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考星琥铂酸钠的制备和评价

2021-05-23 10:12张宝华郭瑞霞史兰香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酸酐反应时间收率

张宝华,郭瑞霞,史兰香

(石家庄学院 化工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0 引言

替米考星是一种半合成大环内酯类畜禽专用抗菌素,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抗菌谱广,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无论口服还是注射,在畜禽体内吸收都很快,半衰期较长,药物组织穿透力强,表观分布容积大,肺组织中药物浓度高,广泛应用于牛、山羊、猪、鸡等动物的感染性疾病.

由于替米考星水溶解性差、分散性低,群体直接混饲或饮水给药存在困难. 针对替米考星在水中溶解度差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制备成替米考星预混剂[1]、微乳[2]、注射液[3]、β-环糊精包合物[4]等,但这些制剂在水中溶解度不高,存在稳定性较差、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用量过高、用到有毒有刺激性的有机溶剂等缺点. 原研商Elanco 公司推出了水溶性好的磷酸替米考星,临床应用广泛,但磷酸替米考星的动物适口性差[5]. 李逐波等制备了丁二酸替米考星复合物[6]、富马酸替米考星复合物[7]和苹果酸替米考星复合物[8].这些复合物在水溶性方面有所改善,但仍不太理想. 梁桂霞等[9]制备了替米考星糖精复合物,相较替米考星,溶解度提高了9 倍. 秦光成[10]将难溶于水的抗菌药氟苯尼考制备成了氟苯尼考琥铂酸酯钠前药,极易溶于水,抗菌活性与氟苯尼考相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值得借鉴. 笔者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通过替米考星与琥铂酸酐反应制备了替米考星琥铂酸酯,再经与碳酸氢钠成盐,制备了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 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稳定性好,易溶于水,抗菌活性与替米考星相当.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13C-NMR 用Brucker Avance DMX400(400 MHz,125 MHz,Bruker 公司,德国)测定;MS 用Waters ZQ2000液质联用质谱仪(Waters 公司,美国)测定;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合成方法

1.2.1 替米考星琥铂酸酯的合成

将86.9 g 替米考星溶于500 mL 无水丙酮中,加入2.6 g DMAP,加热回流,慢慢加入24 g 琥铂酸酐,反应4 h. 薄层色谱(TLC)监测反应完毕,减压蒸出丙酮,残留物中加入300 mL 二氯甲烷溶解,依次用饱和食盐水(10 mL×3)、水洗涤,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浓缩至一定体积,放置过夜,再过滤,滤饼用75%的乙醇溶液重结晶2 次,制得替米考星琥铂酸酯96.5 g,收率90.3%,含量≥95% [HPLC 测定条件:Waters sysmm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磷酸二丁胺缓冲液∶水=110∶55∶25∶800(体积比),tR=12.1 min]. MS(m/z):Calcd. for C54H88N2O19:1 068.60[M]+;Found:1 068.63;13C NMR(125 MHz,CDCl3),δ:9.2(CH3),9.5(CH3),12.9(CH3),17.7(2CH3),17.9(CH3),19.5(CH3),19.7(CH3),24.1(CH2),25.4(CH2),29.8(CH),30.0(CH),30.7(2CH2),31.5(CH),34.0(CH2),34.4(2CH2),39.4(CH2),41.7(2CH3),42.3(CH),42.4(CH2),45.1(2CH),54.3(CH2),65.6(CH2),58.8(CH2),59.7(CH),61.7(CH3),63.5(CH2),66.3(CH),69.3(CH2),69.3(CH),70.1(CH),70.6(CH),70.9(CH),72.7(CH),73.2(CH),73.8(CH),79.2(CH),79.9(CH2),82.1(CH),101.1(CH),104.3(CH),118.5(CH),134.9(C),143.5(CH),147.8(CH),172.8(C),172.1(C),173.7(2C),178.0(2C),201.8(C). 合成路线见图1.

1.2.2 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的合成

将53.4 g 替米考星琥铂酸酯加入到250 mL 无水乙醇中,加热至45~47 ℃溶解.再将8.4 g NaHCO3加入到50 mL 乙醇-水溶液(体积比1∶1)中加热溶解,然后将NaHCO3的乙醇-水溶液慢慢加入到替米考星琥铂酸酯的无水乙醇溶液中,45~47 ℃条件下反应1 h,过滤,除去不溶物,减压蒸除乙醇,喷雾干燥,制得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收率100%.

1.3 HPLC 检测

依据《药典》提供的HPLC 法进行测定.

