从整体创业规模和创业绩效来看,当前中国新创企业的整体成效不高,在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亟待提升。因此,深入探究创业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中国创业环境,完善创业社会支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社会支持网络的涵义

社会支持网络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心理学和社会领域,后来逐步被经济学、管理学研究者借鉴,并成为重要的学术概念和研究领域。在一般意义上,社会支持往往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所处的社会网络,借助物质、信息技术和精神等手段对社会上处于弱势的群体或组织进行支持和帮助的过程。社会支持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出现在社区心理学领域,通常用来研究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社会问题。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理论问题,并用于就业和创业问题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兰诺维特通过寻访麻省牛顿镇的居民如何找工作来探索社会网络,写出了著名的经典社会网络著作《找工作》,并于1974年提出“弱连接理论”。根据格拉诺维特的观点,来自亲人、同学、同事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强连接”,而来自于熟人、相识关系、偶尔认识的人结成的社会网络则称之为“弱连接”。他发现人们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互动的次数越多则关系越强,感情越深则关系越强,关系越密则关系越强,互惠交换越多则关系越强;反之则关系越弱。格兰诺维特通过实证数据证明了在美国“弱连接”比“强连接”更容易帮助人们找到高质量的工作。[1]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林南在对“弱连接理论”进行推广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资源理论。根据林南的观点,嵌入个体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权力、财富和声望等社会资源,可以通过个体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来获取。与此同时,他认为个体社会网络的异质性、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个体与网络成员的关系强度对个体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较普遍的定义就是林南所做出的界定:“社会支持就是意识到的或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服务性或表达性的资源”。[2]

2.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

社会支持通常包括来自社会中各个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来自家庭、亲人和朋友等方面的物质和情感支持,以及来自政府、社会、市场等方面的物质、信息、制度和政策支持等。贺寨平教授通过分析数据模型对社会支持进行研究,他认为个人因素和社会网络因素都会影响到社会支持提供,个人在社会中获得的社会支持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网络力量支持的结果。[3]廖军和认为正式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指国家的政策支持、制度支持以及来自于其它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和高校等组织实体的支持;而非正式社会支持包括来自于家庭、亲人、朋友、同事、老师、同学等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持。[4]对于社会网络在经济中的作用,边燕杰对格兰诺维特“弱连接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在中国“强关系”比“弱关系”更能帮助人们找到好的工作机会。边燕杰等则将社会网络划分为基于个体情义联系的非正式网络和基于团体身份归属的正式网络。[5]本文根据相关学者的观点,认为边燕杰等提出的观点较为全面并且符合中国情景。因此,本文所谓的青年创业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一是青年创业者与家乡亲戚、朋友和同学之间互动形成的强关系网络;二是青年创业者与政府职能部门、融资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创业培训与服务机构之间互动形成的弱关系网络。根据相关学者的观点,来自政府、社会和市场等组织实体为代表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以提供政策支持、制度支持、物质支持、服务支持及信息支持等为主;而来自家庭、亲友等个体网络为代表的非正式支持以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为主。

二、青年创业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创业绩效关系模型

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家庭、亲人、朋友、商业伙伴、竞争对手、金融机构等,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不仅影响到创业绩效,也影响创业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本文以创业绩效为被解释变量,以创业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为中介变量,社会网络规模和社会关系强度为主解释变量构建了青年创业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模型。根据理论模型,采用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方法检验了资源获取能力的中介效应,具体步骤如下:本文首先检验了创业团队的社会网络规模和社会关系强度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然后将检验社会网络规模和社会关系强度对资源获取能力的影响,最后将社会网络规模、社会关系强度和资源获取能力的影响全部放入模型,检验三者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并评估资源获取能力的中介效应。“青年创业者社会支持网络模型”详见图1:

