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著春秋
——记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王立书

2021-05-14 06:40彭冬林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眼视光眼镜工匠

彭冬林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推进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轻工行业涌现了一大批技艺精湛、业绩突出、敬业担当的工匠人才。

2020年,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在全国轻工行业开展的第二届轻工“大国工匠”推荐学习活动中,经过行业协会推荐、地方产业工会审核、专家评选、领导小组审定、网上公示等程序,评选出了60名轻工“大国工匠”。其中,来自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黄大年团队党支部书记、高级实验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王立书作为眼镜行业代表,被授予轻工“大国工匠”荣誉。

2021年3月,本刊记者来到天津,有幸采访了大国工匠王立书老师。33年来,王老师深入教育一线,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眼视光人才,助力行业发展壮大,更通过日复一日对眼视光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彰显了新时代下眼镜人的工匠精神。

与团队研讨方案

指导学生为患者验光

懵懂入行,一干就是33年

1985年,高考结束后接到天津职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王立书第一次知道了“验光与配镜专业”。“验光与配镜有什么可学的,(眼镜)不就是两个圈儿两条腿吗?”彼时,身边的亲朋好友,包括王立书本人对眼镜行业、验光与配镜专业了解甚少,但懵懂的他还是服从调剂进入了该专业学习。

那个时候,国内院校的眼视光教育还处于较为空白的状态,“我们的老师是来自全国眼科、眼镜行业的专家;没有专业的教材,老师们或自编教材,或通过联系相关企业拿到国外的教材,并将其翻译成中文进行教学。”谈及那时的学习,王老师感慨颇深。3年的专业学习,他对眼视光技术有了深入认识,了解到人类所获得的信息80%以上都是依靠眼睛获得的,深感这个专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视觉健康,并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眼视光工作者应具有为人类眼健康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毕业前夕,专业成绩优异的他在面对“去医院任职”还是“留校任教”两个选择时,亦然选择了留校任教。

如何做好一名老师教书育人?年轻的王立书有自己的想法。当时,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面向社会开办了第一届培训班,王立书担任助教工作,主要负责带学生做实验、管理实验室。“当时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有很多是大型眼镜零售店的老员工,他们对于一个‘年轻人’当老师其实是不信任的,但看到我的专业能力和实操技术之后,纷纷对我‘路转粉’,有很多和我还成为了好朋友。”在此后的岁月中,王立书始终践行着他的原则: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还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本领,要想做一个好老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日常授课与学生交流

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文艳(右二)、院长王海英(左二)、副院长朱嫦娥(左一)、王立书(右一)与本刊采编总监罗萍(中)

从1988年至今,王立书一直从事《验光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期间,他屡获殊荣:2008年获得“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2015年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评为校内技能大师;2017年,获得天津职业大学最美教师称号;2018年被评为天津市德技双馨教师;2019年主持《验光技术》课程被评为天津市100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精品课;2019年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20年被评为轻工“大国工匠”。

知行合一,践行教育创新

作为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王立书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式,将多年积累的经验,借助一个个典型案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目前,青年教师能独立担任《眼镜定配技术》《眼屈光检查》《验光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共同开展科研工作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等工作,共同编写人卫社《验光技术》教材及全国验光技能大赛题库建设等工作,助力学生在专业上高质量发展。

课程建设方面,王立书老师带领全体专业教师,从行业的需求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调研,再结合国际相关专业院校发展的趋势,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等方面都进行研讨和实践,通过教学改革,打破以往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一系列课程。如2013年主持《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开发》;2018年参加《眼镜验光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起草和审定工作;公开发表《交叉圆柱镜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检影验光在眼屈光检查中的应用》《近视眼的形成与矫正》《视功能检查方法及案例分析》等学术论文30余篇。

参加中国眼镜协会公益活动

为敦煌研究院科研人员检查视力

除了做好教学本职工作以外,凭借深厚的眼视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检查经验,王立书在青少年的近视、远视、散光、斜视和弱视诊断和屈光检查,中老年视疲劳的诊断及渐变多焦点的验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带领学生就业创业,创建“天津医视明验光配镜中心”,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为社会解决了6万多名屈光不正和斜弱视患者的疑难问题,不仅服务了社会、培养了学生,还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为《验光技术》的教材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充实了教学内容。

2016年,为紧跟眼视光行业需求,响应习总书记“呵护青少年的眼健康”的号召,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着手打造“王立书大师工作室”。王立书团队重点面向屈光不正、斜弱视、视疲劳患者进行精准验光检查,在眼科和视功能检查领域深入研究,传承洞微察幽的检影验光等绝技,开展“特色检影验光”等专项技术培训,推进眼镜行业验光人员专业知识更新和验光技术水平提高,为国家眼视光技术专业群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视光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帮扶中小微企业。

服务社会 奉献光明

2017年爱眼日前夕,腾讯联合爱尔眼科发布了一份中国青少年眼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存在“近视能被治愈”的错误认知,这或成为造成我国近视形势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76.5%的受访者的孩子在近视发生后都出现了度数增长,度数出现大幅增长的比例高达20.8%;至少超两成的近视青少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孩子近视后,近5成家长不会主动去了解近视防控的相关知识;只有4成家长知道近视无法治愈。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近视防控已成为国家战略。作为眼视光行业教育从业者,王立书始终不忘通过自身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对于近视防控,或者说是眼健康知识科普,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而通过培育高素质眼视光专业人才,就像是在眼视光行业撒下了‘星星之火’,假以时日,这些火苗会茁壮成长,并迸发燎原之势,到那时,我国的眼健康状况才有望缓解。”

多年来,他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社会服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精准帮扶西南院校,多次前往新疆职业大学和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帮助师生解决教学中的困难;积极组织社会培训,自1990年开始,面向全国举办了68期中级、38期高级和31期技师验光配镜专业培训班,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专业人才;指导学生获全国验光大赛职业组一等奖三项、学生组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

在公益路上,王立书还积极加入到由中国眼镜协会组织的大型爱眼护眼公益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的专业设备,为科研人员、边疆士兵、航天航空工作者现场进行视力检查、验光配镜,并向他们宣讲眼健康专业知识,用实际行动和专业技术践行眼视光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维护国民视觉健康,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光明行”社团,深入社区、小学等,讲解爱眼护眼科普知识,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科研工作者义务检查眼睛,为基层工作人员、普通消费者送光明。如2018年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光明行社团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入围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等开展的2018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优秀成果遴选活动,服务了广大乡村人群。

光明行公益活动深入基层

与小患者及家长合影

后记

在这个快速发展、追求高速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短、平、快”,渴望一夜成名、一夜致富,“工匠”以及“工匠精神”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在眼镜行业,像王立书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沉浸在眼镜验配技术及教学工作中的“工匠”不在少数。他们承上启下,用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精神不断打磨技艺,把对眼镜事业的热爱化作动力,用责任和担当专注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无愧于“大国工匠”的称号,更值得我辈学习。❏

猜你喜欢
眼视光眼镜工匠
90后大工匠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工匠风采
天津醫科大学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眼镜知识知多少
天津醫科大学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工匠神形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探索眼视光 深化专业路 第三届福盛康斜弱视诊断治疗与近视防控论坛闭幕
都是眼镜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