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

2021-05-25 06:44鑫,冯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孵化器科技服务

武 鑫,冯 华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我国重要的创新创业基础设施,是促进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相结合的关键纽带。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孵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有效地推动了知识技术的创造、转移和转化,促进了创新经济的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重要功能在于集聚创新要素,通过科技创业服务帮助在孵企业抵御创业风险,提升科技企业孵化成功率,进而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浪潮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1 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构建背景

我国着力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2015年,《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围绕科技创业企业成长过程建立全程孵化体系,提升创业载体功能,促进创新发展。2017 年,《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提出构建开放协同的创业孵化生态,营造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氛围。

国内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侧重于分析孵化器的发展类型、孵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孵化网络以及政府和市场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学者主要从孵化器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和孵化链条等角度关注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如杜娟[1]将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定义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内部构成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交互以及信息交换的系统;隋志强等[2]通过分析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和杨浦模式等科技孵化器案例,探讨如何构建全程孵化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及推动孵化链条协同发展;戴小园等[3]提出了衡量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就业效能指标,使用在孵企业人员数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4 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规模发展系数高于就业效能发展系数,总体就业效能相对较低;戴小园等[4]构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科技孵化器生态系统模型,体现出生态系统交互特性,并建立了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杨武等[5]基于增长率循环指数合成方法测度创业孵化生态环境,结果表明2007—2015年我国创业孵化生态环境水平总体呈增长趋势,正逐步迈入创新驱动阶段,其波动变化与政府政策和经济发展形势相关;朱思因等[6]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研究视角,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珠海市12家初创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效率,结果显示孵化器效率的提升受到生态系统资源互补效果不佳、资源共享能力不足和专业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的阻碍。

国外注重从生态系统要素的组成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等角度研究创业生态系统,如Spigel[7]认为创业生态系统由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物质属性所组成,能够鼓励创业活动,并为初创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并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属性彼此之间紧密相连,物质属性的发展可以增强社会属性,进而加强潜在的文化属性;Brown 等[8]通过深入分析生态系统要素、生态系统衡量方法及其在决策中的使用,得出结论: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多样化、多参与者和多维度的事物,需要量身定制政策措施;Malecki[9]认为创业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及系统要素和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系统随时间变化时,要素在变化,要素间的关系也在变化;Suresh 等[10]提出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包含在孵企业和孵化器生态环境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维持动态平衡;Mian 等[11]认为科技企业孵化器机制包含科技园区、孵化器和加速器,这一机制是支持创新和以技术为导向的创业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并为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增值投入;Harper-Anderson 等[12]从孵化器内部质量因素和外部区域能力因素出发探讨影响孵化成功的原因,其中孵化器内部质量因素包括孵化器的资源、所提供的服务和管理实践,外部区域能力因素包括当地可用的资本、劳动力、创新、知识和财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相比于区域能力,孵化器质量更能可靠地预测孵化结果。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大多从生态系统要素等角度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较少从完整的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探究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职能及其高质量发展。因此,如何构建和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成功率,提升创新创业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已经成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2 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内涵

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构筑孵化器专业化竞争优势;直接目标是孵化具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等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提高在孵企业存活率;重大使命在于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如图1 所示。

图1 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职能

依据上述职能,本研究以广义的“生态系统”概念为立足点,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广义的生态系统不仅包含内外部生态系统,而且兼容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覆盖科技企业创业成长的全过程,由培育创业团队贯穿至产业孵化,完成全链条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由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孵化器内部生态系统以及外部生态系统3 个部分构成,如图2 所示。

