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背景下外国在华技术创新战略及其政策启示
——基于金砖国家专利信息的分析

2021-05-25 06:44李文辉杨琳琳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专利权人四国金砖

李文辉,杨琳琳

(1.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1)

1 文献回顾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剧的当今世界,创新流动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创新主体不断加快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创新资源逐渐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资源。由于创新技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将其作为实现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形成了以专利战略为龙头,辅之以商业秘密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等一体化知识产权战略的进攻模式[1]。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要素流动中,专利所代表的技术创新流动越来越活跃,优质的核心专利创新技术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专利主体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获得专利权只是过程,实现专利价值以及进行技术创新战略布局才是最终目的[2]。专利活动及其流动逐渐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市场利益平衡的新机制和竞争协调器[3]。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外国在华专利技术创新问题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从专利战略来看,梁正等[4]提出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目的包括控制核心技术、缩小利润空间、构建专利壁垒、打压企业出口等;伍虹儒[5]的研究进一步指出,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具体表现为领域聚焦战略和领域发散战略两种。从国别来看,陈轩瑾等[6]和蔡中华等[7]认为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创新型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专利活动较为活跃,中国应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合作,防止其进行技术垄断。从技术领域来看,陈向东等[8]以制药领域专利为例的研究认为,中国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和重点药企应当适时制定适宜制药产业和相关技术领域技术资源发展以及产业化的政策;简南红[9]以航空企业专利为例的研究认为,中国应建立科学的专利预警体系,以抵御外来技术资源的强势竞争。从专利价值来看,刘凤朝等[10]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活动具有技术溢出效应;蒙大斌等[11]研究发现,1992 年以前外国在华专利显著地促进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但在1996 年以后,外国在华专利显著负影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新的地缘战略推动下,国际贸易摩擦持续不断,西方少数国家对中国高技术企业进行“围堵”,致使中外双边贸易中技术因素的重要性日益显著[1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对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技术制高点的激烈争夺。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美国单方面对中国发起的贸易制裁,如2018 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美国称在未来7 年内禁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13];2018 年12 月的孟晚舟事件,加拿大以应美方要求为由而拘押在加拿大温哥华转机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14];2019 年5 月和6 月,美国政府官员炮制了中美“文明冲突说”,甚至为中国扣上“窃取知识产权”的帽子[15]。这说明,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关键创新技术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最为重要的核心。因此,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对外国在华专利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研究,对避免今后由于这一因素所引发的贸易争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金砖国家在华授权发明专利为依据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实施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选取

2001 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国家”(BRICS)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包括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南非被称为“非洲之星”[16]。多年来,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大大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17]。根据世界经济论坛[18]发布的《2018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主要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中,中国竞争力最突出,在全球排名第28 位,俄罗斯排名第43 位,印度排名第58 位,南非和巴西分别排名第67 位和第72 位。本研究 以金砖国家中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以下简称“金砖四国”)2000—2018 年在华获授权发明专利为具体研究对象。

2.2 数据来源和处理

研究所需专利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网站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9年6 月1 日。将检索得到金砖四国有关专利信息数据建立原始信息数据库,然后进行人工筛选,剔除系统无法自动识别的部分,并以专利信息中申请人地址的国家归属进行统计。其中,专利申请人来自金砖国家的单位超过1 个时,按申请人地址的国家归属、不重复统计;申请人包含来自金砖四国之外的单位,则只提取金砖国家的专利信息。以2000 年起专利授权公开日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按自然年份进行汇总,用于分析的有效信息共有授权发明专利3 696 项(以下简称“样本”),如表1 所示。

表1 2000—2018 年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统计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网站公布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包含了专利名称、申请号、申请日、公开日、摘要、申请人、地址、发明(设计)人、主分类号、法律状态、优先权、国际申请等信息,本研究以这些具体信息为依据,借助SPSS 统计软件进行逐项核对汇总,分析金砖四国在华专利技术创新战略特征、规律和政策启示。

