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球类比赛促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2021-06-06 08:35宋志巍陈国琴
体育师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

宋志巍 陈国琴

摘 要:社会性是当下热点话题“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球类比赛角度出发,分析在小学阶段开展的球类比赛案例,从社会学、发展心理学等有关人的社会性理论出发,阐述球类比赛对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得出具有促进小学生个性和意志品质的发展,规范小学生的社会行为,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和价值目标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核心素养;小学生;球类比赛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1.022

收稿日期:2020-10-02

作者简介:宋志巍(1990-),男,吉林白山人,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1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与特点

1.1 社会性发展释义社会性发展(Social Development)是一个专业名词,《美国传统词典》将其解释社会的或与社会有关的、群居的、社会生活的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而发展(development)一词也有诸如发展,增长,进化,改善、開发等多种含义。在心理意义上的发展指个体在其行为上产生连续与扩展性改变的过程。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看,发展是指在某一方向上的产生的质变。发展的方向部分取决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需求,且没有一个普遍或理想存在的发展终点。

1.2 具有中国特性的社会性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以来,教育领域都在争相讨论,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其共同特征是希望改变传统课堂话语权,给学生更多的发声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核心素养包含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两方面 [1]。培养中国学生的核心能力应聚焦在发展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些需求的基本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诚信”和“友善”的内容清楚地表明了新时期中国合格公民应具有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素质。这一内在关联充分表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应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为导向。由此,将学生表现出的在活动中获得的群性倾向的行为方式,如合作、参与、利他(群)、互助、团结、关爱、助人等定义为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表现。

2 球类比赛对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参与体育活动对青少年自尊心和积极情绪体验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增加也会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陈斐斐(2012)在研究小学生自尊心和参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时发现,身体自尊的大多数维度与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相应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Eather等(2016)对96名小学生进行了长达八周的对抗性体育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参与的小学生在自尊心和对身体的基本认知上表现出积极效应[3]。张娜等(2013)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更加容易获得愉悦感,因而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Yook等(2015)组织46名小学生进行了为期八周的体育游戏实验,结果表明参与体育游戏的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幸福感的获取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5]。吕晓昌、魏平和季浏(2017)在针对健身处方锻炼对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健身处方能矫正学生的攻击性行为[6]。同样有学者发现,长期进行体育活动能够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如抑郁、逃课、不懂节制和反社会的行为。体育比赛作为体育活动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有人把体育比赛看成是“人类文化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礼仪化的战争”,将其比作战争自然是不贴切的,但是“顽强”“团结”“勇敢”等在战争年代留给我们的宝贵品质却与体育比赛带给我们的如出一辙。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体育比赛中,培养其体育品德,为今后适应社会环境打下坚实基础。体育比赛在小学阶段蕴含着重要的社会性发展价值,而球类比赛更是如此。一方面,球类比赛要求参赛者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对抗和争优活动,参赛者在优胜劣汰的比赛环境中通过相互配合,在技术、体能、智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展开全面战争。在竞争意识的驱动下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奋勇拼搏、积极进取等情感表现,同样也激发了学生敢于挑战自身能力极限的内驱动力。另一方面,它有助于优化人类社会环境,推动良好基本价值取向的形成,即健康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3 培养社会性发展的多种形式球类比赛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对小学球类课堂的教学建议中均以游戏为出发点,希望通过不同的游戏和比赛规则适当改变球类教学比赛,降低要求使学生体会到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协作性特征,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而在不断的比赛中,学生要面对不同的比赛对手,要处理各种复杂的竞争、合作关系,要面对胜负荣辱的局面,要经历不同的情感历程,例如欢乐、愤怒、悲伤、思考、对队友和对手以及比赛结果的不同态度。小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球类比赛,会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正确处理与对手或团队成员关系的能力,合理调整情绪,端正对待他人的态度,并尽快融入比赛活动,进而培养乐观、阳光、善于沟通、互相帮助等积极的优秀社会品质。

