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2021-06-04 07:00徐芳芳
行政与法 2021年5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政府研究

摘      要: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主题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从发文趋势、期刊载文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等方面了解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主题文献整体研究状况,根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探索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通过对突现术语的辨别预测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前沿趋势。未来应从概念、视角、内容及方法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提供借鉴,以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关  键  词: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图谱;热点领域;前沿趋势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1)05-0026-14

收稿日期:2020-12-16

作者简介:徐芳芳,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政府绩效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项目“大数据下的中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创新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QMWT08。

引  言

如果追溯预算绩效①的学术源头,最早来源于美国胡佛委员会1949年提出的以功能、活动和项目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模式,并于1950年出台《预算和会计程序法案》,由此绩效预算正式应用于联邦政府。[1]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广泛开展“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应对传统管理体制僵化、机构规模扩大、公共预算总额增加等问题。预算绩效是化解财政资源供给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矛盾的结果,已成为理论转化为制度安排的工具,因此,美国、英国等国家纷纷开展绩效预算的改革与探索。我国有关预算绩效的文章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00年逐渐增加。2018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表明预算绩效管理进入全新发展时期。《意见》的出台促进了学界对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使之成为政府治理研究的新热点。

一、研究设计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从西方引入,为了解其研究状况,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化梳理。在中国知网上以“预算绩效综述”作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搜索,发现仅有少量几篇综述,基于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知识体系的变化过程、热点领域、前沿主题等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面对海量的文献数据如何找到最为重要、关键、有效的信息,如何清晰了解预算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如何识别最为活跃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一)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数据库的影响力、完整性、权威性,选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样本来源。以“预算绩效”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精确,期刊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时间为1988-2018年(CNKI数据库收录起点为1988年),共检索出6460条文献记录。剔除关于高校、医院、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等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5063条,最终得到1397条有效数据,作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整体描述样本。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法。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作为对象,以图像形式展现现实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研究方法。[2]研究者可以通过图谱透视知识体系中各结构与领域,掌握知识元与知识群之间的关系。该方法至少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有序性,将大量繁杂无序的文献信息转化为有序、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以揭示科学知识发展规律。二是科学性,集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领域绘制图谱,识别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前沿及对应知识基础。三是视觉显著性,具有“图”和“谱”双重特征,可视化成像输出能够直观反映研究领域的整体图景及发展脉络等。

在软件选择方面,本研究采用近年来由陈超美开发的具有影响力的CiteSpace软件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该软件不仅可以通过共同被引文献的聚类形成特定研究领域的点以发现研究热点,利用突变检测算法寻找学术前沿主题,[3]还可以实现作者、机构合作分析及关键词共现分析等功能。本文选择CiteSpace 5.0.R7(64-bit)版本绘制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二、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一)发文趋势与期刊载文量

⒈发文趋势。年度论文的发文数是反映某研究领域受关注程度的重要标尺。[4]为清晰考察我国学界对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关注度及年度变化情况,本文对1988-2018年的发文量进行了统计(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预算绩效管理文献整体上呈逐年增加趋势。在知网收录文献中,学界最早在1988年开始关注此项研究,在2011年基本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最高168篇,之后速度放缓,在2017年以后开始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2018年高达175篇。具体来看,自2011年财政部下发《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以来,学界开展了广泛、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研究。2015年以后相关文献有所下降,说明在经历迅速增长之后开始进入深刻反思和稳步前进的新阶段。《意见》的发布,促使学者对预算绩效管理开展了大范围的深入研究。

⒉期刊载文量。期刊載文量是指期刊在一段时间内所刊载的文献量,能够反映期刊信息含量。[5]通过载文量不仅能够了解相关期刊发展进程,还能反映学术研究发展速度和程度。从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载文量居前的核心期刊(前10位,见图2)看,《中国财政》《经济研究参考》《财政研究》《地方财政研究》期刊均超过20篇,而《中国行政管理》仅有12篇。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仍然集中于经济、会计、财政领域,从管理视角对其探究较为匮乏。