2.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时序变化特征分析。借助Excel 和SPSS软件,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进行分析。借鉴杜尊峰等[19]的研究,专利技术增长率年变化的测算方法如下:

式(1)中:a为当年金砖国家获授权专利数量;A为从当年开始追溯前5 年的获授权专利数量累积数。

(2)专利权人特征分析、优先权和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专利特征分析、有效专利特征分析、专利权利转移特征分析、专利被引用特征分析。借助Excel 和SPSS 软件,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进行分析。

(3)技术领域特征分析。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国际专利分类表(2018 版),借助Excel和SPSS 软件,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具体国家而言,直接用专利项数衡量其优势技术领域比较片面,因此借鉴李文辉等[20]的研究,采用专利相对优势指标(revealed patent advantage,RPA)来说明某个国家在某专利技术领域的技术强度优势。方法如下:

(4)研究结论校验和政策启示分析。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并借助SPSS 软件对有关指标的相关性情况进行回归分析。

3 实证分析

3.1 时序变化特征

图1 反映了2000—2018 年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的年度变化特征,可以看出专利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趋势线拟合指数R2为0.768 5,特别是2013—2016 年的专利数量增长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引导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环境,而专利授权具有周期滞后性,所以2017、2018 年获授权专利数量有所减少;同时可以看出,金砖四国专利技术增长率在波动中呈明显下降趋势,但2013—2016 年技术增长率逐年稳步增长,从2013 年的0.24 增长至2016 年的0.28,这也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作用。

图1 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年度变化特征

3.2 专利权人特征

专利权人即专利申请人,表2 反映了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的专利权人特征。样本专利共涉及专利权人1 545 个,平均每个专利权人拥有专利2.39 项。其中:企业898 家、占58.12%,共拥有专利2 445 项、占66.15%,平均每家为2.72 项;个人540 人、占34.95%,共拥有专利638 项、占17.26%,平均每人为1.18 项;高等院校48 所、占3.11%,共拥有专利156项、占4.22%,平均每所为3.25项;科研机构39家、占2.52%,共拥有专利417 项、占11.28%,平均每家为10.69 项。从具体国家的专利权人来看,巴西、印度和南非均以企业为主,俄罗斯以个人为主;从专利权人拥有的专利数量来看,4 个国家均为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最多,印度和南非的高等院校、俄罗斯和印度的科研机构参与积极性较高。

表2 2000—2018 年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的专利权人特征

表3 反映了金砖四国拥有在华授权专利数量前5 位的专利权人特征,这些专利权人共拥有专利1 052 项,占样本总数的28.46%。从具体国家来看,巴西的5 个专利权人共拥有专利261 项,占其在华授权专利总数733 项的35.61%;俄罗斯相应为101项,占其在华授权专利总数862 项的11.72%;印度相应为483 项,占其在华授权专利总数1 395 项的34.62%;南非相应为207 项,占其在华授权专利总数706 项的29.32%。其中,大型跨国企业、国有企业、国有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是金砖四国在华开展专利技术创新的主力。

表3 2000—2018 年金砖四国拥有在华授权专利数量前5 位的专利权人特征

此外,从对样本专利具体专利权人的分析发现,中国企业仅深圳市特深电气有限公司与俄罗斯AZ 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有合作授权专利1 项,吉百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与吉百利印度有限公司有合作授权专利1 项,可见中国与金砖四国的专利技术创新合作非常匮乏。

