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防控管理在预防院内流感中的作用分析

2021-06-02 14:52靳华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病毒学流感病毒流感

文/靳华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指由甲、乙、丙三型的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中国以冬春季最为常见,患者大多以乏力、头痛、高热、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查阅相关调查数据可知,5岁以下,65岁以上人群、孕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是感染流感的高危人群。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曾预估,全球每年的季节性流感重症病例为300-500万,其中有29-65万人因此死亡[2]。我国属于人口大国,每年季节性流感高峰时段均有大量病患到基层医院门诊就诊,高密度的就诊人群与人员流动无形中提高了院内流感的传播力,虽然当前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均设有发热门诊,但由于患者就诊意识薄弱、医院预检分诊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影响到整体就诊率,因此,需要医院结合相关流感防控管理条例和自身实际采取有效地院内流感防控管理措施,以最大程度避免院内流感的发生与传播。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流感防控管理对院内流感的预防作用,具体研究结果阐述如下。

1 基础资料及管理方法

1.1 基础资料

对我院发热门诊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80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归入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和观察组(2019年7月~2019年12月)两个研究组别,每组患者例数1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15-68岁,年龄平均(41.63±5.84)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高中与中专:大专及以上=35:76:29。观察组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16-70岁,年龄平均(41.73±5.46)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高中与中专:大专及以上=32:74:34。组间资料对比,P>0.05。纳入条件:①所选患者均符合流感相关诊断标准:体温≥38℃并伴有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②所选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且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剔除条件:①合并存在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凝血系统或免疫系统障碍的患者;②合并存在认知障碍、精神分裂、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患者;③治疗配合度极低或中途脱落研究的患者。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卫生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在医院内科门急诊、儿科门急诊设立发热门诊,并将发热门诊收治的流感患者收归至预先设置好的2个隔离病房内进行集中治疗与护理。

(2)医院在设立隔离病房的基础上于挂号、收费、药房等窗口增设流感患者专用通道。

(3)负责流感防控的责任医护人员需每日召开例会以汇报当日院内流感具体情况。

(4)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密切接触的前后均需应用75%酒精消毒双手,并全程佩戴口罩。

(5)每日患者诊疗活动结束后需及时应用2000mg/L过氧乙酸喷雾剂以消除空气中存在的流感病毒。

(6)对住院流感患者给予退热、止咳等基础治疗措施的同时积极应用抗病毒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流感防控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1)扩大口罩应用范围:派专人每日对医院所有流感检查与防控的场所和科室工作人员派发一次性医用口罩,并要求他们每日佩戴和保证佩戴方式正确。

(2)加强病患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医院大厅设置专门的流感服务站,由专门的志愿者或工作人员为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流感知识手册和宣教相关流感与治疗知识,重点告知正确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流感防控意识。

1.3 观察与评估指标

1.3.1 对比病毒学检测结果为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症状

对两组患者给予鼻咽拭子检测并送至检验科进行病原学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流感症状(包括乏力、头痛、发热、咳嗽等)进行分类,并分别记录病毒学检测结果为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症状。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

根据本院对院内感染的定义(未感染流感的患者在入院2天后出现流感症状)对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所用数据均为计数资料,(%)属于其表现形式并通过卡方检验。所有数据经由SPSS2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处理,若对比结果显示P低于0.05,则提示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 对比结果

2.1 对比病毒学检测结果为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症状

表1可见,病毒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出现发热、疲劳、咳嗽的概率要明显高于病毒学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P<0.05。

表1 对比病毒学检测结果为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症状[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

对照组患者中有29例发生院内感染,其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71%;观察组患者中有5例发生院内感染,其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57%。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卡方值=19.283,P值=0.001,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流感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且很容易变异,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均易感,因而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若在人群密集封闭场所也可以气溶胶形式传播,且其存活时间可至半小时,因而人们极易受到感染,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随病症的进一步发展恶化还可能引发病毒性肺炎、脑病等严重疾病,给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明显影响[3-4]。当前针对流感的防控措施中最为常见也最有效地一种为接种流感疫苗,但受到流行病毒株变异、疫苗株匹配度、接种者机体免疫功能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市面上所应用的疫苗有效率仅为20%,因此,需要采取其他更为全面高效的防控措施,以有效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降低正常人群的患病率和提高感染患者的预后质量[5-6]。

自20世纪以来,全球已发生过5次流感大流行,包括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的亚洲流感、1968年的香港流感、1977的俄罗斯流感和2009年的H1N1流感病毒疫情,其中以西班牙流感的伤亡率最高,全球共有数千万人患病死亡,这与过往对于流感的认识度和防控措施不到位有关。经过多次流感的防控经验,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均采取了标准的卫生管理措施,包括设置发热门诊、完整预检分诊制度、建立隔离病房、增设流感病患专用通道、诊疗时佩戴口罩、及时消毒空气、积极抗病毒治疗等措施,可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相对来说比例还是比较高[7]。经过对流感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发现,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出现发热、疲劳、咳嗽的临床症状的概率要远高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提示我们可将体温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并结合咽痛、乏力、咳嗽等症状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流感,并及时对疑似流感患者给予隔离和治疗[8]。以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因此需要扩大口罩的应用范围和提高病患及其家属的流感防控意识,以最大程度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总而言之,在流感高发季节医院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加强其流感防控管理,以减少院内感染的概率。

猜你喜欢
病毒学流感病毒流感
流感大作战
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NL R表达对比分析
病毒的基本性状一课的教学设计
小心,流感来了
病毒学研究性教学研究
流感病毒为何肆虐冬春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病毒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83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分析
小心!流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