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性饮食能量管理对阴道分娩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

2021-05-19 02:34吴云清杨建勋邓树珍
中国临床护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计划性乳酸产程

吴云清 杨建勋 邓树珍

分娩是产妇高耗能、高应激的体力劳动过程,需要持续不断提供能量支持[1]。分娩过程中高强度应激、热负荷增加,大量水分散发、热量丢失,会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失调,体能下降,进而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力,造成产程延长,致使产后出血以及胎儿呼吸窘迫的风险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低风险自然分娩过程不应限制产妇饮食[2]。随着新产程标准在产科中的应用,产妇面临着产程观察时间延长、体能消耗增大,产妇在产程中的能量消耗及营养需求越来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3]。目前,对于产程中的能量具体摄入问题尚无明确结论,各医院对产程中饮食管理多是根据产妇意愿自由进食[4]。本文旨在建立科学的产程饮食管理模式,为产妇提供最佳的能量补充方案,以提高其分娩体验。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2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无痛分娩;产妇身高超过145 cm;无妊娠并发症、合并症;无神经损伤疾病;产妇均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吸烟、酗酒、吸毒、长期服用安眠药或止痛药者;患有高血压、癫痫、心脏病、严重消化系统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干预组: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7.72±3.68)岁;孕周37~41周,B超估计胎儿体质量2 300~3 500 g,平均(2 630.29±109.65)g;孕妇体质量48~80 kg,平均(54.70±5.68)kg。对照组:年龄19~34岁,平均(27.76±4.13)岁;孕周37~41周,B超估计胎儿体质量2 500~3 400 g,平均(2 688.35±114.27)g;孕妇体质量48~80 kg,平均(54.70±5.68)kg。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产妇进入第一产程(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时,对其实施自由饮食摄入指导。(1)潜伏期(规律宫缩到宫口扩张3 cm),建议进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如水果、牛奶、鸡蛋及鸡肉等;(2)活跃期(宫口扩张4~10 cm),建议进高能量食物,如红牛、巧克力、士力架等,记录饮食总摄入量。

1.2.2 干预组

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时,对其实施计划性饮食能量管理。(1)潜伏期,每小时内摄入运动型饮料200 mL(含热量54 kcal)+50 g肉松/4个馄饨等(含热量100 kcal)。(2)活跃期,每小时摄入运动型饮料100 mL(含热量27 kcal)+25 g鸡蛋/半片面包等(含热量40 kcal)。运动型饮料配制:纯净水(100 mL)+萄葡糖(6.6 g)+氯化钠(50 mg),严格控制产妇总摄入量≤1 000 mL。

1.3 效果评价

1.3.1 分娩时间

记录产妇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

1.3.2 血液生化指标

抽取产妇分娩前及分娩后血液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雅培,Architect C16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LH750)检测血糖、血钠、红细胞(RBC)水平。

1.3.3 新生儿窒息预测指标

抽取新生儿脐静脉血液,采用雷度血气分析仪测量血液pH值、乳酸值(Lac)及碱剩余值(BE)。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产妇分娩时间比较

干预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2组产妇分娩时长比较

2.2 2组产妇分娩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分娩前2组产妇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后,干预组产妇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血钠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R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2组产妇分娩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2.3 2组新生儿窒息预测指标及低血糖率比较

2组脐静脉血气分析中的pH、乳酸及碱剩余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干预组新生儿产后2 h低血糖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85%(3/1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2,P=0.244)。

表3 2组新生儿窒息预测指标及低血糖率比较

3 讨论

3.1 计划性饮食能量管理对分娩产程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干预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此结果与Rahmani等[5]研究中摄入碳水化合物缩短产程时间的结果相近。分析原因:首先,干预组产妇平均能量摄入70~95 kcal/h,远高于对照组平均40~50 kcal/h的能量摄入,这样可保证产妇第一产程充足的能量摄入,弥补宫缩阵痛消耗的能量;其次,以运动型饮料、易消化食物为基础的能量摄入,产妇通过进食运动刺激消化道收缩,抑制分娩中孕激素增加、麻醉药物所致的平滑肌松弛,在一定程度上可协同子宫肌纤维的宫缩作用[6]。干预组第二产程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中发现,对照组产妇在进入活跃期后期所进食红牛、巧克力、士力架等高能量食物与干预组进食运动型饮料、鸡蛋、面包的食物所蕴含的能量非常接近,为产妇提供的能量无差异。因此2组在第二产程时长上差异不明显。可见,进食时机、食物选择、能量消耗是产程饮食管理的关键,提示制定科学的产程饮食模式有利于促进产程进展,尤其在缩短第一产程中具有明显优势。

3.2 计划性饮食能量管理对产妇能量代谢的影响

宫缩会大量消耗产妇能量,宫缩越强烈,能量消耗越大,而个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血糖,即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耗能增加,血糖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7]。产妇在分娩时处于高强度的应激状态,分娩疼痛更加重应激反应,极易导致产妇体力过度消耗[8]。研究[9]证实,产妇产时的血糖水平与新生儿血糖呈正相关,产妇血糖过低有可能造成新生儿低血糖,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本次研究采用计划性饮食能量管理,干预组产妇血糖值为(7.79±2.28) mmol/L,较对照组呈现更高的水平。分娩属于高强度运动,在此过程中摄入适量碳水化合物能补充能量、提高体能、减轻疲劳、有效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表2结果还显示,干预组血钠水平较对照组呈更高的水平。研究[10]证明,液体摄入过量是引起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由于分娩产妇对水负荷的耐受程度降低,中等量的液体摄入即可能引发低钠血症。本研究采用的计划性饮食能量管理重视液体入量的管理,干预组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摄入总量严格控制在1 000 mL内,实际平均摄入量约950 mL,有效防止了无计划过度补液和低钠血症的发生。

3.3 计划性饮食能量管理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生期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脐动脉血气作为评估新生儿生后一般状况的检查方法,临床用于辅助诊断新生儿窒息、酸中毒[11]。发达国家已将脐带血的血气分析指标作为围生期的窒息指标之一。许雅娟等[12]提出脐动脉血气指标对诊断新生儿窒息有较高的特异性,对酸中毒有较强的预测作用。本文结果显示,2组脐静脉血气分析中的pH、乳酸、碱剩余值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产程中计划性饮食管理不会对新生儿结局产生不利影响。Scheepers等[13]研究发现,在产程中给予产妇口服碳水化合物后,产妇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减少,乳酸增加,脐动脉乳酸低于脐静脉血气中的乳酸,但乳酸及碱剩余无差别,证明乳酸可经脐透过胎盘屏障,进入到胎儿血液循环,但不会引起胎儿及新生儿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

综上所述,计划性饮食能量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第一产程进展,保障产妇能量需求,提高产妇体能,且不影响新生儿结局。

猜你喜欢
计划性乳酸产程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要有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