3.3 技术领域特征

表4 反映了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技术领域分布特征。样本专利共涉及20 个技术领域,授权专利数量最多的5 个技术领域为:C 部的化学,共980 项,占样本总数的26.52%;A 部的保健、救生、娱乐,共469 项,占样本总数的12.69%;G 部的仪器,共358 项,占样本总数的9.69%;H 部的电学,共337 项,占样本总数的9.12%;F 部的发动机或泵,共324 项,占样本总数的8.77%。这5 个技术领域的授权专利项数均超过300 项。其中,巴西的前5 个优势技术领域为F 部发动机或泵,D 部造纸,B 部交通运输,A 部个人或家用物品和F 部照明、加热,相对优势指标(RPA)分别为79.28、60.54、51.24、47.71 和47.71;俄罗斯的优势技术领域为B 部微观结构技术、纳米技术,G 部核子学,B 部印刷,F 部武器、爆破和E 部建筑,RPA 分别为82.37、80.32、66.69、64.26 和57.65;印度的优势技术领域为A 部农业,C 部化学,A 部食品、烟草,D 部纺织或未列入其他类的柔性材料和A 部保健、救生、娱乐,RPA 分别为55.63、42.18、36.24、32.33 和31.03;南非的优势技术领域为F 部武器、爆破,A 部个人或家用物品,E 部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B 部分离、混合和C部冶金,RPA 分别为70.75、59.28、55.51、54.74 和49.57。

表4 2000—2018 年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技术领域特征

3.4 优先权和PCT 专利特征

发明专利优先权是指专利申请人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 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说明这些专利的首次申请地不是在中国。PCT 专利是指专利申请人通过PCT 途径递交国际专利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表5 反映了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优先权和PCT 专利特征。样本专利中,具有优先权的共3 171 项、占比为85.80%,PCT 专利共3 110 项、占比为84.15%。从具体国家而言,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优先权专利分别占其在华授权专利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0.59%、83.06%、78.92%和97.73%,PCT 专利所占比例分别为82.54%、84.69%、81.72%和89.94%。这说明,金砖四国并没有将中国作为专利技术创新的原创发明地,只是通过专利优先权在中国以产品生产或者技术保护为目的,主要向中国输出产品而非创新技术,中国尚未成为金砖国家向往的世界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吸引力有待增强。同时可见,金砖四国也更愿意采取PCT 的途径在华申请专利,因为PCT 专利申请与普通国际专利申请相比,可推迟18 个月进入各国专利局提交申请资料,相当于延长了专利申请的决策过程,由此也可以看出金砖四国对其创新技术是否进入中国持有更加谨慎、迟疑的观望态度。

表5 2000—2018 年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优先权和PCT 专利特征

3.5 有效专利特征

图2 反映了金砖四国在华授权有效专利特征。截至2019 年1 月1 日,金砖四国共有在华有效专利2 331 项,占样本专利总数的63.07%。以授权当年有效期限为1 年计,有效期限最长的是16 年,共有8 项专利;有效期限不低于15 年的专利共20 项,占有效专利总数的0.86%;有效期限不低于10 年的专利共298 项,占有效专利总数的12.78%;有效期限不低于5 年的专利共1 003 项,占有效专利总数的43.03%。从平均有效年限来看,有效专利的平均有效期限为5.00 年,其中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专利平均有效年限分别为4.94 年、4.42 年、4.66年和6.44 年。与中国本国发明专利维持年限相比,金砖四国维持专利的有效期限更长[21],这也说明金砖四国的专利进入中国主要是出于技术保护目的。

另外,从授权专利的失效原因来看,未缴年费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共有1 337 项授权专利因此失效,占样本专利总数的36.17%。其中,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因未缴年费而失效的专利分别为244项、365 项、465 项和263 项,分别占其在华授权专利总数的33.29%、42.34%、33.33%和37.25%。可见,授权专利的维持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持。

图2 2000—2018 年金砖四国在华授权有效专利特征

3.6 专利权利转移特征

表6 反映了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技术转移特征。金砖四国的在华授权专利中,共有权利转移专利213 项,占样本专利总数的5.76%,仅约为中国专利转化率的一半[22]。其中,技术领域涉及除D部以外的7 个部,数量最多的为C 部,共74 项、占比为34.74%。从具体国家来看,权利转移专利数量最多的是南非,为76 项,占其在华授权专利的10.76%;其次俄罗斯为65 项,占其在华授权专利的7.54%;印度为41 项,占其在华授权专利的2.94%;巴西为31 项,占其在华授权专利的4.23%。从中也可以看出,权利转移专利分布的技术领域与其本国的相对优势技术领域对应的部具有一定一致性。