(二)研究者及研究机构

⒈研究者。对作者发文量的统计分析能够识别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及其学术影响力。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中建立新的运算目录界面,将数据转换后导入软件进行分析。期间为1988—2018年,时间切片为1年,即共有31个单个时间切片。在Node Type中选择作者(Authors),分别设定阈值(1,1,20),运行软件得到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作者知识图谱(见图3),其所反映的作者节点整体分布较为分散,可知研究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作者虽然较多,但从合作网络来看,只有少数节点之间存在较弱的合作关系,说明目前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合作团队。在发文数量上,从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发文量居前的作者(前12位,见表1)看,参与撰写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是刘国永,根据普莱斯定律,半数论文为一个高生产能力作者群体所撰写,这一作者集合发表论文的数量约等于全部作者发表论文总数的平方根,最低产作者所发表论文数等于最高产作者发表论文数平方根的0.749(发表最多论文的作者共计发文13篇,13的平方根再乘以0.749,即为2.7篇,取整数就是3篇)。[6]作者发文量≥3篇的作者有81位,共发表308篇,占发文总数(1397篇)的22%。可见,高产作者的带头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达到50%)。

⒉研究机构。对研究机构的分析能够了解其对相关研究主题的贡献程度及研究现状。在CiteSpace软件中,按照上述知识图谱构建方式选择节点类型为机构(Institution),提取每个时间切片内出现频次排名前50位的机构,运用软件得到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机构知识图谱(见图4)。为进一步明晰研究机构情况,此处进一步列出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发文居前的机构(前10位,见表2),发文量最多的为财政部预算司,其中≥5篇的研究机构共发文99篇,仅占总发表文章数量的7.1%,可见相关研究机构较为薄弱。通过对图4和表2的分析得出如下观点:一是在研究机构性质上,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大学研究机构为辅,财政部门因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实务工作具有较好的实践基础。从二级机构来看,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和管理学院。二是在研究机构地域分布上,以北京为核心的中北部地区为主,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文件最先由中央财政部公布,由于区位优势使机构所属成员关注度提升。三是在研究机构合作关系上,节点连接强度较低,仅存在有限的合作关系,如上海财经大学与上海闻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有连线关系。可见,目前机构间并未形成广泛、紧密的合作关系,缺乏跨学科多领域合作。

(三)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关键词通过高度凝练研究主题能够体现研究内容的基本方向,对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揭示研究热点。在CiteSpace中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Keyword),阈值设置为(4,3,21),最终形成64个节点127条连线的预算绩效管理主题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5)。

图5中各圆圈即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圆圈越大频次越高。圆圈的外圈厚度表示关键词的中心度高低,外圈厚度越厚,则关键词的中间中心度越高,越趋向于图谱的中心位置。[7]为说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热点,本文按照词频排序进一步列出了1988-2018年预算绩效管理主题文献高频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前21位,见表3)。

图5全景式再现了1988-2018年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全貌,由图5及表3可知,高频关键词集中于预算绩效管理、绩效预算等。若高频次和高中心性关键词具有较高重合度,则能够说明研究热点内容。为准确、有效地把握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热点,有必要将这些高频词聚类成若干主题。如将预算绩效管理、绩效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管理、问题等聚类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目标聚类为政府预算绩效目标;将绩效评价、预算绩效评价聚类为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将财政、财政金融、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聚类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按此方式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最终获得四大研究热点,分别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政府预算绩效目标”“政府预算绩效评价”“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三、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四大热点主题基本涵盖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这为系统全面了解其研究现状提供了依据。

