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评《校企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2021-05-25 06:45杨梦飞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创新型创造力校企

书名:《校企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覃庆华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6371-4

出版时间:2019 年7 月

定价:48 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制造业也加快了更新和发展,这就要求我国制造方面的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都需要有一定的提升。2015 年,我国实施了“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纲领——“中国制造2025”,在此纲领引导下,国家对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由覃庆华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校企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一书,基于国家关于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着重探讨了当前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拓展了我国创新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创新教育相关理论的范畴,对开展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校企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介绍此项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介绍此项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第三章架构出了校企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影响理论的模型。第四章主要提出该项研究的相关设计思路与研究假设。第五章主要介绍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样本测试的相关原则与标准。第六章为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第七章和第八章的主要内容为检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各方面影响。第九章则阐述了该项研究整体的结论并作出展望。

2019 年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强国的重要举措,同时还强调了要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尤其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更助推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在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力量参与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必然性。在当前国内市场经济体系下,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战略举措,且此举具有较大优势。本书作者指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优化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结构。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主要是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而社会企业力量占比较小。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同时有助于减轻政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财政负担。二是企业力量参与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将会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且通过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将会迎来更多发展机会,从而进一步扩大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

“中国制造2025”纲领提出后,我国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目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订单式”模式。“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指的是企业和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签订用人订单,学生毕业后即可进入企业。该模式特色在于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并且采用“产学结合”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该模式下,高校主要在校内为学生提供理论教育,同时学生还可在合作企业内接受实践教育,也就是说,该模式下学生在就读期间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历有机结合起来。该模式特色在于校方和企业通力合作,通过双向介入的形式整合教育资源,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运作型人才。三是“4+1”模式。“4+1”模式指的是学生在高校就读三年后,剩下的一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学习。该模式下,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的培养主体为院校,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以实习、调研、实验等实践环节为辅。在企业的一年主要以实际工作为主,即顶岗实习,同时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完成毕业设计。

虽然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整体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校企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一书以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为切入点研究了校企合作模式,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创新型创造力校企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