图2 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

2.1 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企业孵化一方面呈现为持续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呈现为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维持动态平衡状态[13]。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中心,覆盖创业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科技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全过程孵育服务,形成完整孵化链条。其中,科技创业苗圃负责遴选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对创业项目进行预孵化,并选择优质项目入驻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孵化服务,推动具备高成长潜质的企业进入加速器茁壮成长;科技企业加速器从战略规划、投融资服务、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上市辅导等方面培育毕业企业,解决个性化需求,进而为产业园输送进入成熟期的新兴科技企业;科技产业园围绕上、中、下游产业链集聚规模企业,形成规模经济的科技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2 内部生态系统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内部生态系统以提升自身专业化服务能力为核心,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多样化需求。科技企业孵化器还需要定期组织在孵企业交流沙龙会等活动,搭建一个可供创业者进行经验交流、协同进步的平台,推动己经具备一定管理经验和研发实力的、在孵时间较长的企业为新入孵企业提供相应辅导,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形成在孵企业之间资源共享、沟通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创业氛围。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提供基础服务、增值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业务。其中,基础服务主要包含基础物业服务和基础创业服务,能够为在孵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空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配套基础设施等优质孵化场地,并对其开展必要的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帮助在孵企业以较短的时间具备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备的基础要素;增值服务旨在帮助在孵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根据在孵企业的产品优势及其所处创业阶段,为企业诊断在营销策划、市场推广、人力资源、技术研发和投融资对接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中介服务通过引入第三方创业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商财税、法律咨询和会计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提升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效率。

2.3 外部生态系统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外部生态系统以孵化器为桥梁,汇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多个创新创业主体,通过与多方主体之间的不断互动和产学研合作,进而逐步形成创新共同体,为在孵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客户等资源,降低其资源获取成本。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功能定位不同,通过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共同为孵化器和在孵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政府机构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利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推动地方新兴产业和创新经济发展;金融机构联合社会资本帮助在孵企业切实解决资金难题,同时为创投机构提供优质孵化项目,推动创投市场发展;大型企业通过战略投资或搭建孵化平台培育初创企业,实现在孵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推动大型企业进行业务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中介机构为在孵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在孵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支撑和知识产权支撑,加速技术转移;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或行业联盟以规范孵化器行业建设、促进孵化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宗旨,协助落实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使得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为密切[14]。

3 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发展要求

2001—2018 年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数量由324 家迅速发展至4 849 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数量由55 家上升至980 家,占比由17%提升至20%(见图3)1)。2014 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了在孵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014—2018 年在孵企业的有效知识产权数量从150 920 项扩大至440 881 项,年均增长率达30.7%。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方兴未艾,孵化服务向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专业化服务能力偏弱、整合创新创业资源能力不强、高成长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产业培育能力不足等发展瓶颈,这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图3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的年度分布

3.1 各个创新创业载体的作用亟待充分发挥

首先,科技创业苗圃中创业团队和孵化项目的引进筛选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创业团队的潜力评估体系和创业项目的发展前景评价机制尚未健全,导致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项目种类繁多,因此难以遴选出具备成长潜力且与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联系的种子项目。其次,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尚未建立完善的孵化器行业准入门槛、服务标准和评价机制,因此孵育高成长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能力较弱。具体来看,2015—2018 年在孵企业由14 270 家快速增加至206 024 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规模持续稳步增长,但是在孵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却不足7%。最后,位于孵化器后端的加速器和科技产业园在产业垂直细分领域深耕程度不足,培育产业能力亟待提高。

3.2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主要表现为以下3 个方面:一是专业孵化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未充分发挥,尚未形成支持区域创新型产业发展的孵化器集群。二是孵化服务缺乏核心竞争力。部分孵化器以提供办公场所和一般性商业服务等服务为主,服务高度同质化,无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2015—2018 年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收入和孵化基金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但是公共技术平台服务投资额却并未同步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孵化功能弱化(见图4)。孵化器与专业性中介机构合作较少,不能满足在孵企业的多样性需求,造成企业培育能力不足。三是随着孵化器的快速发展,孵化器内从业人员和创业导师数量均大幅增长,但其专业素质亟需提升。一方面,孵化器内尚未建立系统完善的行业培训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匮乏,尤其缺乏具备较强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以及丰富创业经验和投融资实践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创业导师队伍中普遍缺乏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高质量专业创业导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图4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资金情况

