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几点思考

2021-05-30 06:51时艺雯
艺术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力演奏大提琴

摘要:文章围绕更有效地提高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展开相关研究,论述大提琴的主要特点与音乐表现力的基本概念,并指出大提琴音乐表现力不足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提高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建议。

关键词:大提琴;音乐表现力;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3

0 引言

大提琴在演奏过程中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很好地渲染音乐情感,由此表现作者想要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因此演奏者要在演奏过程当中掌握表现音乐情感的方法。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初学者在学习大提琴演奏时通常会遇到不知道如何提高大提琴音乐表现力的难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初学者渡过难关,促使他们更快地成为优秀的大提琴演奏者,有必要对提高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这一课题进行思考与研究。

1 大提琴的主要特点与音乐表现力的基本概念

1.1 大提琴的主要特点

大提琴是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相较于其他乐器来说,音色方面相对低沉,但这种音色特点使大提琴在演奏当中有很强的旋律性,这一点在一些交响乐中表现非常突出,即一些有大提琴参与的交响乐中,大提琴声部的乐段或者乐句在旋律性上总是非常突出。同时,大提琴的音色还非常丰富,如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发声华丽,好似声乐,而第二根D弦的音色又比较朦胧,富有神秘的美感,这样丰富的音色让大提琴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大提琴本身具有这样的能力,但能否展现出来取决于演奏者),可以充分地展示音乐情感。

1.2 音乐表现力的基本概念

所谓音乐表现力,其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在普遍认知中,音乐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同的乐曲有自身独特的旋律,这种旋律承载了乐曲的音乐性。在大提琴演奏当中,应当准确无误地展现旋律,通过旋律表现音乐,优美的旋律会有很强的画面感,听者可根据旋律想象,这样就成功表现出了音乐。第二,乐曲包含了创作者浓烈的情感,乐曲本身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此。因此,在大提琴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展现这种情感,结合乐曲原有的旋律,让听者想象画面,从听觉上给人带来美不胜收的感受,向听者传递演奏者自身的情感。做到以上两点,演奏者就能很好地提高大提琴的音乐表现力,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两点比较困难,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认知以及纯熟的演奏技巧。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是大提琴演奏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1]。

2 大提琴音乐表现力不足的常见问题

文章以大提琴初学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导致大提琴音乐表现力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风格尚未成型,且风格掌握不够娴熟

大提琴凭借丰富、独特的音色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很多创作者创作了很多大提琴乐曲,而且在创作乐曲的过程中融入了创作者本身的风格。以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米沙·麦斯基为例,他除了喜欢大提琴以外,还非常喜欢古典文化,因此他在创作或者演奏乐曲时会将古典文化的独特韵味融入作品或表演中,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这说明不同大提琴乐曲有不同的风格。在这一基础上,大提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展现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就要充分体现出音乐风格。但大提琴初学者本身就处于学习阶段,自身的演奏风格尚未成型,因此演奏以模仿前人风格为主,同时不少初学者并没有娴熟地掌握前人风格,所以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不足。

2.2 对乐曲作品了解不够深入

乐曲情感是影响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演奏者需要充分了解乐曲作品的内在情感,才能在演奏当中将其充分体现,能做到这一点说明演奏者具备提高大提琴音乐表现力的能力。但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大提琴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都没有事先了解乐曲作品的习惯,相关活动一般是按照曲谱展开,因此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不足。需要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因为初学者没有了解乐曲作品的习惯,也与初学者的乐曲作品情感解读能力息息相关。乐曲作品的内在情感并不具体,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乐曲作品的情感解读成果、解读深度存在差异。初学者的音乐解读能力普遍较弱,不能深入了解乐曲作品的情感,这也是初学者在学习大提琴演奏方法时的通病,因为不能很好地解读乐曲作品的情感,所以即使初学者想要在演奏中有所展示,也会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2]。

2.3 基本功有所欠缺

大提琴演奏者能否在演奏中提高大提琴的音乐表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者的基本功,即乐曲旋律是音乐表现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演奏者必只有准确无误地展现旋律,才能充分表现音乐。但要准确无误地展现旋律,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大提琴演奏技巧,这些技巧就是大提琴演奏的基本功。因此,如果演奏者基本功不扎实,就不能很好地提高大提琴的音乐表现力。大提琴初学者的演奏基本功一般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无法充分提高大提琴音乐表现力是初学者演奏时的常态。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初学者经过长期的训练,依然存在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排除个人天赋等不可控因素以外,这主要是错误的训练方式引起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就是采用正确的基本功训练方式。

2.4 缺乏实践经验

大多数大提琴初学者都没有丰富的实践演奏经验,这种情况会导致他们在实践演奏时出現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长期影响初学者,间接导致大提琴演奏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很好地演奏音乐。如某个初学者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因此开始尝试实践演奏,但演奏结果远低于预期,根本没有展现出训练时的水平,究其原因是初学者上台后内心非常紧张,导致发挥失常,但其本身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因而长时间受此问题困扰,直到其逐渐习惯上台表演才开始好转。又或者一些初学者在尝试实践演奏时没有经验,没有在演奏前做好准备,直到正式演奏时才发现问题,而此时已经来不及调整,这些都会导致大提琴音乐表现力不足。