表6 2000—2018 年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转移技术领域特征 单位:项

另外,从吸收专利技术转移的企业来看,金砖四国吸收权利转移专利数量最多的是其本国企业,巴西、南非、俄罗斯和印度的企业分别吸收23 项、48 项、42 项和17 项,共占四国在华权利转移专利的61.03%,其次是美国、英国和爱尔兰等22 个国家和地区,共吸收权利转移专利83 项、占四国在华权利转移专利的38.97%。其中,中国仅吸收金砖四国技术转移专利6 项,占四国在华权利转移专利的2.82%,包括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合肥迈可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分别吸收了巴西的专利1 项,哈尔滨化兴软控科技有限公司吸收了俄罗斯的专利1 项,爱索尔(广州)包装有限公司吸收了印度的专利1 项,杭州富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山东孚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吸收了南非的专利1 项。可见,金砖四国并未将中国作为其专利市场化实施的首选地。

3.7 专利被引用特征

专利被引用是指一项专利被其他专利所引用的关联情况,能反映专利的独创性和普适性等技术创新核心价值。表7 反映了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被引用技术领域特征,样本专利中共有2 525 项被引用了21 903 次,平均被引用次数为8.67 次,远高于中国本国专利约1.5 次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其中,平均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是H 部、为12.35 次,其次是G 部、为10.41 次,再次是C 部、为9.10 次。从具体国家来看,巴西共有516 项专利被引用3 963 次,平均被引用次数为7.68 次;俄罗斯共有514 项专利被引用4 140 次,平均被引用次数为8.05 次;印度共有952 项专利被引用6 885 次,平均被引用次数为7.23 次;南非共有543 项专利被引用6 915 次,平均被引用次数为12.73 次。南非SASOL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授权的“烯烃的四聚”和“烯烃的三聚”2项专利被引用次数均达141 次。被引用次数较高的授权专利分布的技术领域,与各国专利相对优势技术领域大体对应,这也反映了外国在华专利的技术保护目的,即中国想要在相关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需要在引用外国在华现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表7 2000—2018 年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被引用技术领域特征

4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1)外国在华专利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具有明显的国家政策导向。2000 年以来,金砖四国相继出台一些新的国家科技创新政策,比如,巴西颁布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2016—2019 年)》,在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和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俄罗斯签发批准了《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战略》,这是当代俄罗斯第一份以总统令形式规划国家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印度发布了《2035 年科技展望》,制定了个性化医疗、电子传感器等多个行业科技创新战略;南非发布了新版《科技创新白皮书》,这是1996 年之后南非于2019 年制定的第二份有关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由此,在金砖四国中,巴西企业根据科技创新战略的检测评估要求,企业专利权人授权专利数占比最大、占其在华授权专利733 项的85.95%;俄罗斯的科技发展战略积极鼓励个人开展技术创新,个人专利权人授权专利数量最多且超过企业专利权人授权专利数,占其在华授权专利862 项的48.87%;印度根据国家科技展望,注重发挥国有研发机构的优势,科研机构专利权人授权专利数量最多,仅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就有专利347 项;南非根据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注重发挥高等院校的积极作用,高等院校专利权人授权专利数最多,获授权专利项数超过10 项的大学有开普敦大学、西北大学、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和斯泰伦博什大学。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应该根据不同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激烈的国际技术竞争中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2)外国在华专利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具有显著的经济导向。以金砖四国为例,其在华获授权专利数量快速增长,2000—2016 年年均增长率为21.60%;2013—3016 年受“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积极影响,技术增长率稳步增长。将金砖四国2000—2016 年在华获授权专利数与世界银行公布的四国每年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发现: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皮尔逊相关性指数分别为0.656、0.609、0.873 和0.875,且均在0.01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此外,将金砖四国每年在华获授权专利数与中国GDP 的相关性回归分析也发现,皮尔逊相关性指数为0.952,在0.01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因此,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应坚持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坚决抵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为中国和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经济带动创新,促进更多国家把更多专利技术创新的首创地选在中国,推进中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更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清晰认识创新驱动与要素驱动的本质区别,以及创新驱动对经济、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3)外国在华专利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具有明显的产业导向。从金砖四国来看,其在华开展专利技术创新的优势技术领域都与其本国发展比较好的主导产业密切相关,如巴西的优势技术领域F 部发动机或泵和B 部交通运输等,对应的是机械、汽车、汽车零配件等主导产业;俄罗斯的优势技术领域B部微观结构技术、纳米技术和G 部核子学等,对应的是油气工业、冶金工业、航天工业和核工业等主导产业;印度的优势技术领域A 部农业和C 部化学等,对应的是农业和纺织业、制药业、航天和军工等主导产业;南非的优势技术领域为F 部武器、爆破和E 部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等,对应的是采矿业、煤炭化工业、能源工业、黄金生产业等主导产业。因此,中国应该针对不同国家的产业特点,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签订相关产业经贸合作协议,加强与相关国家优势主导产业的合作,通过合作申请专利开展技术创新合作,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另外,中国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吸收外国在华专利技术转移,通过资金换取技术、通过技术带动产业发展,为产品出口拓展渠道。