3.3 科技企业孵化器整合创新创业资源的能力亟待增强

第一,孵化器R&D 投入不足,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等创新创业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不够,孵化质量有待提升。第二,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有待增强,需要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在孵企业,着力提升入孵项目成长速度。第三,孵化器行业组织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全国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尚未建立,地方性的孵化器行业协会的内部交流、人员培训、资源共享等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第四,孵化器开展跨国双向创业孵化能力相对薄弱,与国外孵化机构的合作主要围绕物业服务、创业咨询和创业培训等基础服务,合作潜力尚未发挥,缺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增强。

4 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发展的建议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复杂性和持续性,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期间产生的成本增加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因此,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应围绕链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结合疫情防控情况,着眼于“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内部生态系统—外部生态系统”3个层面,层层递进,逐步完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创新创业主体协同创新,以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推动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4.1 统筹发挥创新创业载体的作用,完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涵盖多个创新创业载体,载体间彼此联系、密不可分,如何统筹发挥创新创业载体的作用,成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4.1.1 健全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的严格审核机制

“苗圃”作为孵化链条的前端,应健全创业项目审核机制和创业团队成长评价体系,对创业项目的产品定位、运营模式、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以及创业团队的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详细评估,以提高孵化器和孵化项目的匹配度,提升优质创业项目的孵化成功率和孵化器孵化效益。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应在新型检测试剂、智慧医疗、生物医药、互联网教育、云计算与大数据等领域积极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4.1.2 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首先,提高同质孵化器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增长速度,致力于改变“重数不重质”的现状,着重提高孵化器服务能力,提升孵化质量和效率。其次,应以“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为导向,结合优质孵化器的管理经验,从孵化器运营和孵化服务等角度进一步规范并完善孵化行业服务标准。最后,建立以孵化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将孵化器服务能力以及在孵企业的经营业绩、毕业率和后续发展,与孵化器享受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及绩效奖励进行结合,强化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监督与管理。结合孵化器评价指标,对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的孵化器给予相应奖励。

4.1.3 提升产业孵化能力

创新产业化和产业创新化是培育产业的重要道路。创新产业化通过产业孵化器将新技术孵化为新产品、新企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以科技创业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创新化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将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推动其实现转型升级[15]。以创新产业化为使命,政府应围绕产业链布局孵化链,将新兴产业作为孵化对象,集聚技术创新人才和创业项目,不断完善孵化器、加速器和科技园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以产业创新化为目标,政府应鼓励在孵企业将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4.2 以专业化为导向,构筑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质量服务,而高质量服务的形成又与高素质人才、创业导师队伍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密切相关。

4.2.1 推动专业孵化器发展

专业孵化器的发展不仅需要让在孵企业实现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产业集聚,而且要为创业团队提供产业链资源支撑[16]。科技企业孵化器要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树立创业孵化品牌,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生物医药等领域集聚人才、技术、市场和资本等创新创业要素,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布局,带动地区创新经济发展,形成区域创新高地。引导现有综合孵化器转型为围绕特定技术领域、特定产业或特定人群的专业孵化器,以专业化服务团队和特定技术偏好的风险投资等孵化资源为基础,实施精准孵化,形成专业孵化器集群。鼓励大企业利用其独具优势的人才、技术、产业等创新资源,围绕自身产业链投资建设专业型孵化器,培育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形成内外衔接、相互融合的孵化体系。

4.2.2 提升孵化服务质量

科技企业孵化器要推动自身孵化服务升级,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逐步提升孵化服务智能化程度。完善基础服务,加强联防联控和防疫物资配套,积极开展线上项目路演、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等创业活动,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增值服务能力,通过建设云端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共享平台等多种方式,增强信息共享、研发支撑和成果转化,其中技术共享平台可涵盖研发实验平台、产品中试平台和产品检测平台等共享平台;并且要充分发挥孵化基金作用,持续提供天使投资,降低创业风险。要加强与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合作,通过投资各类专业服务商或购买各类专业服务,实现外部资源内部化,降低专业化服务成本。

