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习作教学的操作策略

2021-05-31 19:27陈菊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习作教材情境

陈菊

习作不是有些教师口中常说的“心中想什么就写什么”,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是心中之意向口中之言转换的过程。当下,很多学生之所以在习作时表达不清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一直都是以教学写作、教学表达知识为目标,将原本充满思维挑战的习作过程,演变成为了简单的告知,学生更多的是以零散的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应有的结构化认知。在统编本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习作过程中,强化习作指导,让学生的习作更有效。

一、激活动力,从命令走向情境驱动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获取的信息進行全面加工的过程,更是学生将自己的身心意识全部投入的过程,是知识与情趣、意志高度融入的过程。从习作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传统的“要学生写”为“学生要写”。教师可以将习作演变成为社会生活中应该完成的任务,并配以鲜活情境。一般情况下,习作可以分为两种:心灵抒发的自我倾吐和与人交流的信息呈现。当学生将习作视为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就能以全新的视角参与到习作学习中来,从而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习作内容进行重新的调整和包装,创设鲜活可感的任务情境。

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为例,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教材内容分成三个方面:首先,教材罗列了包括“登台领奖”“参加赛跑”“参与竞选”“一个人走夜路”等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其次,借助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感知体验: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经历这样的内容时你有怎样的心情?然后直接呈现本次习作的要求:选择一件曾经令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下来,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修改之后再誊写。最后,教材还利用泡泡图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了15个形式丰富的词语和歇后语,以供学生在写作时加以实践运用。这样的编排方式,编者试图运用出示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从而让学生顺势选择相应的事例,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的内心其实并不明朗。

鉴于本次习作所包含的功能与价值,教师就可以相机创设以下情境:学校广播台要向全校学生征求令自己怦然心跳的经历,如果能够入选,不仅可以走进学校广播台,与全校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还会被授予“校园小作家”的光荣称号。

这样的习作教学,将教材中的机械任务转变成为真实而可感的情境,让学生有了更加鲜明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教师要创设与学生认知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提升学生内在的语言实践能力。

二、联系感知,从灌输走向有机建构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面对教材中的习作时,一般都是依照这样的板块展开教学的:阅读教材,指导审题—理解信息,讲解方法—借助载体,出示范文—模仿表达,交流习作—修改完善,誊写作文。在所有的习作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视“讲授方法”为核心,貌似只要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写作。其实,从真正的效果来看,教师一厢情愿地讲授,学生可以说是收效甚微。任何一种语文能力,都不是靠知识堆积起来的,也不是靠教师的讲授就能形成,而是要依靠扎扎实实的训练。这里的练,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练,而是教师基于教材的编排和设定的重点,厘清课文与写作点之后精心提炼出来的。因此,统编本教材不仅仅是在习作中设置了表达任务,还在随文练笔、初试身手中设置了不同指向、不同程度的训练要求。教师要基于教材编排的原则,对单元的体系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对所掌握的知识信息、语文要素进行全面的建构。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其语文要素是:“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为此,这个单元所设置的习作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从单元要素到单元习作,内部之间有着鲜明的一致性。为了达成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能掌握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能力,编者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这四篇示范性的课文,就为学生完成习作提供了参照和借鉴的资源。在这个单元的“初试身手”中,编者设计了六个与主题相适切的题目:《好斗的公鸡》《都是淘气惹的祸》《闲不住的奶奶》《忙碌的早晨》《欢声笑语满校园》《那些温暖的时光》。

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可以尝试以单元整体的视角,积极建构教学资源,设计这样的练笔层级:首先,紧扣精读文本的经典性,让学生随文练笔。比如《夏天里的成长》为了凸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就大量运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内化和迁移这种表达方法。其次,借助“初试身手”中所罗列的主题,从两篇文章中学习习作方法,学习紧扣中心选择素材、合理布局的意识,并以小标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选材意识和布局意识。有了语言的积累和结构意识的支撑,教师再相机指导学生展开单元习作的学习,并紧扣习作例文进行实践和迁移。

纵观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并没有将视野完全局限在某一篇习作中,而是放眼于整个单元,从单元整体建构的角度设置了三个层级的教学体系:随文练笔,重在关注习作语言;初试身手,重在关注习作素材和结构;单元习作,重在从整体上关注文本内容,推动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整体把握,从零散走向有序层级

传统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习作内容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无论是素材还是主题,亦或者是训练的要求,都是以零散的状态呈现的,所以很多教师都会不自觉地就题教题。而统编本教材最大的特色就是编排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为此,教师不仅要关注习作的要求、关注习作所在单元的整体编排,更要从整册教材甚至是整套教材的角度出发,明确单元习作的整体性表达,促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如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八单元这四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与事情相关,但每一个单元所指向的具体价值点是完全不同的,呈现出鲜明的从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过程。如第四单元就要求写一个故事,其关键的训练点就是想象,旨在展现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第五单元在写事情的要求上,就不能完全停留在原始的层面上,而是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第六单元虽然在硬性要求上与第五单元较为相似,但其所要关注的是游戏内容,涉及到对游戏规则的穿插以及参与游戏过程、感受的描写。第八单元所写的也是一件事情,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具体事情的流程,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写清楚过程的同时,多尝试运用叙述的语言和深入细致的描写。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师本着教学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结和融通意识,要以统整和联系的视角关注单元习作内容。第八单元的习作虽然是最有难度的,但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固有的层面上,而需要放眼于整册教材进行体悟,以联系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学情,并明晰这次习作所着力指向的内容。在具体指导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重点设计在抒发感受上,先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然后再相机指导,让学生在顿悟中提升习作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顺应统编本教材的编写规则,从整体入手,梳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和联系,从而提升习作教学的整体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能仁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习作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