(4)外国在华专利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具有明显的大型企业导向。以金砖四国为例,虽然各国企业性质有所差异,但总体上看,大型企业是其在华开展专利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其授权专利具有时间早、数量大、技术领域广和维持时间长等特征。一是集团企业,其在华授权专利技术创新具有协同效应,如印度的塔塔钢铁有限公司、塔塔顾问服务有限公司、塔塔基础研究院、塔塔汽车有限公司、塔塔全球饮料有限公司、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共获在华授权专利84 项;南非的沙索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沙索化工工业有限公司、沙索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沙索技术有限公司,共获在华授权专利69 项;巴西的马勒发动机零部件巴西有限公司、马勒国际公司、马勒金属立夫有限公司、马勒国际有限公司、马勒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共获在华授权专利26 项;俄罗斯的双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双子贸易开放式股份公司,共获在华授权专利14 项。二是跨国企业,其往往掌握数量较大的在华专利核心技术,如俄罗斯的国际信息安全软件研发跨国企业卡巴斯基实验室封闭式股份公司,拥有在华授权专利58 项。三是国营企业,其在能源、钢铁等基础领域开展上下游一体化专利技术创新战略,如巴西石油公司,在石油化工相关领域获在华授权专利41 项。因此,中国应该根据自身创新技术发展需求,有目的地吸引相关国家大型企业在华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先引进企业、再引进技术,达到促进中国创新技术跨越发展的目的。

(5)外国在华专利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具有明显的技术保护导向。金砖四国在华授权专利85.80%具有优先权,84.15%为PCT 国际专利,足见其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技术保护目的。将金砖四国技术领域所在部的授权专利比例,与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国际专利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皮尔逊相关性指数分别为0.170、0.195、0.108 和0.031,且均在0.05 级别(双尾)显著性水平上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中国要制定以企业为主导、政府为引导、各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专利对策。一是建立更加优惠的专利资助体系,一方面促进中国自身申请和维持更多有价值的核心专利技术,另一方面吸引更多外国专利在华作为首次申请地,并维持较长的有效年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上海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二是加强外国在华专利战略分析和研判,一方面及时掌握有关国家的专利创新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动态,为中国规避专利风险、做好专利预警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拥有更多自主创新核心专利技术才是长远之计,中国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发挥各自优势,在尚处于空白的专利技术领域加强攻关和协同,占领更多技术创新高地。三是国际化进程不可逆转,要营造更加开放、规范和健康的专利国际竞争环境,一方面政府可以借助市场准入的控制权,鼓励中、外企业合作申请专利,防范强制专利转移,避免国际专利纠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专利技术发展,为中国企业、贸易和经济发展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

猜你喜欢
专利权人四国金砖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⑤“死去”的城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③ 别惹魔法师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② 生命卡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① 带猫的男人
新能源电动汽车专利信息分析研究
窑里金砖的演绎
迎金砖会议
“金砖”褪色
浅谈专利授权使用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世界百强企业h指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