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6-06 10:21欧金
保健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预见性心肌梗死急性

文/欧金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往往会伴有一个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心率失常。一般多发生在相关症状恶化的早期。尤其在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72小时以后[1]。在实际临床工作上,针对此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式。而相应的,随着医疗水平以及医疗思维的不断转变,人们渐渐地也意识到护理方案对相应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此,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式上,尝试预见性护理模式护理,观察其相应的护理效果,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探究实验的实验对象,使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患者的对应不同分组,开展本组研究,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探究实验的实验对象,使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患者的对应不同分组,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实验对照组54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56.34±1.51)岁,男性参与患者25例,女性参与患者29例。对照组54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56.48±1.14)岁,男性参与患者26例,女性参与患者28例。本次临床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结果患者均在各自本人已经知晓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且其患者家属个人均持相同研究意见的基础情况下共同参与开展,针对本次两组共同参与研究实验结果患者的相关个人信息基本资料使用情况分别进行比对后,无较大差异并且无任何客观统计学性和事实提示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本内容基本为:给予患者常规配合治疗的护理方案,遵医嘱给予用药以及相应健康教育等内容。

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其内容包括:首先以科室内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长和科室医生为负责者,联合常规护理工作人员,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对既往工作内容进行归纳分析,而后进行相应护理方案设计[2]。

(1)预见性病情监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往往生理指标存在变化波动,而每一次发病时,相应生理指标的变化均会提前出现。结合既往常规工作经验,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往往容易在上午九点到十二点之间加重。因此首先要对此时间段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在前期三天的护理工作时间内,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判断患者个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症状容易发生的时间段,从而给予个体化差异的着重监护时间。而当患者接受相应支架治疗后的二十四小时内[3],要保持10分钟一次的生理指标监测,同时告知陪护家属,相关仪器指标的简单观看,告知其何为异常数据。确保及时护理工作人员不在的时候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除了指标以外的相关临床症状出现情况,比如是否出现气短、心悸、胸闷等情况。尤其注意,在患者支架后的三小时以内,安排专项护理工作人员全程不离开的给予对应护理,并做好应急处置方案。

(2)预见性用药干预;首先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并告知患者所服用药物的目的以及相关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让患者提前有所了解以及准备。结合患者个体实际情况,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给予所需要的患者持续性吸氧。在患者服药期间,监测患者各项数据变化情况,若出现不良性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医生,寻求解决。同时在患者服药后,保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告知患者如何描述自身感受以及相应的个人感觉的描述,从而对应地进行服药情况的判断。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在病房内准备充足的应急药物,防止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4]。

(3)预见性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往往存在较为负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包括对自身疾病是否能够康复的担忧,也存在对自身是否会成为家庭负担的担忧等。了解每一个患者的大致性格,以及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而后开展专项疾病知识科普课程,从专业角度阐述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现如今成型的治疗方案和想要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进行怎样的预后工作。让患者能够正确认知以及面对自身病情。同时对患者家属开展专项座谈会,告知患者家属应该如何对患者开展相应护理方案以及如何给予患者更好的关心方式。联合患者家属共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以及心理干预。在实际工作中,若发现患者心理状态较为差,则可以安排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干预指导[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相应接受治疗干预后临床护理效果和参与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根据两组患者相应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和心率失常的复发率作为参考依据。对护理方案满意度,采用本院本科室针对此次实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收集数据,量表为百分制,非常满意为80分以上,一般满意为60分以上,不满意为60分以下,值越高代表对护理干预方案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这一次开展的实验,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非常专业的SPSS23.0软件系统。此系统对相应实验数据的分析非常准确。相应的各种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和(%)表示,应用t检验和x2检验。当出现P<0.05则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实验对照组具有更为优秀的护理效果,与常规对照组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2.2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度

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实验对照组得到更高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对护理方案满意度分别为98.14%和88.88%,与常规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而言,采用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率失常相对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对于此疾病的治疗方案上,首先要对与作为原发疾病存在的急性细肌梗死进行干预治疗。诸如较为常见的溶栓以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方案,就是对原发病现如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控制原发病后,相应地给予一定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6]。但是在临床上,相对治疗方式而言,不让心率失常再次复发才是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根本。而相应的,预见性护理作为现如今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以相关成型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较为全面且综合性较高的分析判断,提前预知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并相对应的采取预先准备以及有效避免发生的护理方案。从而达到为患者综合性的提高护理效果以及降低风险发生的目的。而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实验对照组具有更为优秀的护理效果以及得到更高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与常规对照组相比,P<0.05。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方案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提高救治成功几率和增加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较为优秀的效果,值得参考。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肌梗死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急性心包炎1例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