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融入中职保安专业防卫技能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21-05-26 16:33牛彪朱锋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中等职业教育

牛彪 朱锋

摘要:保安防卫技能是保安员必备的安全防范技术,是保安专业基本专业技能之一,而传统武术修身养性、防身健体的功能特点能够很好地契合防卫技能训练的需求。开展传统武术融入防卫技能教学的实践,还存在教师能力、学生基础、教学实施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推行“一校一拳”模式、构建新型师徒制、推进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等策略可以有效推进实践的开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传统武术;保安专业;防卫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03C-0061-0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保安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保安人员所面临的职业环境也更加复杂。在国家大力推进武术进校园的背景下,开展将传统武术与保安防卫技能教学相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对保安专业防卫技能训练引入传统武术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策略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一、开展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武术专业教师匮乏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是当前学校开展武术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对学校教师的调查,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专业教师在高校时均通过选修等方式接触过武术教育,但由于传统武术博大精深,高质量的武术专业教学有赖于教师规范准确的示范和通俗简明的讲解,没有武术专业背景的教师很难胜任教学工作。另外,在保安专业防卫技能训练中开展传统武术教学,不仅仅是传统武术套路的教学,而且更重在防卫和技击实战技法的训练,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专业教师能力不过关、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安专业武术教学的开展。

2.学生武术素养不强

中职保安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于中考招生,受到学习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学生有习武经历的不多,普遍存在对武术接触较少、兴趣不高、基本功较弱的问题。以学校保安专业学生为例,根据问卷调查(见表1),仅有7%的学生有过练习武术的经历,有52%的学生不喜欢上武术课,只有20%的学生喜欢上武术课,其他学生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对武术课的认识上,有64%的学生认为,武术动作复杂难以掌握,有15%的学生认为武术课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的原因首先是武术动作难度大、套路复杂,其次是教学方式的单一和粗放导致学生缺乏习武的兴趣。而在对武术课的建议方面,有25%的学生希望提高训练的实用性,有46%的学生希望教师要有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

3.教学实施环节薄弱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中职保安专业的防卫技能课程突出实战技能,如擒拿控制、防夺凶器、徒手带离、捆绑带离等,而传统武术则注重修身养性和动作套路的修习,二者在学习要求和内容方面有明显差异。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把防卫技能训练当作体育课组织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过分注重体能训练和动作套路练习,讲解、示范、模仿、辅导、练习的教学过程枯燥单调,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松散,不具备传统武术“师徒”关系的紧密性、传承性。而传统武术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只有依靠师父的经验和智慧去教授弟子,弟子通过反复练习和感悟,才能使拳术招式、技法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1]。第四,在实训实习环节,不论是保安行业还是传统武术都显得非常小众,保安专业学生社会实践需要的资源缺乏,比赛与交流的机会不多。地方文化和教育部门在这些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项目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学校可以整合和利用的资源有限。

二、开展实践采取的主要策略

1.优选地方传统武术资源,推行“一校一拳”模式

“一校一拳”模式是指学校在开展武术教学的过程中,以一种拳为教学重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武术中的门户之见、宗派之分,由于这种方法推广的是当地带有一定文化特色的拳法,更容易在校园推广实施,为本地学生所接受[2]。首先,通过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学校与地方武术资源优势,梳理传统武术套路和技击技法,对照防卫技能教学要求整合拳法套路和技击动作要领,编制校本教材,突出武术的实用性和攻防技击性,加强教材的创新与运用,打造符合保安防卫技能教学需求的校本教材[3]。其次,充分依托地方武术协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本地区及周边各级各类武术、散手比赛,以赛促练,对取得佳绩的学生予以表彰,培养学生对武术专项技能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

2.弘扬师徒传承优秀文化,构建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

传统武术师徒制是师徒双方聚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和权利义务,以传习某种技艺为纽带而组成的一种社会活动的方式[4]。开展实践研究应发扬“武术师徒制”蕴含的优秀文化精髓,积极吸纳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有益元素,探索适合中职保安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第一,通过与武术学校合作开展武术专业教师、教练的交流、聘用,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师生结对、以老带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纽带联系,构建教师与学生、教练与学员、师傅与徒弟多种类型的复合关系。第二,实施“精英化、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促进传统武术师徒式教育与学校现代教育融合,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第三,建立合作学校间学生的交流机制,利用每日晨练和实训课等时间组织学生与武校学员一起生活、训练、比赛、展演,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传统武术文化氛围,体会修习武术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忠诚勇敢的职业精神。

3.参照1+X证书试点方案,推进武术段位制进校园

武术段位制是国家体育总局设立的一项以广大武术锻炼者为对象,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的等级制度。参照1+X证书试点方案要求,将武术段位证书列入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考评项目。首先,密切联系合作武术学校,整合师资、训练场地等资源,向省武术运动协会申报中国武术二级段位制考评点,成立学校武术段位制工作管理机构,负责武术段位制评审、授段及晋段工作[5],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段位制考评,将武术段位制评定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其次,依据武术段位制试点工作方案,将武术段位制考核内容及要求纳入到课程标准中,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利用武术段位的晋升机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训练动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

三、开展实践取得的主要成效

1.传统武术的融入促进了保安专业防卫技能教学成效的明显提升

学校在深入开展校校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力地保障了专项技能训练的实效。地方特色拳种的引进和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的防卫技能提质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保安职业的认可度和归属感。复合的训练环境和丰富的赛事交流活动,提升了学生防卫技能运用的实战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拓宽了职业的选择方向。有些学生凭借武术专长升入了本科院校继续深造,还有些学生进入随身护卫等社会特殊需求行业,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2.“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促进了传统武术与保安防卫技能教学的深度融合

基于传统武术“师徒”关系构建的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师生关系纽带,学生在与自己关系更为密切的“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将武术素养、职业素养有机地融入防衛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综合职业能力有了全面提高。这种亲密的“师徒”关系也将学生、教师和学校更加长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建新.武术师徒制传承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2).

[2]王爱琪.略谈武术进校园推广模式的多路径[J].学周刊,2017(33).

[3]林滢.论健身武术在中职学校中的教育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21).

[4]周伟良.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J].学术界,2007(1).

[5]王国成,高亮.学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的优势与策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3).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中等职业教育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
传统武术在校园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系统解析
挖掘 推广 融入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