(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由表3可知,“预算绩效管理”出现的频次为464、中心性为0.59,无论从频次还是中心性上看,预算绩效管理都高居榜首,并且处在预算绩效管理主题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5)的中心位置,成为最热的研究领域。在图5中,与预算绩效管理相连的重要共现关键词有政府绩效管理、预算法、资金效益等。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热点的形成源于国家政策导向及其改革实践成效。在国家政策导向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2005年财政部印发《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11年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2018年发布的《意见》等,在此推动下学界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在改革上,各地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改革实践,如上海市、湖北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地开展以绩效评价为突破口的政府预算绩效改革试点,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激发了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正是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及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为了研究热点。

经统计分析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地方改革实践。我国地方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各具特色,通过设立工作领导小组、管理机构等,增强部门责任意识、树立预算管理新理念、提升资金使用效率。[8]如佛山市三水区和南海区采取事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式,无锡市采取事后评价模式,上海市闵行区采取民主模式,尽管地区改革模式别具一格,但改革取得的成果较为相似。[9]整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整体改革力度要普遍大于中西部。[10]二是国外绩效预算管理对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启示。绩效预算制度最早开始于美、英等国家,我国学者陈工在全方位展示发达国家实施绩效预算制度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上提出可供我国参考的建议。[11]孙克竞认为,西方国家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在改革目标、政策导向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但在具体改革过程中存在差异,应全面把握我国改革的未来方向。[12]李小迪[13]戴璐[14]刘继东[15]鄒靖[16]等学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绩效预算管理的起源、发展历程、管理制度、特征、实践等,为我国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借鉴。三是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王淑慧等认为,在不具备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技术的条件下,要以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为契机探索考评体系,以推动改革深入发展。[17]肖田野等认为,应从目标、决策、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六方面构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体系。[18]潘彬和陈雅关注重大公共项目的研究,认为将预算资源分配与效果相联系能够实现重大公共项目预算的平衡。[19]

(二)政府预算绩效目标

由表3可知,“绩效目标管理”的频次为117,中心性为0.13;“绩效目标”的频次为72,中心性为0.24,二者处于较高水平,可见我国学者对于政府预算绩效目标的研究也较为关注。2015年5月财政部发布《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后,学界开始重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研究。这一研究热点的形成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政府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与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强调的政府效率、服务政府相契合。二是政府预算绩效目标直接关系到政府年度绩效和财政资金的安排方向,需经反复测算和综合平衡才能得以最终确定,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促使学界广泛关注。

我国学者关于政府预算绩效目标的研究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目标设置的有效性研究。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委托—代理”理论中存在的“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20]二是绩效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我国学者赵一心和洪向东认为,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意识淡薄、制度体系安排滞后、目标监督体系不健全是影响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主要原因。[21]从外部影响因素看,由于政府面临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重治理目标,容易出现预算绩效目标制定偏差即偏向部门利益的行为。[22]从内部影响因素看,政府预算绩效目标涉及多元主体利益,易导致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23]三是科学合理的政府预算绩效目标路径研究。由于效率目标易于量化而效益目标难以量化,为此要统筹设计绩效目标,重视效益目标,加强考核,提升可测量性。[24]另外,要注重预算绩效目标与战略目标之间的有效衔接,依据中长期预算与部门发展规划来完善预算绩效目标,[25]以有限政府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26]

(三)政府预算绩效评价

由表3可知,“绩效评价”的频次为209,中心性为0.18;“预算绩效评价”的频次为52,中心性为0.07,可见,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是较热的研究领域。自1998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以来,绩效评价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热点的形成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理论界对其的关注程度逐步提升。二是预算绩效评价是政府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托,这些因素促使学界对其开展广泛研究。

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研究。这方面的研究着重从指标构建的原则、类别展开分析。徐建中等认为,预算绩效评价应当遵循4E(经济性、效益性、有效性、公平性)原则。[27]李善波和毛晔认为,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效率效果、技术、满意度、管理绩效四类指标。[28]茆英娥认为,地方一般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包含目标、投入、过程、产出四类。[29]二是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学界对于如何选择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对指标如何进行合理赋权还未作出系统全面阐释。王鹏程认为,评价者要依据具体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选择评价方法,主要包含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30]马蔡琛和李明穗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预算绩效评价当中,推动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31]马蔡琛和赵青认为,预算绩效评价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及具体应用中的契合性相对于方法或工具本身更具现实意义。[32]三是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李建华和陈其辉提出“投入—过程—产出—成果”模型,并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3]徐建中等运用平衡记分卡原理构建了政府预算绩效的四维度评价体系。[34]

