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评《新媒体视阈下基于VR 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05-25 06:45刘玲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智化教学资源思政

书名:《新媒体视阈下基于VR 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于丽丽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7011-9

出版时间:2020 年7 月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新兴技术和理论的出现必然会对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活字印刷技术、青霉素的发现等。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信息化、数字化等理论技术快速渗透高校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巧妙、科学利用新兴技术理论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创新探索,提升课程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

由于丽丽著,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20 年出版的《新媒体视阈下基于VR 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在内容层次、研究成果上亮点颇多。该书共六章,作者系统、简洁地介绍了VR 技术相关基本概述及特性、新媒体时代传统思政教育发展困境,将文章重心落在基于VR 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建设、“VR 思政”的学科基础及原则、“VR 思政”的可行性路径等内容上,总体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全书理论前沿、知识点多元,涵盖基于VR 技术的思政教育发展多层面理论和多个经典案例分析,例如VR技术特征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契合性、基于VR 技术的高校思政教育的组织架构、立体化思政教育模式模型,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开展的VR 技术创新思政教学经验等,对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利用VR 等新兴技术实施改革创新具有较高学习、借鉴参考价值。

笔者在2018 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80798)研究中参考了近几年各地高校开展教育改革、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经验和大量数据,借鉴《新媒体视阈下基于VR 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关于思政教学发展、教学创新的独到见解,基于新兴技术其及相关理论渗透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就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融合数字化、信息化等新兴技术理论这一重要路径略作讨论,以期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首先,实现高校课程教学数智化依赖于多学科交叉、互融,思政教学数智化建设可以为多学科融合提供良好条件和实施载体。思政教学数智化建设不仅需要实现技术层面的应用和革新,还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在思政教学数智化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计算机及其应用、信息通信工程、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技术理论,高校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理论优势和人才优势,鼓励计算机及其应用、大数据、教育学相关二级学院和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学数智化建设实践探索中去,以实际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这样一来,既为各专业学生认识、了解、领悟思政教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创造良好条件,也为其进一步理解、运用本专业学科理论知识提供良好实施载体,助力学生夯实专业技能、拓展素质能力。

其次,积极融入新兴技术和理论,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从各地高校人才培养、学术科研成果影响因素研究数据来看,教学资源的多元性、前沿性、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人才培育和科研水平。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与其他人文学科教学实践相对独立,而且与新兴技术、理论融合建设也多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合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和理论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之路,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应当积极、切实探索思政教学数智化方法和策略,积极承担起自身职能。在教学资源平台数智化建设方面,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相关教学资源的整合、梳理,例如多媒体素材、课件、题库、网络课程、文献资料、经典案例、常见问题及解答等资源。同时,高校还应注重该平台建设资源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功能使用操作的便捷性,并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模块的创新和开发,进一步提升该平台资源整合的效率,助力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最后,以数智化建设驱动思政课程改革。思政教学数智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将黑板换成网络,而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理论与思政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资源。这就需要高校紧密结合学生学习成长发展需求、自身资源和办学特色,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提升、思政课程数智化教学设计规划、综合性教学机制建设、多学科融合互动教学机制、其他专业学科教学“思政化”等多方面创新探索,为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供良好“土壤”。

猜你喜欢
智化教学资源思政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沙冒智化的诗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沙冒智化的诗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