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与潮流
——陈轩荣访谈

2021-05-13 12:46陈轩荣ChenXuanrong
当代美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潮流涂鸦艺术家

陈轩荣 Chen Xuanrong

1陈轩荣G1.0.6.3140cm×210cm布面丙烯2020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2014年,您的毕业创作借用了诸如库尔贝《世界起源》的形象,用木刻版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添加了中国街头小广告的电话号码。您曾提到毕业那年做了10万张小广告到处乱贴。“小广告”是我们在城市的墙面上常见的符号,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在作品中使用这一元素?这是否可以看做是您对街头视觉符号关注的开始?

陈轩荣(以下简称“陈”):我从高中开始生活在北京望京,经常一早起床出门就能在门缝里看见三五张小广告。每次见到的小广告排版和印在上面的女生都不一样,但是这些女生都颜值颇高,而且姿势都带有挑逗的意味。后来我发现,在学校门口快捷酒店附近的街道上也常出现这类小广告。于是我就想用这种方式来做作品,这是一种在传播上很有效的手段。这的确是我对街头视觉符号关注的开始,尽管当时我还没意识到这是街头文化的一部分。

当:“Call me maybe”这一系列的作品借用了西方艺术史形象并引入流行文化,这种风格在当下也很受欢迎,但与您目前的作品风格不太一样。您曾提到一次美国纽约的旅行改变了创作的风格,作品中强烈的涂鸦视觉元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具体谈谈那一次纽约的旅行如何改变了您的创作风格?

陈:那是2012年我大二的暑假,独自一人在美国东部游学、逛博物馆。那时候其实我就已经开始了“G”系列的素材收集和手稿创作。当时画的三四件带着涂鸦元素的风景小画送给了当地接待我的朋友。回国后,我对涂鸦这个刚刚进入我视觉经验的新事物开始了更多的思索和尝试,当时也留下了很多不太成熟的绘画和木刻的习作。而我的毕业创作“Call Me Maybe”系列则是一个既带有木版画专业的教学痕迹,又能充分“使坏”的点子,它也带有街头艺术的态度,对传统艺术的戏谑和对观众接受度的挑战。作为“Call Me Maybe”的延续,“G”系列更加直接和自由,描绘的是街头艺术在特定或非特定时空下的视觉呈现,有时候画面中涂鸦的内容会成为叙事的引子,涂鸦的承载物才是画面的主角。

当:以涂鸦、街舞、说唱等为代表元素的街头文化,往往代表着较为边缘的年轻群体的表达的欲望,强烈又极致,是一种非主流文化的呐喊。您对街头文化如何理解?它对您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陈:现代的街头文化发源于西方世界,总有一些无处发声的人想让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被别人了解。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些人把“奇装异服”穿在身上,在墙上写下标语或者自己的签名,甚至在皮肤上的纹身都变得色彩斑斓,饶舌说唱也承载了他们更多的思想和感受。这些在当年看似激进的行为在今天看来依然很酷。而在当年,这样走上街头意味着发出挑战和承受风险。街头文化充满了攻击性,秉持主流价值观的群体难免觉得受到了极大的冒犯。所以,这是一小撮人对一大群人的挑战。正因如此,街头文化一开始便具有地下或半地下的属性。在世界观、价值观更加多元、包容的今天,街头艺术也逐渐被更多的群体关注。

街头文化的内核就是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勇敢地表达自我。这对我的创作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很重要的启发。

3陈轩荣G1.0.3.9140cm×210cm布面丙烯2017

当:传统意义上的涂鸦一般处在公共空间,您将这种视觉元素转变为架上油画,改变了作品的环境和观看的关系。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如何解读自己和涂鸦文化的关系?

陈:我很尊敬和喜爱涂鸦,身边也有很多资深的涂鸦写手。但我观看涂鸦的角度更多元:有时候我作为涂鸦的记录者,站在涂鸦写手的身后,记录快速出现、变化、消失的涂鸦和城市的变迁;有时候我会站在涂鸦写手的位置,参与涂鸦的过程;有时候我会以比涂鸦写手更接近涂鸦的距离来观察涂鸦,观察一层层的小贴纸、喷漆、马克笔等留下来的新旧交织的痕迹,像是一个考古发掘者。将涂鸦场景用架上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我的身份得以在记录者、涂鸦写手、考古发掘者之间相互切换。

4陈轩荣G1.0.1.3150cm×200cm布面丙烯2016

当:前些年大家还会讨论青年艺术家要不要向市场妥协的问题,而现在大家不再避讳市场化、商业化这样的话题。尤其是潮流风格的作品,更容易与商业和流行文化达成合作。您已经进行了一些比较开放的商业项目,您如何看待艺术的商业化或商业合作?是否会担心在商业项目中不能完全呈现作品的主题或全部,给部分观众造成片面的理解或误读?

陈:商业化或商业合作对于艺术来说,应该是个中性的角色。在商业合作中对甲方和市场的妥协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商品是商品,作品是作品,尽量做到大家都开心满意就行了。我的确觉得与商业合作是艺术家很好的出路之一,毕竟这个时代,能为艺术家背书或带来流量的,并不仅仅是美术馆、画廊、策展人。明星、品牌,甚至网红博主都开始拥有这个能力了。

当:近几年潮流文化逐渐大众化、流行化,以前可能只存在于地下圈子的说唱、街舞、乐队被搬到大众面前,成为了供全民娱乐的流量节目。与此同时,潮流文化的视觉艺术和风格也愈发红火,KAWS作品的过亿成交价,以及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潮流风格作品,都在宣告着这种文化在高端市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全面渗透。流行意味着大众化,您觉得这种流行的趋势和势头,会不会削弱潮流文化的亚文化属性,或者说削弱它的棱角?

陈:很遗憾,我觉得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当一种潮流文化被大众化,说明公众对它的接受度提升了,那么它的亚文化属性自然就降低了。当一位原本名不见经传说唱歌手或穷艺术家突然被资本选中,过上了丰衣足食甚至纸醉金迷的生活的时候,他的艺术创造力也会因为环境产生变化,也许会更好,也有可能更差。这时,艺术家的心态变得相当重要。

当:请谈谈您个人对潮流艺术的预估和展望。

陈:潮流艺术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产物,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潮流。当今的国潮之于年轻的国人,正如文艺复兴艺术之于当时的欧洲人、印象派艺术之于150年前的法国人、波普艺术之于70年前的美国人……这些思潮、风格都与某个特定时代的特定人群产生了心理和文化上的强烈共鸣,这也是时代给予艺术家们的红利。浪潮总是起起落落,有幸被卷入这浪潮的我们,在享受时代红利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的作品成为更加永恒的经典,在潮退之时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潮流涂鸦艺术家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潮流
潮流
潮流
从2014到2015潮流就是“贪新厌旧”
涂鸦等
奇妙光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