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产品视角

2021-05-19 03:21仲伟俊梅姝娥
科技与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制造业国家

仲伟俊 梅姝娥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96)

0 引 言

我国这样的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后发国家尽快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核心是大力推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大幅提升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样,依靠创新驱动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理论上回答一系列问题:一是后发国家制造业各种可能的发展路径是什么?二是制造业各种可能的发展路径下,其高质量发展路径是什么?三是各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需要的技术创新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不仅能丰富产业创新理论,还能为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涉及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其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现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设计。

1.1 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相关研究

不少学者对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Hobday总结东亚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从原始设备生产商(OEM)到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再到原始品牌制造商(OBM)的转型升级发展路径[1]。Lee研究了韩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其有跟随追赶、跨越追赶和创造追赶等三种路径[2]。费洪平研究认为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应是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国际化[3]。

也有学者考虑我国不同类型制造业的特点研究其高质量发展路径。徐建伟通过案例分析,认为传统优势部门、产业追赶部门和新兴发展部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应该不同[4]。孔令夷等提出了核心企业选择构建国家价值链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路径和边缘企业选择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渐进式高质量发展路径[5]。

1.2 创新驱动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相关研究

后发国家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相比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相关研究普遍认为主要是技术差距造成的[6]。为此,不少学者多视角研究了后发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及其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问题。

首先,有学者对不同国家和不同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进行了研究。Radosevic和Yoruk运用定量指标从技术宽度、广度和交流密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等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技术升级路径均不相同,存在中等收入国家“技术陷阱”[7]。

其次,也有学者研究了创新驱动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姜红和陆晓芳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不同类型产业应分别采用跨越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模式、联合攻关发展模式和资源整合发展模式等不同的创新模式[8]。苏敬勤和洪勇研究了追赶战略下后发国家制造业的四条技术能力提升路径,分别是同轨道跟随型、同轨道差异型、异轨道崛起型和后轨道创造型[9]。程强和武笛提出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产业创新培育更多的新兴业态、通过合作创新延长传统产业链和通过空间创新形成特色产业园区等几种高质量发展路径[10]。

还有学者研究了后发国家制造业跨越发展的可能性和路径。Christensen通过对计算机行业的研究认为,行业新进入者通过推进低端市场或新市场颠覆性创新,可以实现产业发展的跨越和后来居上[11]。Lee和Malerba对韩国存储芯片等产业的研究发现,产业颠覆性技术为后发国家制造业的追赶提供了机会窗口[12]。

1.3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设计

虽然目前针对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仍有多方面明显不足。一是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问题,多数研究提出的路径比较宏观,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少同时充分考虑后发国家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制造业的不同特征开展系统和有针对性的研究。二是关于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问题,多数研究强调技术创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很少细致研究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具体技术创新类型。特别是未能对制造业的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等几个紧密联系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研究。

本文针对后发国家制造业的各种可能发展路径,以实现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以构建系统完整的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分析框架为目标,系统回答后发国家制造业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等问题。

2 后发国家制造业及其高质量发展路径

2.1 后发国家制造业发展路径

产业经济学理论表明,制造业发展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产业提升,即提升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淘汰或转移落后产业;二是产业升级,即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到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发展新的产业[13]。

对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制造业升级又可以细分为多种途径(见图1)。一是承接先发国家向后发国家转移的产业;二是发展先发国家重点保护和垄断的高附加值产业;三是满足人们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需要,自主培育发展全新的产业。

图1 后发国家制造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路径

2.2 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能路径

已有大量研究发现,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制造业发展质量不高,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主要因为其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普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从产品视角看,后发国家制造企业大量生产的是市场竞争高度激烈和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这就意味着后发国家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让广大企业由主要生产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转变为大量生产高附加值的优质高档新产品。一般而言,这类产品主要有自主品牌高档产品、颠覆原有产品新产品、打破他国垄断替代产品和满足全新需求新产品等四种类型(见图1)。