3.1 球类比赛开展形式的理论基础人们一般会把学校中的球类比赛理解为“运动尖子”的竞技性比赛,从竞技性角度思考是没有问题的。但从培养学生社会性发展为第一目标考虑,就要重新思考比赛的定位了。我们认为,要想把学生社会性发展素质确立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就必须重新寻找开展比赛的新思路。毛振明教授在国培班对话中表示,运动会是属于每个学生的,学校运动会应该属于全体学生,能全面满足学生运动、游戏、竞争、表现、交友、喜欢热闹等天性,而不是只属于少数运动尖子,不应该“少数人在跑道上跑,大多数人在跑道边上晒太阳”。为了让全体学生加入,就要创新各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内进行竞争的、让全年级学生同时参加的集体项目。球类比赛与运动会一样,对培养学生社会性具有重要作用,球类比赛也应该像全员运动会一样,富有多样性且饶有趣味,吸引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在比赛中体会球类比赛带来的实际教育意义。

3.2 球类比赛开展的实施策略《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建议,在游戏或教学比赛中注意渗透简单的比赛规则,通过适当改变比赛规则、降低要求、降低场地器材难度使学生初步体会球类运动的对抗性、协作性特征,提高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7]。在开展球类比赛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时,通常运用以下策略:先是在体育课中进行小型比赛,课堂组织方式改成以比赛方式为主,在比赛的尾声组织同学之间在小场地进行1对1过人、2对2过人投框等小竞赛;再通过大课间、课余等组织班级内部比赛,从开始的半场比赛1对1,2对2,3对3拓展到全场比赛2对2,3对3到最后的5对5;最后,开展交叉式的班级篮球联赛和年级全明星赛。

3.2.1 小型篮球赛体育课中的小型竞赛多以游戏为比赛形式:从《纲要》中对一堂课基本要求的教材三个一的角度出发,将课堂内容与比赛相结合。例如在篮球传接球课中,在基本部分最后阶段,设计两传一抢的比赛形式(图1),传球同学需要在不被抢球同学抢断的前提下完成五次连续传球,才可将球扔进立在地上的球框中,进球则为自己和队友加1分,不进球不加分;進球后该局结束,抢断同学与其中一名同学进行交换开始下一局,当抢断同学在一局比赛中完成抢断则加2分,一局结束,再与一名传球同学进行交换。这样的小型篮球比赛设计,组织形式简单,却具有明显的锻炼价值,积分制的方式也增强了学生对比赛的参与感,学生在比赛中思考、交流、合作、不服输的现象增多,充分印证了课堂中小型球类比赛的社会性发展价值。

3.2.2 多种形式的半场篮球挑战赛篮球半场比赛的好处在于场地较小,不需要远距离运球跑动,从开始的半场1对1比赛进行练习(图2),学生可以更清楚地明白“人,球,人”之间的关系,利用个人技术,动脑思考完成进攻或者防守,而增加至2对2、3对3时出现队友关系以及更多的对手(图3),从单纯的个人进攻增设出配合选项,学生要在对队友的互相信任下,通力配合完成进攻或防守。我们还可以在比赛中增加部分要求,比如每人跑动不能超过五步、完成4次以上传球才可以投篮等。

3.2.3 风云变幻的全场篮球赛利用整片篮球场进行比赛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大比赛场地增加学生跑动和传球的距离,包括从2对2到5对5,从班内赛到年级联赛和全明星赛都采取全场比赛的形式,在全场比赛中随着双方场区的出现,参赛学生更需要学会职责分配、了解自己并正确定位。(图4)

4 球类比赛对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1 球类比赛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价值目标价值目标就是主观方面对某些人、事、物重要性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包括对事物的总体评价和看法。价值目标对小学生的日后成长具有导向作用,进而影响社会行为。在实施比赛过程中可以发现,在球场对学生具有明显价值目标体现的一共分两类,一是球场上的“明星”球员,这些“明星”球员通常在比赛中具备体能强、技术高超、经常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特点,而同学们对具有这些特点的参赛者有非常明显的趋向性,具体表现为传球次数以及这些“明星”球员组队比赛的受欢迎度,还有推选全明星赛中明星队员的得票数。二是很多球场上的行为会受到学生追捧,如:认真比赛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团结协作的事件等,具体表现为学生的课后讨论以及这些事件发生率的逐步提高。