(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由表3可知,“财政”的频次为69,中心性为0.06,与之相关的高频术语“财政部”“财政金融”“财政预算”等都具有相对较高的频次和中心性。可见,我国学者对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比较关注。这一研究热点的形成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政府预算績效管理首先在财政部门探讨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问题,财政领域的有关专家对此展开研究。二是在当时我国公共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健全的背景下,我国学者对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研究是对实践的积极探索。

我国学者对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罗海山认为,通过实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实现财政收支动态平衡、促进财政科学化管理。[35]邓毅认为,实行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使整个过程建立在绩效目标之上,从而突破投入管理和规则控制的传统模式。[36]二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国外经验借鉴。胡绍雨和谢胜在对美国、英国等国家实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将国外实践经验与我国实践相结合。[37]周长鲜侧重对西方国家财政预算绩效监督体制进行探究,认为西方国家尽管考评体制差异明显,但都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财政预算绩效监督程序,在我国绩效监督评估体系中应适当借鉴。[38]三是针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困境提出改革策略。孙克竞提出建立组织实施系统、设置预算分析员、加强审计、配合技术手段四部分为一体的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框架,以提升政府财政支出绩效水平。[39]郑永生和廖立云认为,应采取完善法律、明确目标、拓宽评价范围、强化评价结果等措施,[40]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四、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前沿趋势

研究前沿意味着新主题、新趋势的涌现。陈超美认为,研究前沿是指“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41]即“在一段时间内,以突现词为知识基础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42]CiteSpace软件基于突现词识别基础之上辨识和探测研究前沿。因此,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中的Citation Burst功能,共获取25个突现词并记录其突现率及时间跨度,列出了1988-2018年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主题文献关键词突现率(见图6)。通过对前沿术语的分析并结合二次文献检索方法得出在一段时间内突然涌现但并不稳定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前沿主题,大致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协同

从高突现术语“财政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协同的关注程度。《意见》提出“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以此为标志,相关研究开始升温。朱美丽认为,当前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被人为分割,未能形成改革合力。[43]另外,传统预算管理轻绩效、重过程,难以提升政府资源使用效率,而绩效管理强调责任制,能够切实加强政府绩效责任,提升政府管理效能。预算管理为绩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绩效管理为预算管理提供措施保证,两者协同运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学界对于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协同的关注不仅契合国家政策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成为了研究前沿主题。

(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高突现术语“指标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关注程度。虽然正由研究前沿向研究热点转变,但由于在政府改革实践中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重要程度较高且难度较大,因此仍然是前沿所在。从研究状况看,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者对于指标体系构建更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结合具体案例对指标进行验证并调整的研究。二是许多研究针对具体项目展开讨论,研究范围较为狭隘。完善的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不应局限于对项目的评价,还应包括对部门、政府的评价。三是传统预算合规性考评层面的研究较多,其固有缺陷已不能适应公共财政体制要求,急需对其进行完善。自2009年6月财政部发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以来,该项研究逐步增多。未来对立足于具体问题而探索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将继续成为研究前沿趋势。

(三)预算绩效管理路径

通过高突现术语“绩效预算”“绩效预算管理”“问题”“预算绩效”“建议”等内容可以看出学界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路径的关注度。学者们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取得的长足进步有效推动了实践发展,但由于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结合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路径研究的迫切性至少体现为四方面:一是如何高效配置政府的财政支出,这就需要学界和实践部门加强对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路径探讨。二是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引进于西方,由于中西方制度、文化差异明显,需适当借鉴国外经验以探討适合中国国情且操作性强的预算绩效管理路径。三是部分预算绩效管理研究还集中于传统意义上的投入预算,未能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是不同于传统预算的新型模式,若不对预算各参与方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将无法深入。四是我国预算绩效管理仍集中于宏观层面上的探讨,缺乏具体层面的路径研究。