一是自主品牌高档产品。绝大多数行业的产品有高档和低档之分,如果一个国家的企业主要生产高档产品则其效益好,反之则投入大、产出低、效益差。所谓高档产品,是指拥有绝对优异质量和性能、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与强烈美感的产品。后发国家在现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和承接先发国家转移的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条有效路径是着力改变其当前主要生产的是市场准入门槛低、竞争极其激烈的中低档产品的格局,积极推进产品品牌化,以追求最精致、最优质和最卓越的精神持续改进产品性能、质量和用户体验,使其能适应特殊环境下的特殊要求,满足用户特别挑剔的高端需求,成为在国际高端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优质高档产品。

二是颠覆原有产品的新产品。众多产业技术创新案例表明,产业基础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的产业基础技术和产品颠覆原有技术与产品的故事层出不穷,如液晶电视颠覆CRT电视、数码相机颠覆胶片相机、计算器颠覆计算尺等是典型代表。可见,颠覆原有产品的新产品是针对已有需求,运用全新产业基础技术开发的功能类似,但性能、使用体验和生产成本等诸多方面完全超越原有产品,使原有产品失去价值,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韩国存储芯片产业[14]、巴西支线飞机产业[15]等的发展经验表明,后发国家可以在现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承接先发国家转移的产业和先发国家垄断的产业通过开发颠覆原有产品的新产品实现换道超车,由产业发展的技术追赶者成为领先者,大幅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打破他国垄断替代产品。从国家视角可以将产品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本国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第二类是本国不能生产、但国际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提供、任何一国无法垄断的产品;还有一类是由国际上极少数先发国家企业垄断生产、本国依赖进口的产品。第三类即是他国垄断的产品,如目前对我国而言集成电路产业的芯片设计软件就是如此。由于这些产品被先发国家企业垄断拥有,不仅后发国家企业购买这些产品极其昂贵,而且一旦他国企业停止提供,会直接影响后发国家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这样,推进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条途径是针对先发国家垄断的产业,在现有产业技术基础下采用技术跟随追赶策略加速追赶,积极开发打破他国垄断替代产品,降低他国垄断产品的采购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性。

四是满足全新需求新产品。历史表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是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全新产品不断开发和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的过程。满足全新需求新产品,是指能满足过去未曾出现的全新需求的全新功能的产品,即产品是全新的,满足的需求也是之前未曾出现的。如计算机、电话等就是如此。由此,服务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开发满足全新需求新产品,自主培育发展新的产业,成为国际上全新产品和产业的策源地[16]。这样既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大幅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总之,从产品角度看,后发国家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要促进广大企业由主要生产中低档产品转变为大量生产自主品牌高档产品、颠覆原有产品的新产品、打破他国垄断替代产品和满足全新需求新产品。这样,可以以产品差异化和高档化避免同行间的同质化激烈竞争,提升垄断性,赢得高附加值;开发生产满足全新需求新产品,可以一定时期内提供他国企业不能生产的垄断性产品,获取高额利润,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3 后发国家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大量案例表明,后发国家开发生产自主品牌高档产品、颠覆原有产品的新产品、打破他国垄断替代产品和满足全新需求新产品主要依靠技术创新[17]。同时,不同产品开发生产需要的技术创新明显不同(见图2)。

图2 后发国家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自主品牌高档产品

剖析典型案例发现,后发国家企业可以通过推进多种类型的技术创新改进自主品牌产品的性能、质量和用户体验,开发生产自主品牌高档产品。

首先是基于工程经验的创新。Jensen等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存在两种典型模式,一类是基于研发的创新;另一类是基于工程经验的创新[18]。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开发性能优、质量好、用户体验佳的高档产品,很重要的是广大企业具有浓厚的精益求精精神,积极推进基于工程经验的创新。