4.2 球类比赛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角色意识是指个体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身肩负着一定的责任,意识到社会或者团队对个人行为的需求与期待,并主动用自身努力去完成的行为意识。角色意识直接影响着角色行为,增强角色意识有助于规范角色行为,从而有助于完成角色任务。在球类比赛中包含很多角色,随着比赛形式的逐渐复杂,参与同学必须详细了解不同角色所应尽的权利与义务,弄清每个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保证比赛战术的有效实行。如果队内同学角色意识强,那么就更容易获得更多次的进攻机会,这样又会进一步增强参赛同学的角色意识。如果由于某位同学的角色意识薄弱而导致行为上的错误,那么这名同学内心就会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要求他们重新理解其所负责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并迅速调整他们的行为,以便下一场比赛能够有好的发挥。小学生在球类比赛时,经常会有变换角色现象,因为技术掌握的不同以及对技术理解能力的不同,有些进步较快的同学会选择转战到其他与其水平段相近的比赛小组中,也有一些同学会在一次次的比赛中主动承担其他没有尝试过的角色,这样经常性的角色变换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对问题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小学生思考问题常缺乏多面性的能力,容易片面地思考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而球类比赛时经常要求参赛者对不同角色的行为进行提前判断和预估,这种行为改善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从而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人际关系能力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3 球类比赛利于规范小学生的社会行为规则是比赛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保障比赛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目的是约束参与者比赛行为的作用。球类比赛如同社会生活的缩影,在比赛中我们可以体验到非常多与日常交往中极为相近的事件,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的习惯对于比赛本身以及每个参赛者都有着积极作用。经常参与球类比赛,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建立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养成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习惯,最终达到规范学生社会行为的目的。例如:在同时进行很多场小比赛时,因为人人都想参与到比赛中,所以一般是不设立裁判一职的,而比赛中犯规的界定则完全需要靠学生自觉,如果一方发现犯规而另一方不承认,则比赛就无法正常进行。而因不坦诚使比赛中断的人就会遭到所有比赛参与者的谴责。因此,每个希望参与比赛的人都会严格遵守比赛规则,主动承认比赛中的犯规行为。在形式激烈、你来我往的球类比赛中的小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情绪高涨的状态,而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比赛,就是因为每个同学都学会了管理和约束自身行为的缘故,因此,球类比赛对规范小学生的社会行为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4.4 球类比赛利于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仍处于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他们抵制诱惑和控制情绪冲动的能力仍然很差,尤其是在神经系统高度兴奋时,就更加难以把控自身行为[7]。球类游戏作为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还可以满足他们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心理需求。在比赛中能否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通常取决于对手所具备的实力。对手越强大,比赛就越困难,学生在获得身心满足时所面对的阻力就越大,而这其中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意志力的过程。此外,如果克服了比赛中的困难,也会收获来自组织者和同学的赞许和表扬。这种赞许和表扬是一种行为刺激,并且具有一定的行为增强作用,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比赛乃至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具备更强的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品质。

5 结论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指为通过学习

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意志品质的发展等等。

5.1 小学生在球类比赛过程中根据亲身体验将球类比赛中的积极因素逐渐内化吸收,为他们适应这个社会、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所必要的生活知识。

5.2 球类比赛可以帮助小学生在社会交往方面中形成适合自己的交往技巧,与他人能有一个健康的交往方式,形成良好且和谐的交往关系,促使其朋友圈更趋于完善。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小学阶段通过体育来提高学生社交能力的方法远非如此。我们应该保有一颗探索的心,大胆尝试与思考,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意义非凡,学生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们应该创设更多丰富且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动脑、实践的机会,进而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能力和社会性发展培养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磊.建构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6(01):22-25

[2]陈斐斐.少年儿童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0):73-76

[3]Eaher N,Morgan PJ,LubansDR.ffects of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outcomes in adolescents:Findings from the CrossFitTM teen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6(1):14-23

[4]張娜,郭玉芳,张静平.不同体育参与度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615-617

[5]Yook YS,Kang SJ,park IK.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combining a new sport and mindfulness yoga 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dolesc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15,37(9):1-9

[6]吕晓昌,魏平,季浏.健身处方锻炼对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4)63-67

[7]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省教育出版社,2015:64-81

[8]易定恩.人的社会化与体育浅淡[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03):95.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