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管理

2021-05-25 06:45大月博司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价值链绩效评价指标

万 涛,大月博司

(1.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2.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学术院,日本东京 169-8050)

1 文献综述

创新绩效往往是指,企业在采用新技术后价值的增加使其业务量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1]。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通常由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组成[2]。创新绩效主要用于评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和影响[3]。相关研究中,对创新绩效的解释侧重于创新成果的绩效、整个创新过程取得的成果,以及创新活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4]。

目前有关创新绩效的研究大多以组织和区域为主体,从宏观角度对促进整体创新绩效提升的政策进行探讨,对于微观个体层面的创新绩效提升策略仍显不足。而企业的创新因为涉及到许多方面,从而可以划分为进程创新和成果创新。Choi 等[5]指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包含责任感、忠诚度、遵纪守法、积极主动性、诚实、合作精神、领导才能和工作业绩等。Stephan 等[6]提出,对从依赖创意的产生到成果的促进发展,再到最后创新成果实现的创新全过程,应该分别从创新意愿、创新行为和创新结果3 个类别进行分类和衡量创新绩效,并提出了创新绩效管理模型包括创新成果绩效和创新过程绩效,但是没有一个完善的操作方法加以支撑。朱焱等[7]建立了基于价值链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包括价值的创造、价值的评价和价值的分配。彭伟辉[8]进一步提出了包括价值计量、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完整的人力资本价值链在生产力研究中的模型。由于科技创新团队是企业的重要资本,团队成员的素质、数量,研究活动的组织和科技成果的取得等,是企业研发规模、研发实力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企业创新的综合能力,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成败的关键[9]。因此,本研究以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构建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管理体系。

2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指标构建

2.1 价值链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

Porter[10]最早提出生产活动都可以通过价值链来表现,其价值链理论研究较偏重于以单个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可能的连接,以及企业从中获得的竞争优势。而现有的研究主要将价值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是指产品的创造及其销售、运输和产品的售后服务等各种活动,而支持性活动则是指通过提供采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企业范围内各种职能来辅助基本活动。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对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起到辅助作用,而且支撑着整个价值链。企业的完整的价值链是一个在跨越企业边界的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所有相关作业的一系列组合。完整价值链分析就是,核心企业将自身作业成本和成本动因信息与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的作业成本和成本动因信息联系起来,共同进行价值链分析[11]。价值链分析要求企业能够准确辨别其价值环节,甄定企业创造价值的工作项目。之后,有研究将价值链分为企业内部价值环节、本行业价值环节和竞争企业价值环节:通过企业内部价值环节分析来实行工序重组,以此削减成本;通过竞争企业价值环节分析来对比优势劣势,积极学习借鉴;通过本行业价值环节分析来探知自身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完成供应商的联合与沟通。如罗良清等[12]的研究认为在工业价值链中,生产环节的附加值比研究与开发和服务环节的产品附加值要低;李妍婷[13]认为价值链是一个动态的创造利润的过程,由于各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作用的,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业务的流程,因此价值链管理得以在国内部分大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新技术作为价值链中的一环,在不断的创新中使得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同时,当科技创新团队人员在价值链中削减低效率和无附加价值的工作时,就会提高创新绩效。所以,保证价值链的各环节有效和实施有效的创新绩效管理,打通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人才工作脉络,能够提升科技创新团队研发水平和创造力。

2.2 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围绕技术创新过程和结果的考核与绩效评价能够增加科技创新团队的竞争力[14-15]。姜滨滨等[16]、黄亮等[17]提出,创新绩效评价是指,针对科技创新团队的有关创新的工作内容、创新的经营和发展、技术创新的方式、创新带来的效果等的综合评价,激发团队成员采取实现科技创新团队战略或者目标的行为。技术创新作为促进企业经营利润又好又快提高的重要环节,在对员工进行创新绩效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上具备调度作用,因此有研究提出可以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和驱动因素上构建组织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技术创新目标绩效进行管理,以及对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18]。早期对科技创新团队创新方面的评估侧重于直接的创新绩效,如研发投入和最后结果,例如Christensen[19]将研究和开发活动分为3 个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以企业研究和开发活动的特点为基础,将企业创新投资分为两个主要方面:研究和开发投资以及与研究和开发无关的投资,并结合研究和开发人员的不同工作角色,具体地将投资分为不同的方向;Janssen 等[20]从创新能力维度评价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绩效,所关注的是如何从教育角度促进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成长。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对科技创新团队创新方面的评估内容更加注重对研发人员投入和创新生产的成本效益进行全面分析,而且评价范围也从明确的直接领域扩大到隐含的间接领域。

在企业创新绩效管理方面,以往的研究基本都偏向于创新成果绩效,对创新过程绩效重视不够。创新过程绩效能够体现出企业对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视程度,如果不重视创新过程,势必会使科技创新团队积极性降低,从而使得企业技术创新落后,最后导致企业利益受损[21]。良好的创新绩效必须通过优秀的创新管理过程来保证。因此,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客观评估,应当辅之以对创新过程绩效的评估,以反映科技创新团队技术创新的长期发展潜力和潜在绩效[22]。以往的研究往往构建以产品创新为主和以创新过程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所包含的要素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以产品创新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表2 以创新过程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在进行创新绩效指标研究探索中,一部分能够进行定量描述,而另一部分只能定性描述,并且不同部分的指标所占创新绩效比率也不同,分析的时候需要结合科技创新团队实际情况。本研究结合科技创新团队的具体情况,采用指标分类的方法计算各类指标,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绩效进行分层研究。在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的时候,不能只偏重于创新成果绩效,而对创新过程绩效视而不见,对科技创新团队应该做到创新绩效的相关评价重视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在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同时提高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

