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艺术价值及其公共性
——川美80周年庆《连接——校史馆》《笼·无界》作品详解

2021-05-13 12:46杜健翔DuJianxiang
当代美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史馆艺术

杜健翔 Du Jianxiang

2杜健翔最美深圳湾(实施完成后18:30效果)城市空间灯光2018

3杜健翔最美深圳湾(实施完成后20:30效果)城市空间灯光2018果

石器时代,远古的人类借着微弱的火光创作岩画,记录着篝火下的洞窟内外的生老病死,那时候,光只是照明的工具。 随着雕塑、绘画和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光与影得到了艺术家们更充分的利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像雕塑瞳孔处下凹,在光线的照射下自然产生的明暗效果仿佛真实的瞳孔;印象派的画家们超越了对事物本身的简单模仿,通过记录不同光线下事物所呈现的不同亮度、色彩和轮廓,描绘了光经由事物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而在建筑领域,利用光塑造空间体积,像朗香教堂、光之教堂等,把光作为灵魂,光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近一百年来,光已不再满足于配角的身份,而逐渐成为融合了载体、工具和内容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本身。照明设计之父理·德·凯利把人造光的呈现方式进行分类设计,单纯照明功能的光就有了设计感,上升到艺术性了,他“照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视觉艺术”的说法非常直观。而在电气、计算机、材料等科技领域蓬勃发展的今天,光影艺术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广阔的舞台。艺术家们走出室内,挣脱建筑物的束缚,走入广场和花园,走入了大街小巷。

飘动的火光因其多变的姿态引人注目,光影艺术也自诞生起便拥有了丰富多变的形态。光的艺术形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光源发生器(灯具)的艺术性。人类最早燃烧的动植物油脂的简易火把到具有各类艺术造型的现代灯具。

2.出光方式,包括光体本身的艺术化排列形式,如光域、光点灯的艺术组合。

3.光作用于空间、场所的明暗、强弱、冷暖、比例、层次等的艺术组合,如佛文化空间、艺术馆空间、舞台灯光、度假酒店灯光等。因场所功能不同,光营造的氛围感,艺术性、文化性都有所不同。

4.光作用于其它材料和造型,具有艺术性外观和艺术思想传达。

5.光作为成像像素,组合艺术画面和编辑艺术内容。

以上不论哪种类型的光影艺术,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作用于空间的光、装置型的光和媒介传播的光,这些光通常在城市公共建筑、公共空间和公共场所定义空间性质和场所特性。成为夜间主宰,“光与城市”互生,光为城市赋能。

而这样具有公共性、艺术性特征的作品,即是“公共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是指放在公共空间、面向公众开放的,可以以任意媒介创作的艺术作品。美国美学教育家格兰特·凯斯特在《艺术与美国的公共领域》文中指出了公共艺术的三大特征:

一、它是一种在法定艺术机构以外的实际空间中的艺术,即公共艺术必须走出美术馆和博物馆;

二、它必须与观众相联系,即公共艺术要走进大街小巷、广场车站,必须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具有正价值和普世价值);

三、属于公共赞助的艺术创作(机构或政府出资,非盈利)。

我们可以借此标准来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公共性。比如,在空旷处有几个工业大烟囱,它们处在开放空间,可以共享,也有造型,但是它的创造动机没有彰显人类正价值的艺术诉求,它就不是“公共艺术”。不过现在,有很多此类工业遗存,经由政府或企业主导,不以项目盈利为目的,用投影的方式在夜间使之华丽变身,通过再创造呈现的具有美好意愿和美好享受的图案和内容,彰显出正价值的艺术诉求,那么它就成为了“公共艺术”。

雕塑与建筑是传统的公共艺术形式:在火场中烧断吊桥救出市民的小老鼠、莫斯科地下铁的英雄狗、象征奋斗的华尔街公牛,是城市精神的注脚;人民英雄纪念碑、华盛顿方尖碑、埃菲尔铁塔矗立城市中央,告诫来来往往的人们不忘过去,展望未来。

而光影艺术正成为当下城市公共艺术的突出表现。不论是城市景观照明还是灯光装置艺术,都在公共艺术的三大属性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玛丽之灯》是公共领域的一件混合艺术作品,这个独特的照明器材具有红色的多环和双锥形的外形,到了夜晚,路灯会朝路面照射粉红色的灯光,创造出一个冥想和回忆的氛围。作为纪念物及整合的都市街道设施,它的功能、场所、地点和特定性质反应了社区代表、城市官员、公共艺术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希望当代公共艺术在今天所扮演的角色。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主持设计的大型城市空间灯光作品《最美深圳湾》,则是根据城市界面与天际的关系,提炼人造色与天空的互补,以及激光、无人机等实施手段,完美演绎属于时尚、科技、生态之城的美好憧憬。

为响应四川美院80周年校庆灯光嘉年华,我有幸在黄桷坪校区和虎溪校区与川美公共艺术系张永锋老师、川美雕塑唐勇老师合作设计制作了《连接——校史馆》《笼·无界》两件光公共艺术作品,试图通过光影技术表达使作品的公共性和艺术性充分展现。