3 提高大提琴音乐表现力的建议

3.1 风格模仿训练,推动个人风格成型

模仿前人大提琴演奏风格是很好的大提琴学习方法,比较适合初学者。为了提高初学者的大提琴音乐表现力,可以在一开始就让他们模仿前人的风格,这一方式在各类教育中已经非常普遍。要让初学者更好地进行风格模仿训练,以便快速提高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建议各类学校加强文化素养培育。因为乐曲作品并不是孤立的,其与文学、美术、哲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可以将其视作一种文化多元结合体。前人的演奏风格是建立在其个人文化素养、认知等基础上的,因此在风格模仿训练过程中,学校要加强文化素养方面的培育[3]。例如,让初学者充分了解前人演奏风格的形成机制、演奏表演的内涵元素等,确保初学者能够把握前人演奏的风格特征,这样才能很好地进行模仿训练。建议学校开设文化及各类音乐知识相关课程,如音乐赏析课、历史课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流派、不同演奏者的音乐风格。例如,可以在音乐赏析课中以某大提琴乐曲为例,介绍该乐曲创作者或演奏者的流派,强调乐曲演奏的主要风格特点。如《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其创作者是俄罗斯浪漫派的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这首乐曲的主要风格特点为雅致、精巧。

需要注意的是,风格模仿训练并不是为了让初学者一味模仿前人,而是希望初学者能够在模仿的过程中吸取其中的精华,以便形成个人风格,再通过个人风格表现音乐,实现这一点,初学者的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就会大大提升[4]。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初学者自主对前人演奏风格、乐曲内涵等进行分析,同时鼓励他们相互讨论,这样能更好地推动其个人风格的形成。

3.2 培养良好的习惯,提升乐曲情感解读能力

了解乐曲情感是提高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大提琴演奏者在演奏之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成熟的演奏者应当有事先解读乐曲作品情感的习惯,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初学者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即要求初学者在演奏之前对乐曲进行情感解读,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以便得出个人理解。如果存在较大的偏差,教师要予以指正,并且一步步引导初学者深入全面地了解作品的情感。考虑到部分初学者本身的情感解读能力不足,教师要对其加强培养,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即向初学者介绍各乐曲作品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并且介绍对应的演奏方法,这样初学者才能在演奏中逐渐学会正确表达情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5]。

以《杰奎琳之泪》为例,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这首乐曲展现的是创作者对妻子的怀念,因此其旋律道出了无尽的哀思,乐曲有很强的叙事性,就像在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在了解这一点之后,初学者就能慢慢理解乐曲的情感,久而久之,他们解读乐曲情感的能力就会有所提升,而教师对相关演奏技巧的讲解,也能够提高初学者的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

3.3 注意基本功训练的方式方法

事实上,大提琴的基本功训练有很多方式方法,各种方式方法是否正确并没有标准,初学者在训练中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方法,避免采用不合适的方式方法。例如,某初学者在训练大提琴的换把技巧时,总是喜欢脱离乐曲训练,这导致其无法将换把技巧融入大提琴演奏中,极大地影响了大提琴的音乐表现力。正确的换把技巧训练不能脱离乐曲,初学者应当先选择乐曲再展开训练。初学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具体的训练方式,既可以直接尝试整首乐曲训练,也可以按照乐段逐步训练,这两种训练方式都是正确的。

总体而言,良好的基本功是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相关训练必须贯彻在整个大提琴的学习过程中,以便初学者掌握演奏技巧,能够根据乐曲特点演奏,进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技巧的训练要点,并且将训练成果融入乐曲当中,重点思考如何展现乐曲的旋律、情感等,同步进行调整,这能够不断推动初学者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提升[6]。

3.4 多开展内部演奏活动

初学者在学习大提琴时确实很难依靠自己积累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师要给初学者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建议教师多开展内部演奏活动,让初学者积极参与以积累经验。具体的内部演奏活动有很多种,以下列举其中两种以供参考。

学校可以开设校内俱乐部,通过俱乐部形式的课堂将初学者聚集在一起,然后每周(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定期开展俱乐部内部活动,旨在让所有初学者参与表演,并且交换心得、经验。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初学者的演奏技巧,还能帮助他们积累上台表演的经验,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初学者上台怯场等心理问题,以便他们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同时在俱乐部内部活动中,教师要帮助每个初学者做好演奏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尤其是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初学者,他们往往不知道演奏前需要做什么,教师要给予细致的指导,如调整好心理状态、确认手部姿势等。

可以开设一些大型的内部活动,如交响乐表演会、大提琴独奏鉴赏活动等,这些活动相对公开,是真实的舞台表演活动,初学者可以从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但面对真实的舞台表演活动,初学者往往更加紧张,因此教师应当在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帮助初学者做好准备,如帮助初学者熟悉乐曲,或者展开针对性的乐曲演奏训练[7]。总而言之,各式各样的内部活动是初学者积累实践经验的良好途径,也是他们在演奏时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予以重视。

4 结语

大提琴本身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但想要充分发挥出来取决于演奏者自身的音乐风格、对乐曲情感的了解程度、基本功以及临场发挥。因此,为更好地提高初学者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对初学者进行训练,着眼于各个要点进行强化。

参考文献:

[1] 熊国华.大提琴演奏风格“民族化”传承发展道路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610.

[2] 梁冬梅.大提琴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演奏风格民族化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5):110-113.

[3] 迟宇明.提高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思考:评《大提琴学习指南》[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131.

[4] 买买提艾力·阿不都克力木.提高大提琴演奏音樂表现力的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19(20):53.

[5] 赵瑞青.大提琴演奏在交响乐队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7):136-138.

[6] 吴一丹,陈晶.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之五“狩猎”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分析研究[J].北方文学,2019(2):109-110.

[7] 邢彬.深奥且富表现力的音乐语言:漫谈弦乐四重奏及其演奏[J].音乐天地,2012(10):58-59.

作者简介:时艺雯(2001—),女,河南开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大提琴演奏。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力演奏大提琴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如何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