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2021-05-28 07:05李秀霞崔永静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长春市吉林省城镇化

李秀霞 崔永静 郭 琴

(1.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2.酒泉体育运动学校 甘肃酒泉 735000)

本文选择吉林省九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研究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度情况,为吉林省城乡关系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腹地,地跨东经 121°38′~131°19′、北纬 40°50′~46°19′之间。截至2019年末,吉林省总人口2690.73万人,下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根据地形可以划分为东部山地地形区包括通化市、白山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部丘陵地形区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和辽源市;西部平原地形区包括白城市、松原市和四平市。由此造成吉林省资源分布空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以及城乡差异巨大。

(二)数据来源。以吉林省的九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数据分别来源于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吉林省统计年鉴》和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

二、评价指标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选取。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主要是人口职业的转变。因此,本文从人口、土地和经济三个方面选取指标。首先在人口方面,主要反映了人口向城镇聚集情况和城镇人口生活水平,具体包括人口城镇化率、人口经济情况和城镇就业人数等;其次在土地方面:主要反映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具体包括了建成区面积、建成区经济密度和建成区人口密度;第三在经济方面:主要反映了城镇居民的经济状况和城镇经济结构,具体包括城镇人均GDP和产业结构。

新农村发展水平是农村生产和生活进步的综合评价。因此,本文从生产、生活和经济三个方面选取指标。首先在农业生产方面,主要反映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具体包括机械动力投入、作物多元化水平和机耕面积比重等;其次在农民生活水平方面,主要反映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具体包括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用电量;第三在在农村经济方面,具体包括单位面积农业产值和农村劳动生产率。具体吉林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本文在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具体步骤为:

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主要功能就是消除变量间的量纲关系,从而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法。由于上述指标存在着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正向指标采用公式(1),负向指标采用公式(2)进行计算:

第三,把好食物关。忌用冷冻、不新鲜的食物喂养龟苗,因为龟苗的肠胃比较脆弱。如果采用冷冻的食物,喂龟前将食物彻底解冻到常温后再投喂。龟苗喂食频率和喂食量可以少食多餐。

计算第i年第j个指标值的比重:

计算指标信息熵:

信息冗余度:

指标权重计算:

式中:Xij表示第i个年份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max(X)j和min(X)j分别为所在年份中第j项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k=1/lnm,其中m为评价年数,n为指标数。结果如表1所示:

式中:X’ij为指标无量纲化数据;Sij为城镇化或农村发展水平指数;Wi为指标权重值;n为指标数。

式中:C表示协调度;UI表示城镇化水平;RI表示农村发展水平;C的取值范围介于0到1之间,C值越大表示越协调,越小则越不协调。

参照已有研究成果[23],将协调度划分为四种类型:低水平协调(C∈(0,0.4]);中度协调(C∈(0.4,0.5]);高水平协调(C∈(0.5,0.8]);极度协调(C∈(0.8,1])。

三、结果分析

(一)时间分析。利用协调度模型,对吉林省九个地市(州)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测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评价

由表2可知,虽然吉林省9个地市(州)2009-2019年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发展水平指数呈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从协调度模型计算结果上看,吉林省九个地市(州)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发展的协调关系处于中度协调。且除了长春市和吉林市外,其他地市(州)协调度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2010年吉林省提出推进长吉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使得长春市和吉林市在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共同发展,成为吉林省人口和经济最为集聚的区域。

(二)空间分析。

1.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特征。2009年,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中除长春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为高水平外,其他城市均处于中、低水平,长春市和白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分别为0.446和0.069,二者相差6.46倍。2014年,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有所减小,长春市和白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由原来的6.46倍缩短至2014年的3.72倍,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吉林市和白山市城镇化水平有提高,而且由长春市和吉林市组成双中心开始显现。从区位角度上看,吉林省东中部城镇发展水平要高于西部城镇化发展水平。2019年,吉林省城镇化发展仍以长春市和吉林市为主,其余各市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发展速度缓慢,城镇化低水平地区数量由2009年的6个减少为2019年的4个。如图1所示:

图1 2009—2019年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2.吉林省新农村发展水平空间特征。利用ArcGIS软件,将吉林省农村发展水平分为低、中、高三种类型(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吉林省农村发展水平有所发展,但发展水平仍较低。高水平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农村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根据吉林省新农村发展水平计算结果显示(表2),吉林省农村发展指数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分别为0.156、0.321、0.379,十年间增长了0.223。2009年农村发展指数处于0.093至0.285之间,最高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低为长春市,相差0.192;2014年发展指数处于0.239至0.489之间,最高为白山市,最低为白城市,相差0.25;2019年发展指数处于0.299至0.577之间,最高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低为白城市,相差0.278。各市农村发展水平指数随着年份的增加逐渐增大。

图2 2009—2019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

3.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协调发展空间特征。根据表2的结算结果和协调度模型划分的原则,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发展建设协调情况如图3所示。除2009年长春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农村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协调外,其他城市均处于中度协调。主要因为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处于低水平,同时农村发展也处于低水平发展;中部地区城镇化处于高水平发展,但农村发展却处于中低水平;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中高水平,而农村发展却处于高水平。

图3 2009—2019年吉林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度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吉林省新城镇化水平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现象。吉林省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发展后续动力不足,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发展增速最高的为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缓慢。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在人才方面,吉林省的人才大多数集中在长春市和吉林市,人才分布的不均衡,成为制约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政策方面,由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实施,使得长春市和吉林市二者联系更加密切,以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的双中心集聚特征开始显现。

2.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低水平,各地级市之间差距较大。东部山区农村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吉林省东部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远低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吉林省中西地区作物种植单一,而吉林省东部地区由于复杂的地形条件导致当地农业生产多元化,单位面积农业产值和农村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使得吉林省东部地区农村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

3.从整体上看,吉林省新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吉林省西部地区条件相对较差,城镇和农村发展都相对缓慢;中部地区农村中的各种要素向城市流动,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愿意回归农村,造成农村老龄化人口严重,农业发展滞后,农村发展相对缓慢;东部地区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城镇人口高于农村人口,因而造成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发展相对较好。

(二)建议。

1.提高吉林省东西部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是提高城乡协调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减少对传统的重工业、资源型产业的依赖,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化的服务业。

2.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发展。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三省时指出科技和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想要促进农村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农业科技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应积极鼓励农村求学大学生服务家乡,为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充分发挥城镇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调整产业布局,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战略。同时也要加快农村产业化的调整。

猜你喜欢
长春市吉林省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登泰山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家乡的城镇化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