五、结论及展望

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探索三十余年,已经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多范式、多视角的研究态势,伴随着研究队伍的持续壮大、学术成果的不断丰富,对其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一)研究结论

通过梳理中国知网中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以了解研究状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通过分析发文趋势(见图1)和期刊载文量(见图2)发现,有关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总体文献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并且主要集中于财政类、经济类期刊。随着政府部门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持续关注,学界仍需从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其进一步探究,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

第二,通过分析研究者(见图3,表1)和研究机构(见图4,表2)发现,在作者方面表现为合作关系网络整体分散,跨机构联系较为薄弱。由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从西方引进的,因而学界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内涵尚未取得统一认识,相关研究呈现出简单化、程式化特点,目前还没有充分发挥高产作者的带头作用,尚未建立较为稳定的团队。在研究机构方面表现得较为分散且尚未形成跨学科、多领域的合作互助关系。

第三,通过分析关键词共现(见图5,表3)发现,较为稳定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热点比较明显。依据本文的数据来源,在四大热点中,“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受中央决策部署和地方实践探索的影响,将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主题。而“政府预算绩效目标”和“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作为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必将引起学界的关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则在政府具体实践方面成为研究热点。

第四,通过分析关键词突现率(见图6)发现,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前沿以寻求问题解决路径且围绕时政热点的趋向较为明显。研究前沿关注“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协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预算绩效管理路径”,由此可以看出,前沿集中于如何有效实现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其中,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研究热点和前沿中同时出现,说明其在实践中还需深入探究。另外,研究前沿始终围绕党和国家政策开展,从而服务于政府治理改革实践。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工具对文献进行分析,能够直观体现研究热点及前沿。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数据收集方面,为客观分析研究热点及前沿,选取1988—2018年期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所有文献,剔除会议、报纸等相关数据,研究的精准性受到了影响。本研究对频次和中心性较高(见表3)的节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忽视了频次较低的节点,导致研究的全面性受到影响。在后续研究中,还需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作进一步深入分析。

(二)研究展望

结合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的最新发展及当前研究现状,学界未来相关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概念上,深刻把握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就现有文献来看,早期学者仍使用西方绩效预算管理概念,对于其内涵把握不够准确。随着实践的深入和财政部门相关文件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内涵的阐释,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内涵正逐步达成共识。为此,需要充分认识中西方预算绩效管理在概念、特征、主导思想等方面的差异,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内涵,推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在研究视角上,应从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路径等进行深入探讨。就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状况来看,因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将“预算绩效管理”看作“财政预算绩效”等。未来研究应以系统思维为出发点,从多角度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开展进一步研究,加强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拓宽研究范围、丰富研究内容,推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开展。

第三,在研究内容上,突出研究主题的微观性。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的研究更多致力于在宏观层面构建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框架,而较少触及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部门和单位等微观层面的研究。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性较强,若缺乏微观层面研究则难以推动实践走向深入。未来研究应注意在宏观层面基础上开展对预算绩效参与主体、配合方式等微观层面的探索,紧密结合实践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本土化研究,以丰富和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内容。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增加定量分析,以实现定性、定量研究有机结合。我国学者大部分采用定性研究,缺乏对定量分析的应用。由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涉及资金的成本效益、指标体系有效性、人员满意度测评等内容,仅仅从定性方面进行界定缺乏可靠性。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定量研究,依据已有数据建立模型,通过大数据、多变量分析等方法了解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实际情况,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研究态势并为政府治理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熙.美国预算制度变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2):16-20.

[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3]Chaomei Chen.Cite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359-377.

[4]严翔,成长春,徐长乐,易高峰,黄晓虎.长江经济带研究热点及展望——基于知识图谱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8,(7):16-25.