4.2.3 加强专业人才和创业导师的培养与引进

首先,建设专业化运营团队,提升团队整体的职业化素养和专业服务能力。专业化运营团队应具有先进孵化理念、特定行业从业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熟悉产业特征,定期学习运营管理、投融资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专业知识;孵化器要组织从业资格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针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特点和服务对象开展专题培训。其次,聘请知名企业家及行业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全程参与创业孵化。建立科学的导师评价指标,以解决在孵企业的创新需求与创业难点为评价重点,强调导师对在孵企业的实际指导和工作绩效;健全在孵企业与创业导师的互利共赢机制,鼓励导师身兼创业顾问和天使投资人双重角色,在提供企业管理、技术培训和融资实训的同时投资受辅导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筹措难题。最后,实行“引人+育人+留人”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激发科技人才活力。鼓励高校等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孵化器,为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

4.3 推动创新创业主体协同创新,促进“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企业孵化器外部生态系统体现了孵化器与各类主体互动和链接的过程。构建良好的外部生态系统,是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4.3.1 加强“政用产学研”合作

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在特定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肩负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技术等重要任务。大型企业作为创新资源整合配置的关键力量,能够为科技成果提供应用场景、市场渠道、资金支持等资源支撑,推动技术转移转化。支持在孵企业与创新创业主体围绕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开展合作,从创新链上游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连接至创新链下游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及企业孵化,共同建设技术研究平台、实验室共享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将知识创造主体与知识转化主体紧密结合,推动技术要素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创业主体间互利共赢。

4.3.2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

根据欧盟创新调查(CIS),创新融资是创新的第二大障碍[17]。因此,完善科技金融服务至关重要。要深化孵化器与政府、银行、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之间的高效互动。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在孵企业复工复产的优惠政策支持,加大购买创新创业服务力度,通过分摊孵化器部分建设和运营费用,为在孵企业提供低成本运行的服务支持;以科技创新券给予在孵企业创业补贴,支持其在线购买科技服务或科技成果。政府应通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在孵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根据损失额给予投资机构一定比例的补偿;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在孵企业与科技保险公司合作,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另一方面,孵化器要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在孵企业积极申报政府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对优秀入孵企业与优质创业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信贷资金和担保资金等多种途径为在孵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加强与科创板和创业板等市场板块的联动,助力在孵企业上市,为在孵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资金。

4.3.3 推进行业组织体系建设

要加快成立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推进各地孵化器行业协会或行业联盟建设,着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孵化器行业组织体系,实现创业导师和创业培训等资源的有效互补。孵化器行业组织体系应建设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数据统计平台,开展孵化器绩效评价工作,深入探究孵化器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政府制定行业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并根据绩效评价等级对孵化器和在孵企业提供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同时,各级孵化器行业协会应发挥行业组织优势,定期开展创业培训活动和行业交流研讨会,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并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吸引优质项目入驻孵化器。

4.3.4 提升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能力

科技企业孵化器应积极拓展国际化视野,开展跨境双向孵化,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一方面,以离岸孵化器和离岸孵化基地为主要载体,投资孵化当地新创科技企业,链接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积极引导国外优质孵化器与国内孵化器开展合作交流,为本土在孵企业提供先进的科技创新资源与创业经验,同时引进海外创业人才,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国际化进程,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鼓励本土优质孵化器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拓展境外业务,加快人才、资本、信息和技术等创新要素的跨境双向流动,打造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内部生态系统和外部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构建适合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之间深度融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从而以科技创业加速成果转化、以成果转化为科技创业提供高质量的成果供给。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的发展要求,提出应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际,从健全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的严格审核机制、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提升产业孵化能力方面统筹发挥创新创业载体的作用;从推动专业孵化器发展、提升孵化服务质量以及加强专业人才和创业导师的培养与引进方面构筑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从加强“政用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推进行业组织体系建设和提升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方面推动创新创业主体协同创新,以此全面完善孵化器生态系统,创业企业渡过疫情冲击和企业生存的双重难关,推动孵化器实现高质量发展,促使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助力我国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设。

注释:

1)除其他具体说明,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各年份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经济指标。

猜你喜欢
孵化器科技服务
科技助我来看云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科技在线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科技在线
孵化器清场
科技在线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基于DEA有效性分析的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以西部地区30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为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