图1 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2.1.1 催化剂的筛选

以替米考星与琥铂酸酐的投料摩尔比为1∶2.4,丙酮为溶剂,加热回流条件下,分别加入替米考星用量的3%的DMAP、吡啶和三乙胺,对催化剂进行筛选(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吡啶和三乙胺催化活性中等,DMAP 催化活性最好,替米考星琥铂酸酯的收率达到90.3%.

表1 催化剂的筛选

2.1.2 催化剂用量的考察

分别选替米考星用量的1%,2%,3%,4%的催化剂DMAP,按上述优化的反应条件,考察催化剂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产物收率提高,但催化剂用量达到3%时,产物收率最高,再增加催化剂用量时,产物收率提高不明显,故催化剂用量优选为3%.

2.1.3 反应时间和溶剂的影响

分别选无水丙酮、无水乙腈和无水乙醇为溶剂,按上述优化的反应条件,考察溶剂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表3). 从表3 可以看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与无水乙醇和无水乙腈为溶剂相比,无水丙酮为溶剂产物收率高. 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反应时间缩短,产物收率降低,说明较高反应温度下有副反应发生. 故优选无水丙酮为溶剂,反应温度为56~57 ℃.无水丙酮为溶剂,反应温度为56~57 ℃的条件下,将反应时间延长至5 h,产物收率没有提高,将反应时间缩短至3 h,反应不完全,产物收率降低,故优选反应时间为4 h.

2.1.4 原料配比的影响

按上述优化的反应条件,考察原料摩尔配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表4). 从表4 可以看出,随着琥铂酸酐量的增大,产物收率增高,但当n(替米考星)∶n(琥铂酸酐)=1∶2.4 时,产物收率达到最高,再继续增加琥铂酸酐的用量,产物收率变化不明显,所以替米考星与琥铂酸酐的摩尔比优选为1∶2.4.

表2 催化剂用量的筛选

表3 反应时间和溶剂的筛选

2.2 验证实验

在以丙酮为溶剂,反应温度为56~57 ℃,反应时间为4 h,DMAP 用量为替米考星用量的3%,n(替米考星)∶n(琥铂酸酐)=1∶2.4,n(替米考星琥铂酸酯)∶n(碳酸氢钠)=1∶2 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重复实验3 次,产物平均收率为90.3%.

表4 原料配比的影响

2.3 稳定性研究

2.3.1 温度的影响

取适量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均匀平摊于表面皿内,厚度小于5 mm,置恒温干燥箱内,40 ℃恒温下放置10 天,分别在0,5,10 天取样,对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的性状、含量进行观察测定(表5). 从表5 可以看出,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外观没有发生改变,但含量有所下降,说明它与替米考星一样,对温度敏感,高温会使其含量下降,需要低温阴凉处保存.

2.3.2 强光照射的影响

取适量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均匀平摊于表面皿内,厚度小于5 mm,置综合药物稳定性试验箱内,在照度4 500±500 Lx,温度25 ℃条件下放置10 天,分别在0,5,10 天取样,对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的性状、含量进行观察测定(表6). 从表6 可以看出,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外观由白色粉末变成浅黄色粉末,含量也有所下降,说明产物对强光照射敏感,光照会使其含量下降,需要避光保存.

2.3.3 高湿度的影响

取适量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均匀平摊于表面皿内,厚度小于5 mm,置综合药物稳定性试验箱内,在相对湿度90%,温度25 ℃条件下避光放置10 天,分别在0,5,10 天取样,对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的性状、含量进行观察测定(表7). 从表7 可以看出,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出现少量结块,含量基本没有变化,说明产物的水溶性导致吸潮结块,高湿对其含量无影响.

表5 高温对产物稳定性的影响(n=3)

表6 光照对产物稳定性的影响(n=3)

2.4 体外抑菌实验

依文献[11]的方法,对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体外抑菌活性进行了检测(表8). 从表8 可以看出,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猪肺炎支原体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0,2.5,2.5,320,0.312 5 μg/mL,其抗菌活性与替米考星相当. 但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克服了替米考星不溶于水的缺点,应用方便,适合群体直接混饲或饮水给药,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表7 高湿度对产物稳定性的影响(n=3)

表8 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体外抗菌活性

3 结论

替米考星与琥铂酸酐在催化剂DMAP 的作用下,经酯化、成盐反应,制备了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收率达90.3%. 替米考星琥铂酸酯钠盐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好,抗菌活性与替米考星相当.

猜你喜欢
酸酐反应时间收率
杀菌剂戊唑醇的合成工艺优化
ACO装置原料反应条件优化
甲醇制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一锅法合成新型羟基环戊烯酮化合物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TDE-85/E-51/B-63/70酸酐环氧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成核剂和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混杂改性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
松香基环氧树脂/马来海松酸酐固化反应动力学与热稳定性研究
除有机物除磷系统中好氧反应时间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