图1 青年创业者社会支持网络模型

1.研究假设

(1)青年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社会网络规模是一个能够比较直接展现社会支持网络大小的一个维度。所谓社会网络规模是指创业者或创业团体能够建立联系的社会网络中的成员数量,这些因素将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需要调动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产生影响。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往往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青年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青年创业者的社会关系强度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社会关系强度是对创业者社会网络中各个主体沟通交流所投入时间、精力、情感之综合考量。社会关系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除了互惠互通之需,更多是基于地缘、血缘、亲缘、业缘、趣缘等各种社会交往需要而建立的社会关系。一般认为,社会关系网络的强弱体现在互动频率上,如果我们与网络成员互动频繁,那么可以动员的网络资源相对较高,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会有正向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青年创业者的社会关系强度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青年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与资源获取能力之间的关系

现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总体还是在局部的角度来看,社会网络规模和关系强度都会对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取资源和信息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广泛的资源和信息也将对团队获取各种信息、资源以及自身成长壮大产生深刻影响,本文提出的假设3和假设4如下:

H3:青年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与创业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H4:青年创业者的社会关系强度与创业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4)青年创业者的资源获取能力在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创业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能够在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的作用。[6-8]因此本文认为青年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可以通过资源获取能力实现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H5: 创业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在创业团队社会网络与创业团队经营绩效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2.研究变量

为了保证研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本文结合成熟的社会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创业绩效等相关测量量表,根据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创业现状,优化完善设计出一套科学的量表体系。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的创业绩效。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新创企业的经营绩效一般从生存性和成长性两个方面来测量。[9-11]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观点,选取“公司目前运营状态”作为生存绩效的测量题项,选取“销售额年均增长幅度”和“市场占有率”2个条目作为成长绩效测量题项。

(2)中介变量

本文模型中的中介变量为创业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概念,一般采用自我效能和自我评估来对资源获取能力概念进行测量,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更为直接。创业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承担多种角色并完成多项任务,自身是否有能力顺利完成角色和任务的信念程度一般被称为自我效能或自我效能感。而资源获取能力的自我评价是指创业者对能否完成具体创业行为所应该具备能力的自我认知和评估。本文主要从机会识别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商业机会捕获能力、团队学习能力和政策资源利用能力等五个方面来测量创业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

(3)主解释变量

模型的主解释变量为社会关系网络。本文将其定义为:社会网络是指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之间基于情感、信任或互利共赢的目的,互相提供物质资源及情感上的软性支持等,实现双方各自需求而形成的关系网络。结合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量表,本文分别从青年创业者与其家人、亲友、熟人网络关系的强弱以及从青年创业者业务上的各种往来组织(如政府、企业、融资等机构等)网络联系的强弱两个方面来反映其社会关系网络的强度。

(4)控制变量

模型的控制变量包括青年创业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专业背景、父母职业、成长环境、意愿来源、创业资金、企业年龄等。本文在对社会支持网络与创业绩效之间进行因果分析时尽可能地控制会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中介变量、主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详见表1。

根据各变量定义,本文对相关研究问题和变量进行了操作化处理,参考现有文献制定了本文的社会网络规模、社会网络强度、创业团队资源获取能力、创业绩效量表。(详见表2)

3.数据分析

本文的调查对象20岁-44岁的青年创业者,主要调查对象为企业法人代表及其管理团队成员,调查方式为实地调研和网络问卷相结合。团队成员于2019年9月开始先后在河南各市县商会、河南MBA校友会、河南群象岛企业家俱乐部等组织的帮助下,历时3个月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1份;后期由于经费和精力有限采用滚雪球方式进行网络调查,又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32份问卷,前后共发送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13份问卷。项目组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质量进行检查,共剔除不完整答卷、雷同答卷和不符合研究需要的问卷42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71份,占回收问卷的91.8%,占发放问卷的78.5%。样本人口的描述性统计和创业企业特征分布详见表3和表4。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

表2 创业者社会支持网络量表

表3 样本人口特征分布

4.样本数据有效性分析

在进行计量分析之前,使用SPSS17.0对样本数据有效性进行检验和分析,主要包括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1)量表信度分析