其次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1858年世界上第一台人力洗衣机诞生之后经历了蒸气动力洗衣机、内燃机洗衣机、电动洗衣机、自动洗衣机、模糊控制洗衣机、智能控制洗衣机等多代产品的演变,每一代新产品都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产品的结果。可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已有产品,也是开发自主品牌高档产品的有效途径。

接着是设计驱动式创新[19]。设计驱动式创新是指对产品的内在涵义进行创新,并据此进行产品设计,改善产品的用户认知和体验,显著提升其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

再有是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例如,光学玻璃生产技术是在18世纪由法国的一位钟表匠发明,企业由生产普通玻璃转型为生产光学玻璃,关键是在熬熔玻璃液时不停搅拌,让原料混合均匀,气泡从玻璃液中逐步溢出,使玻璃质地均匀、晶莹透明。可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也是提升产品档次的有效途径。

3.2 颠覆原有产品的新产品

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开发颠覆原有产品的新产品,既可以利用产业颠覆性技术出现的机会达成,也可以通过颠覆性创新实现。

产业技术进步规律表明,制造业的基础技术不是固定不变的,经常会出现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出现后,不仅要求产业内企业运用全新的技术,还要建立新的组织管理方式。此时,上一代产业技术的引领者会面临很大的转换阻力和成本,容易陷入“领先者陷阱”。由于产业技术追赶者转换成本较低,具有后发优势,能更快响应和利用颠覆性技术带来的机会窗口。这意味着后发国家企业可以利用产业颠覆性技术出现的机会窗口开发颠覆原有产品的新产品。

后发国家企业还可以通过低端市场或新市场颠覆性创新开发颠覆原有产品的新产品。低端市场或新市场颠覆性创新往往是在现有的功能强大、使用复杂、价格昂贵的产品基础上,首先开发功能简单、成本和价格低、使用便捷的新产品,满足原有产品低端客户或不具备条件使用产品的新客户需求;新产品一旦在低端市场或新市场取得成功,会继续改进产品性能和质量,向高端市场攀登,抢占原有产品占领的高端客户,打败原有的行业引领者,实现后来居上。

3.3 打破他国垄断替代产品

实践表明,通过替代性技术创新可以开发打破他国垄断产品。替代性技术创新是指在相应产业领域,针对已有用户需求,基于已有产业基础技术,采用技术跟随追赶策略开发与已有垄断产品性能类似、能打破垄断的新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

例如,光通信产业包含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等几个生产环节。光纤预制棒生产蕴含关键核心技术,国际上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产,光纤和光缆很少包含关键核心技术,众多企业可以提供产品。这导致产业利润在产业链上的分布明显不同,70%的利润在光棒,20%的利润在光纤,10%的利润在光缆。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量投入开展替代性技术创新,掌握了光纤预制棒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生产光纤预制棒的企业,既打破了他国企业的垄断,提升了我国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也为亨通带来了良好效益。

3.4 满足全新需求新产品

一系列案例表明,开发满足全新需求新产品,既可以通过研发全新技术也可以通过创新性运用已有技术实现[16]。

回顾人类社会经历的多次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发现,重大科学发现和重要技术发明可以催生一系列满足人们全新需求的新产品,培育出一系列的全新产业。例如,放射性元素与原子核结构的发现很快激发了核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发展形成了原子弹、放射治疗肿瘤仪等全新产品和产业。后发国家积极推进基于研发的创新,能够开发新技术和满足全新需求新产品,自主培育发展新的产业。

4 结 语

本文针对我国这样的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后发国家,基于已有理论和大量案例,主要运用归纳法从产品视角研究了创新驱动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明晰了后发国家制造业的多种发展路径,提出了各种发展路径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辨析了实施各种高质量发展路径需要的典型的技术创新,明确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基于本文的研究,后发国家可以针对不同制造业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还有多方面的问题,如后发国家各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施需要的创新能力是什么和如何累积形成?还有哪些技术创新可以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配套的制度、政策和文化环境是什么?都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高质量制造业国家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