[5]黄明睿.载文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7):749-757.

[6]普赖斯,宋剑耕等.小科学·大科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2:10-25.

[7]肖国芳,李建强.基于SSCI的技术转移研究热点与知识图谱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4,(5):78-8.

[8]夏先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研究[J].财政研究,2013,(4):11-16.

[9]牛美丽.中国地方绩效预算改革十年回顾:成就与挑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85-91.

[10]匡小平,鲍啸鸣.我国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分析与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13,(7):63-67.

[11]陈工.英、美、澳、新等国家实施绩效预算的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政研究,2006,(1):74-76.

[12]孫克竞.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经验借鉴与现实定位[J].财会研究,2009,(3):11-15.

[13]李小迪.美国绩效预算的实践及其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7,(9):57-63.

[14]戴璐.美国绩效预算管理及其启示[J].财会月刊,2007,(2):40-42.

[15]刘继东.美国联邦政府推行绩效预算的历程及启示[J].管理现代化,2004,(5):60-62.

[16]邹靖,梁永晋,王晓培.美国政府绩效预算对我国预算绩效改革的启示[J].财政研究,2015,(7):107-110.

[17]王淑慧,周昭,胡景男,李辉.绩效预算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政研究,2011,(5):18-21.

[18]肖田野,张衡,卢进.财政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8,(35):27-28.

[19]潘彬,陈雅.我国重大公共投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3,(7):23-25.

[20]张帆,张友斗.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在我国的实践与探索[J].财政研究,2013,(12):70-72.

[21]赵一心,洪向东.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实践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8,(27):35-41.

[22]刘焕,吴建南,孟凡蓉.相对绩效、创新驱动与政府绩效目标偏差——来自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J].公共管理学报,2016,(3):23-35+153-154.

[23]王汉生,王一鸽.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基层政权的实践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9,(2):61-92+244.

[24]张强,张定安.以绩效目标为抓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13.

[25]杨雅琴,刘美岑.绩效预算的国际借鉴及改革路径[J].地方财政研究,2013,(6):34-39.

[26]张硕.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7,(34):17-35.

[27]徐建中,夏杰,吕希琛,邹浩.基于“4E”原则的我国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框架构建[J].社会科学辑刊,2013,(3):132-137.

[28]李善波,毛曄.绩效预算模式下公共项目绩效审计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5):81-88.

[29]茆英娥.地方政府一般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7,(5):31-36.

[30]王鹏程.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6,(32):16-20.

[31]马蔡琛,李明穗.作业成本法在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7,(2):25-28.

[32]马蔡琛,赵青.预算绩效评价方法与权重设计: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8):3-13.

[33]李建华,陈其辉.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系统工程,2009,(03):68-72.

[34]徐建中,夏杰,曲小瑜.基于BSC的政府绩效预算评价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3,(6):254-256.

[35]罗海山.加强广西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59):17-23.

[36]邓毅.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研究[J].财政研究,2008,(4):14-17.

[37]胡绍雨,谢胜.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国际借鉴与国内溯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126-132.

[38]周长鲜.财政预算绩效监督体制:西方发达国家议会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5):148-153.

[39]孙克竞.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框架分析[J].审计研究,2011,(3):102-108.

[40]郑永生,廖立云.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1,(3):50-52.

[41]陈超美.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陈悦,侯建华,梁永霞译.情报学报,2009,(3):401-421.

[42]陈悦,陈超美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6.

[43]朱美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重在协同推进[N].中国经济时报,2017-11-15(04).

(责任编辑:马海龙)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Budget in China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Xu Fangfang

Abstract: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an important tool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of government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CNKI database,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analysis software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research status of government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litera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publishing trend,journal volume,research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and explores the hot topics of government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ergent terms,this paper predicts the frontier trend of government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search.In the future,we shoul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perspective,content and metho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government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so as to serve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form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government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knowledge map;hot areas;frontier trends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政府研究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