一、景观照明作品《连接——校史馆》

1.项目场地:川美校史馆,黄桷坪老校区的艺术迎宾路端景处,红砖墙面,北欧建筑风格,属文物保护建筑。

2.主题意义:“志于道,游于艺”,川美校史馆是学校的源起之地,馆藏史料,传递学校办学、育人理念和文化精神;

史,有时间性,在这个线轴上发生的值得借鉴和反思的有意义的事构成了它的大部分。当下人寻找时间轨迹,在此线径上获益、创造新的历史。校史馆不仅记载了学校的过往,还会记录当下,见证未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蓝天下,校史馆红砖结构,对称分布,厚实、庄重。

夜幕下,通过染色光影雕塑红砖墙的历史感,蓝白虚拟的线型投影,则虚实相生,冷暖互补,使校史馆建筑充满故事性和戏剧感。正如艺术在于想象,突破,并在对立中求平衡,呈现别样美感。

过去、现在、未来,川美人的美育历程永不停歇……

3.表现手法:秉承极简手法,用少量染色灯实现建筑立面染色、加强红砖墙的肌理效果,在建筑低位选用小功率投影灯,编辑建筑透视结构线,以形成虚化效果。

4.制作材料:8套LED洗墙灯、2套LED染色投光灯、16套激光数字投影灯。

5.制作过程:项目前期通过投影光路模拟及灯光模拟软件进行效果验证,并得到所需亮度及灯具选型参数。

红楼作为川美黄桷坪老校区的历史见证者,庄严肃穆的红砖墙面是每位川美学子的美好回忆。本方案严谨考虑不在红砖墙面进行施工,避免破坏建筑表面。取消原建筑泛光灯,应用激光投影灯安装于门前平台处,LED染色灯安装于草坪带,LED洗墙灯安装于二层女儿墙内侧。

4杜健翔、张永峰、唐勇笼·无界综合材料2020

5杜健翔、张永峰、唐勇笼·无界(夜间效果)综合材料2020

二、《笼·无界》

1.主题意义: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既有的,所谓约定俗成的观念中,如同被大小不一的笼子套住,作品试图提醒大家,我们都有向往翱翔蓝天的冲动。打翻笼子,飞往自由,活出精彩人生……

作品不仅仅停留于视觉审美,主题以及所涉及的内容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一定的思考深度。

2.表现手法:城市公共艺术雕塑的艺术形式,多个鸟笼的交叉、重叠以及挤压等。整体形式与结构服务于对主题的表达与强化,在视觉性中制造出控制与被控制、冲突与妥协的心理感知,甚至于在荒诞、调侃、反讽中去涉及问题的本质。形式即为观念服务,并注入新媒体装置的媒介手段,形成一种独有的艺术表达。

3.制作材料:不锈钢雕塑鸟笼(特大1个、大5个、中17个、小18个)、12套LED透明屏、3套LED地埋灯。

4.制作过程:《笼·无界》高4.8米,钢筋砼地基。笼体由不锈钢材焊接,做防锈处理,喷佛碳漆。特大笼体与内部大中小笼无序的叠放固定。

显示技术采用通透度大于90%的LED透明屏,12块LED透明屏与内部雕塑鸟笼结合安装,根据不同观看视角自下至上组合,每一块透明屏都以鸟笼可固定抗风力且保证隐蔽性为前提,并且屏与屏之间的连接线通过同色处理,使透明屏与鸟笼在整体画面形成统一性。

最后鸟笼底部采用全彩LED地埋灯,通过DMX512控制进行彩色变化营造戏剧化、雅致的背衬灯光氛围。

这些景观照明和照明装置作品,以光影独特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丰富了城市生活的色彩,讲述了创作者的艺术表达,亦思考着时代的精神和使命,这正是公共艺术的多重价值所在。公共艺术在主题和功能方面形成了纪念性和娱乐性、审美性与思想性、抒情性与反思性、视觉性与精神表征、历史叙述与市井图像共存的纷繁景象。在美学形态上形成了庄严与优雅、精致与粗犷、雄强与平实、静穆与动感、温情与幽默并置的格局。公共艺术的存在意义并不止于此,它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它不仅能够改变所在地点的景观,改变城市面貌,它突出某些特质而唤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在塑造城市独特性格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会成为城市身份的标识。丹纳认为艺术作品反映了同时代的大众精神和风俗,而“公共艺术”较之一般“艺术”更侧重体现与多数人愿景相一致的取向。国家、社会、人民、时代,都会化为最大公约数,直接影响、验证和决定“公共艺术”的意义,评判其品质的优劣。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猜你喜欢
校史馆艺术
发挥学校档案资源 提升校史馆建设水平
新时代高校校史馆发挥的文化宣传作用
浅析校史馆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纸的艺术
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校史馆的德育功能及建设策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高校校史馆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为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