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来检验数据的可靠性。低信度:α<0.35,中信度: 0.35<α<0.70,高信度:0.70<α。一般来说,量表的α系数在0.8以上该量表才具有使用价值,达0.85以上,表明量表信度良好。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涉及的网络规模量表、网络关系量表、创业团队资源获取能力量表和创业绩效量表的各个变量指标进行可靠性分析,总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α为0.889。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结果如表5所示:

表4 创业企业特征分布

表5 变量信度分析表

(2)问卷的效度检验

效度主要是指在调查中各项指标能够反应出的真实情况,简单来讲就是证实调查结果的有效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此次研究用到的量表都是以国内外先进的量表为前提,通过结合我国相关专家的研究结论进行设计,这就保证了量表内容效度的质量,具有一定可靠性。 在结构效度方面通过巴特利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KMO(Kaiser-Mayer-Olkin)、累计解释变异量检验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一般认为KMO≥0.9时非常适合;0.8

表6 变量效度检验表

从上表能够看出,社会网络的KMO值等于0.832,符合大于0.5的测定值;而同时Bartlett球形度检验χ2值等于1171.529,卡方值显著性概率为0.000,符合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社会网络量表的解释变异量为 69.724%,达到 50%的最低要求,表明题项之间的关系结构是良好的,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此,社会网络量表结构效度较好。

表7 团队能力量表效度检验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创业团队资源获取能力量表的KMO值等于0.803,符合大于0.5的测定值;而同时Bartlett球形度检验χ2值等于568.882,卡方值显著性概率为0.000,符合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创业团队资源获取能力量表的解释变异量为 62.916%,达到 50%的最低要求,表明题项之间的关系结构是良好的,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此,创业团队资源获取能力量表结构效度较好。

表8 创业绩效量表效度检验

从上表能够看出,创业绩效量表的KMO值等于0.745,符合大于0.5的测定值;而同时Bartlett球形度检验χ2值等于220.272,卡方值显著性概率为0.000,符合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创业团队资源获取能力量表的解释变异量为70.453%,达到 50%的最低要求,表明题项之间的关系结构是良好的,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此,创业绩效量表结构效度较好。

三、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温忠麟等提出的观点[12],本研究使用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方法构建了三个回归分析模型,对社会网络对创业绩效、资源获取能力的影响以及资源获取能力发挥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具体设定的模型如式(1)、式(2)和式(3)所示,其中式(1)为检验假设H1、H2,具体如下:

Performancei=α0+α1Scalei+α2Strengthi+α4Agei+

α5Genderi+α6Edui+α7Majori+α8Parentsi+

α9Backgrouni+α10Intentioni+

α11Moneyi+α12Yeari+ui

(1)

式(2)为检验假设H3和H4,具体如下:

Competencyi=β0+β1Scalei+β2Strengthi+β3Agei+

β4Genderi+β5Edui+β6Majori+β7Parentsi+

β8Backgroundi+β9Intentioni+β10Moneyi+

β11Yeari+ui

(2)

式(3)与式(1)和式(2)一起,检验假设H5,具体如下:

Performancei=α0+α1Scalei+α2Strengthi+

α3Competencyi+α4Agei+α5Genderi+

α6Edui+α7Majori+α8Parentsi+

α9Backgrouni+α10Intentioni

(3)

其中Performance为创业绩效,Competency为资源获取能力,Scale为网络规模,Strength为网络强度。为了更好地通过回归模型验证创业绩效、资源获取能力以及社会支持网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综合参考现有文献成果,对可能会影响创业绩效和资源获取能力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父母职业、成长环境、创业资金来源以及公司创立年限等相关因素进行了控制。同时,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又对部分控制变量进行了归类处理。比如创业意愿主要考察青年创业者最初创业意愿的来源,本文将意愿来源由弱到强分为三级,一级为成长环境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和亲友示范;二级为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学校教育和政策引导;三级为来自自身的主动性,如身边榜样、市场机会和个人自发。本文并不假设三种意愿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强弱,而仅仅认为三种意愿可能会对创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他变量具体处理结果如下:

表9 控制变量归类赋值表

本文根据回归模型,通过stata13.0对相关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具体结果详见表10:

表10 社会网络、资源获取能力与创业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1.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回归结果

模型(1)验证了社会网络规模、社会关系强度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根据模型(1)的分析结果,主解释变量(Scale、Strength)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社会网络规模和创业绩效的回归系数高达0.4190,说明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公司的创业绩效越好。H1和H2假设得到验证。

2.资源获取能力与社会网络的回归分析结果

模型(2)验证了社会网络规模、社会关系强度对创业团队资源获取能力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与资源获取能力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网络规模的系数为0.3645,关系强度的系数为0.3016,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H3和H4假设得到验证。

另外,在控制变量专业(Major)与资源获取能力的回归系为0.1214且在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创业者的专业背景越是偏向理工科,资源获取能力越强;公司年限(Year)与资源获取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0561且在5%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公司创业年限越长,资源获取能力越弱。

3.创业资源获取对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模型(3)是在控制资源获取能力(Competency)情况下,对网络规模(Scale)、关系强度(Strength)与创业绩效(Performance)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资源获取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4135且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会关系强度与创业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0706且不显著。综合模型1和模型2回归分析结果,创业资源获取对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得到检验,而且资源获取能力是关系强度的完全中介。H5假设得到验证。

四、研究结论和对策启示

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的梳理和相关文献的综述,构建了“青年创业者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模型,并将社会网络规模、社会关系强度、创业团队资源获取能力、创业绩效等变量纳入模型,通过规范的实证研究设计,用回归分析样本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

1.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社会网络规模和关系强度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创业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是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而且在社会关系强度方面表现为完全中介效应。综合来看,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创业者的社会支持网络规模越大,其资源获取能力和创业绩效越好。但是,与社会网络规模相比,社会关系强度对于创业绩效的影响需要通过创业团队的资源获取能力的中介作用来体现,说明创业者越是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成员互动频繁,其资源获取能力越强,并最终体现在创业绩效方面。

2.对策启示

本文的回归分析部分用强有力的实证数据证明了社会网络规模、社会关系强度和资源获取能力对青年创业者创业绩效的影响。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应该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充分利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来提升自身的资源获取能力,提高公司的经济绩效;对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成员特别是强关系中的家庭成员、亲人和朋友,也应该给予创业者以物质、情感、精神等多维度的支持和帮助。

(1)积极构建社会网络

青年人如果有志于走上创业之路,应该积极构建社会网络,扩大社会网络规模,强化社会网络关系,积极主动获取各种市场信息,构建自身独特的社会关系网络,有目的地加大与社会中各交往主体之间的互动频率,形成有利于自身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关系网络集合。

(2)主动拓展社会网络

青年创业者应以提高创业绩效为目标,积极主动地拓展社会网络渠道。作为创业者,要对周边的商机、信息等资源保持敏感性,要善于从社会网络资源中发现市场缝隙,创造市场机会;要积极向成功人士和标杆企业学习,积累创业经验,提高资源获取能力,提升自身在社会网络中的价值;要保持对创业活动的热情,并通过不断的成长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与自身利益和企业成长利益相关人群,努力构建协同共生互惠互利的商业格局。

(3)重视强化社会关系

家庭、亲友、同学、老师是青年创业者重要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青年创业者要在创业顺利的时候主动分享成功的喜悦,要在创业困难的时候主动寻求强有力的支撑。家庭是永远的避风港,父母是最强大的力量源,同学和老师则是自身不断成长的榜样,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作为还没有进入社会的青年大学生要珍惜师友同学这些重要的社会关系网络,见贤思齐,向积极向上的同学学习,向知识渊博的老师学习,把耗费在游戏以及玩乐方面的精力转移到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上去,在朋友圈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供需要的情感与精神支持。与此同时,以同学和朋友为追赶目标,进行创业技能和创业项目方面的尝试。

猜你喜欢
创业者量表检验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互联网创业者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