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梨二叉蚜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2021-05-14 08:19闫文涛张怀江仇贵生孙丽娜王雅偲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落花蚜虫梨树

闫文涛,张怀江,岳 强,仇贵生,孙丽娜,王雅偲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 125100)(2 河北农业大学)

梨二叉蚜俗称腻虫,以成蚜、若蚜群集在梨树新梢叶片正面刺吸为害,常导致梨树树体衰弱、产量下降、毁树死树的情况发生。寄主有白梨、棠梨、杜梨及狗尾草等多种果树及其他植物。该虫在全国各梨区均有分布,以辽宁、河北、山东和山西等梨区发生普遍,个别梨园受害严重。

1 田间症状

受害叶片向正面纵向卷曲呈筒状,轻者略卷,后逐渐皱缩变脆,受害叶不能伸展,严重时容易脱落。受害叶片易招致梨木虱潜入为害。蚜虫分泌物布满叶面,粘手,有泌露。

受害叶片正面纵向卷曲状

枝条叶片严重受害

2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长约2毫米、宽约1.1毫米,体绿色、暗绿色或黄褐色,被有白色蜡粉;背中央有1条深绿色纵带,腹背各节两侧具13个白粉状斑;腹管圆柱状,末端收缩。有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5毫米,翅展5.0毫米左右,灰绿色;头、胸部黑色,腹部淡色,额瘤略突出,口器黑色,端部伸达后足基节,复眼暗红色,前翅中脉分2叉,足、腹管及尾片同无翅孤雌胎生蚜。若虫与无翅孤雌胎生蚜类似,体小,绿色。

成蚜和若蚜

蚜虫和天敌瓢虫幼虫

3 发生规律

梨二叉蚜1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芽附近、果台及枝杈的缝隙内越冬。翌年梨芽萌动时开始孵化,初孵若虫先在膨大的芽上为害,待展叶后集中到嫩梢叶片上为害,并迅速繁殖,危害加重,使受害叶片向上纵卷呈筒状。落花后大量出现卷叶,落花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有翅蚜,5—6月大量迁飞到越夏寄主狗尾草和茅草上,6月中下旬梨树上基本绝迹。秋季9—10月,在越夏寄主上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回梨树上繁殖为害,并产生性蚜。雌蚜交尾后产卵,以卵越冬。

4 防治适期

花序分离期至铃铛球期和落花后10天内是药剂防治的2个关键期,视园内蚜虫数量决定,可喷药1~2次。

5 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从梨二叉蚜为害卷叶初期开始,结合其他农事活动,早期摘除被害卷叶,集中深埋或销毁,消灭卷叶内蚜虫,降低园内虫量。

(2)消灭越冬虫卵。上年秋季蚜虫数量较多的梨园,结合其他害虫防治,在萌芽期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50~70倍液,杀灭越冬虫卵。

(3)及时喷药防治。目前生产上梨二叉蚜的防治仍以药剂防治为主。花序分离期至铃铛球期和落花后10天内是药剂防治的2个关键期。常用有效药剂有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350克/升吡虫啉(连胜)悬浮剂4000~6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0%啶虫脒(莫比朗)可溶性粉剂8000~10000倍液、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000~10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200~1500倍液、40%毒死蜱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水乳剂15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等。

*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项目(NAES049PP10)。

梨二叉蚜防治技术图谱

猜你喜欢
落花蚜虫梨树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渔舟绕落花
落花人独立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