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的维度分析及改革创新研究
——评《中国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

2021-05-25 06:45杨小丽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城乡理论

书名:《中国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

作者:李欢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0857-2

出版时间:2020 年1 月

定价:98 元

公平、公正一直都是人们关心的话题,而教育公平一直以来都广受国内外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方面的研究甚多,而关于特殊教育均衡的研究甚少。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部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欢的著作《中国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一书是对这个薄弱领域的重要探索。笔者在开展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西南地区高等特殊教育供给现状调查研究”(CJF160019)、四川特殊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我国特殊教育研究生教育供给现状调查研究”(SCTJ-2016-B04)、乐山师范学院学科重点建设项目“西南地区高等特殊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WZD022)研究过程中参阅了此书,受益匪浅。纵观全书,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该书一共7 章。第一章为背景意义篇,主要阐释该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第二章为理论演绎篇,论述了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教育平等的内涵、历史发展与理论体系,并梳理了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为指标体系篇,参考了诸多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献,介绍了教育均衡测度的方法,并罗列了测量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第四章为实证分析篇,通过近十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数据,探讨我国特殊教育城乡均衡度,重点分析了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间、城乡间、新旧学校间的均衡发展状况和差异。第五章为现状调查篇,通过西部地区十余省市自治区105 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省区间、城乡间、新旧学校间的差异。第六章为案例分析篇。第七章为反思提升篇。由此可见,全书从理论分析到实践调查,从案例研究再到理论提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第二,理论创新、贡献突出。该书较为深刻全面地阐述了教育平等、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内涵与关系,重点分析了教育均衡理论体系,详细论述了翟博提出的教育均衡指标体系,并对有关教育均衡、特殊教育均衡的文献进行了述评,归纳了国内外现有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结合国内有关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结果,博采众家之长,理论创新,丰富了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创造了特殊教育均衡发展阶段理论,构建了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发展了我国的特殊教育理论,为我国特殊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多维分析、论证充分。该书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就业统计年鉴》中挖掘出大量的数据,运用标准差、方差、极差、极差率、差异系数、广义熵指数等方法,从作者自创的特殊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中选取3 个维度、7 个二级指标、13 个三级指标,展现了2006 年至2015 年十年间我国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状况,重点考察了2006 年至2015 年十年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特殊教育的差距。作者还借助城乡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在校生比、高中生比例、毕业率4 个评价指标,分析其均值、标准差、差异系数,测量了2006 年至2015 年十年间中国特殊教育城乡间的均衡度。同时,作者又选取入学率、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建筑面积、师生比、毕业率5 个指标,通过广义熵指数来测量我国特殊教育的均衡度。

第四,调查深入、建议深刻。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专门对我国西部地区进行了调查,考察了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条件,宏观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省区间、城乡间、新旧学校间特殊教育发展的差异。为了掌握更多微观方面的数据,也为了进一步丰富教育均衡和特殊教育均衡的内涵,作者还了解了融合教育在C 市16 个学校的开展情况,并对城乡融合教育环境、融合教育教师接纳方式、融合教育教师教学设计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精准扶持、提升中部、东部引领、完善政策、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等深刻建议,可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特殊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该书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深入的问卷调查、细致地观察访谈、多维的分析测量,全面考察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均衡度,发展与延伸了教育均衡理论,完善与创新了特殊教育理论,对我国甚至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城乡理论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