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融入体育精神教育信息化创新探索
——评《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与信息化发展研究》

2021-05-25 06:45李玉娇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质思政

书名:《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与信息化发展研究》

作者:马腾、孔凌鹤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208-0068-6

出版时间:2018 年5 月

切实深入探索各学科教育教学之间互通互融、渗透浸润教学创新的方法和路径,对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体育课程教学在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及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切实探索二者交叉、融合教育教学之策略和方法,有利于构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新格局、新体系。

由马腾、孔凌鹤著,中国商业出版社于2018 年出版的《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与信息化发展研究》一书主要研究了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两个课题,发展和改革作为重要关键词贯穿全书。该书先系统介绍了体育教学基本理论、总体改革发展现状,接着客观剖析了影响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各个要素,最后细致、深入地探讨了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全书结构合理清晰、由易到难,便于读者理解全书核心主旨;用词简洁精炼传神、生动活泼有趣,具有一定可读性;知识点丰富、多元,且紧扣当前体育产业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具有一定时代性、实践性、系统性、科学性、发展性。该书可供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改革探索、多学科融合教育探索、素质教育创新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供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研究等相关工作者借鉴。

结合高校教育实践及教育发展方向,并参考《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与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关于体育信息化发展、教学创新的独到见解,在大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化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思政教育理念,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及时更新、创新思政信息化教学理念

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的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时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体育精神是体育的灵魂,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有着积极导向的作用,加强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不仅能显著提升其参与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还能磨练其意志,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从本质上来说,现代大学生体质健康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质、体能,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意识、道德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说,体质健康教育本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与思政课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完全统一,探索体育精神教育融合思政元素具有明显科学性、可行性。高校应借助思政教育的理论优势,有机、创新融入体育精神教育教学实践,及时更新、丰富、完善、创新体育信息化教学理念体系,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方面,明确体育精神教育思政化、信息化教学定位,充分挖掘思政教育与体育精神教育之间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在体育精神教育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师、创新等要素层面实施思政整合,以知识结构、价值结构形成合力共同发力,以体育精神教育理念推动价值引导,以高校资源、人才优势推动高效化融合机制建设。

其二,加快体育精神教育信息化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纵观信息化教育理念、模式在广大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渗透,可以发现信息化教学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建设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精神教育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加快自身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提升体育精神教育实践的灵活性、趣味性、多元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教育学习、训练的热情。同时,高校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体育精神教育的辅助和延伸,积极融合思政教育理念,开辟、拓宽体育精神教育的“第二平台”,以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对体育精神、体质健康、自身职业发展的更深认识。此外,教师在该环节中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功能,帮助学生正确、客观看待得失成败,助力学生形成良好、正确价值观。

其三,构建多元、灵活评价体系

在多学科融合、信息化理念融入的推动下,体育精神教育实践形式更加多元,因而需要切实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多元、灵活、科学的评价体系,为高校多学科融合教学、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该体系应当包含体育精神教育实践中的多个主体,例如思政教师、体育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辅导员以及社会资源代表等;由于思政课程理念对体育精神教育实践的影响是不可定量的,该体系评价应侧重定性;评价指标应多元化、多维化;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质思政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