3 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管理

3.1 影响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的因素

创新绩效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建构,而且目前仍处在研究初期,还没有得出一套完整的创新绩效管理体系。虽然有很多的因素能够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但是不同的行业需要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下面是结合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情况,列举出一个最为影响其发展过程的产品研发生命周期。研发产业的创新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需要经历5 个阶段:研究期、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落后期,如图1 所示。产品(技术)在研究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利润处于负值即亏损状态;在发展期,利润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当到达成熟期时,利润和销售量都处于顶峰;但是过了成熟期之后,利润和销量都开始不断下滑。在落后期,企业就应该考虑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来维持利润和增加销售,通过掌握第一个更新换代的产品来快速占领市场,但是如果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过早,就会对旧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那么企业的新旧产品也就无法最大化地占领市场份额,发挥新、旧产品各自的功能,因此,要求科技创新团队对于新产品(技术)的市场投放时间做到恰当和及时。

图1 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趋势

3.2 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模型构建

以下以层次分析法作为工具,并针对科技创新团队的独有特征,以此来研究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管理。通过计算获得需要用到的判断矩阵,基于价值链视角对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创新绩效进行研究。

3.2.1 指标设计与研究方法

创新价值链的主要结构如图2 所示,但是它是以企业为研究对象,而本研究是以研究团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结合文献研究,本研究制定了以下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绩效指标,如表3 所示。

图2 创新价值链结构

表3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研究方法以科技创新团队的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层次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进行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评价管理。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影响创新绩效因素的指标权重,并进行分类比较,构建出判断矩阵。

3.2.2 研究过程

以创新知识获取过程的创新能力为例,结合科技创新团队的实际情况对定量指标进行计算,由1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技术专家、10 名来自不同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10 名来自不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10 名来自不同高校的教授,对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应变能力这4 个指标进行评分得到权重集合,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由上述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对科技创新团队的这4 个指标打分结果进行计算,构建判断矩阵如下:

步骤一:使用求和法算出Y1的特征向量。表示如下:

归一后得到:U1=[0.14,0.27,0.31,0.28]。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CI=(4-4)÷(4-1)=0,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查找对应的一致性指标,得出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查表,如表4 所示。

表4 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判断矩阵对应一致性指标

计算相对一致性指标DR=DI/RI=0<0.1,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得到Y1 的权重为:U1=[0.14,0.27,0.31,0.28]。

步骤二:构建单因素评价矩阵。根据每一个因素的满意程度,运用专家调查法得出估计数值,得到单因素评价集合如表5 所示。

表5 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评价集合

步骤三:构建单因素模糊矩阵。矩阵如下:

步骤四:模糊评价。运用模糊矩阵对权重集U1和单因素评价矩阵G进行计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集如下:

步骤五: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对评价集X进行量化处理,然后每个指标赋值100,评价小组进行重要性打分,4 个指标依次得分如下60 分、55 分、50 分和65 分,则Y1的综合评价集得分为:

3.2.3 知识获取过程其他指标评价

用同上方法,创新行为和创新贡献两大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知识获取过程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3.2.4 创新产出过程指标评价

用同上方法,创新产出过程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如表7 所示。

表7 科技创新团队创新产出过程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3.2.5 整体创新绩效评价

对上述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进行赋权处理(见表8),得到最终评价结果如表9 所示。

表8 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评价一级指标综合评价

表9 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综合评价

3.2.6 总体

为了更直观地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绩效水平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划分标准如表10 所示。

表10 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水平等级划分

由表9 可以看出,即使科技创新团队在创新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分最高,但是从表10 中可以明确看出,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创新知识产出能力处于一般的位置,并且其他各指标均位于较差的等级,说明科技创新团队在技术层面缺乏新技术的注入,在技术能力方面也缺乏进一步的创新提高,表明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绩效不够好,只注重于创新成果绩效的考评,并没有关注创新过程绩效的考评。由此可以反映出,科技创新团队的总体创新效率低,原因在于创新过程没有得到组织的高度重视。

3.3 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分析与讨论

运用层次分析法将科技创新团队的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比较,并通过围绕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因素的分析发现,影响技术(产品)研发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认为,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需要重视创新绩效对于自身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及传统创新绩效评价存在的弊端,同时也需要重视对新技术与新管理模式的学习和推广,使得团队成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重视对自身价值链的分析和设立明确的研发目标。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数不胜数的内外部困难和挑战,科技创新团队要善于运用价值链分析理论,在分析和总结自身现有资源和能力基础上,罗列资源利用和分配情况清单,从而做到对现有资源的全面分析和宏观把控,从根本上促进团队的资源配置和管理结构优化升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团队利益损失;组织学习其他相关科技创新团队在运用价值链分析解决问题时的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分析凝练研发方向和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在价值链分析的帮助下,对团队的创新绩效考评模式进行改进完善,建立价值链分析责任制,在内部设置专门部门或专门负责人,并将相关工作成效纳入相应的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中,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对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应用,以及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创新绩效水平提升。

4 结论

科技创新团队是组织开展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和基石,只有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绩效得到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和经营效益才能得到提高。在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绩效进行研究时,应该同时注重创新过程绩效和创新成果绩效,在对创新成果绩效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对其在创新过程中的绩效过程管理进行评价。本研究对基于价值链的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把问题分成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并将这两个层面进行再次分解,结果表明在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管理中,创新绩效考评往往侧重于创新结果绩效而忽略了创新过程绩效,从而导致团队人员缺乏创新积极性;最后确定分解后的指标权重,通过权重设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使得最终的评价方法更加实用,并形成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管理体系,以促进提高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管理水平和促使科技创新团队在价值链上达到增值的目的。

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问题的研究非常复杂,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才能正确解决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仅仅针对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今后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数据化的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链绩效评价指标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