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6-08 00:59陈秋兰谭桂萍
微创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切牙种植体合力

陈秋兰 陈 灵 谭桂萍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口腔科,广西南宁市 530001)

随着物质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爱美人士开始选择正畸治疗来排齐牙齿,改善面型。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需要绝对支抗来抵抗正畸力带来的反作用力,过去常采用唇挡、颌间牵引等方法,但存在后牙前移的风险,且治疗舒适度差,疗效不能让人满意[1]。钛材料耐腐蚀性能、耐热性能、低温性能优异,由钛材料制成的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仅具备以上性能,而且直径较小,可灵活植入骨内,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隐蔽性好、支抗稳定性较高,深受医生及患者喜爱[2]。本研究将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取得不错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92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男15例,女31例;年龄14~27(17.85±2.84)岁;上颌前突11例,双颌前突9例,下颌后缩13例,牙列拥挤13例。观察组男17例,女29例;年龄13~26(18.15±3.01)岁;上颌前突10例,双颌前突10例,下颌后缩13例,牙列拥挤13例。纳入标准:(1)各项检查结果提示符合口腔正畸治疗标准;(2)颌面部结构功能正常;(3)积极配合本研究的各项工作;(4)患者及其监护人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正畸治疗史;(2)治疗依从性差;(3)伴有口腔疾病或恶性肿瘤或凝血功能障碍者;(4)处于哺乳期、妊娠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前期处理 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拍摄口内照、面部照,收集影像学资料,制取口腔模型等,主治医师根据结果拟定治疗方案。

1.2.2 对照组 采用口外弓支抗治疗。具体方法:口腔内配合头帽-口外唇弓加强支抗,以头枕为支抗向后牵引抑制上颌生长,推磨牙向后,牵引方向通过阻抗中心,牵引力为单侧400~500 g,后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患者每天需持续佩戴12 h左右。指导患者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复诊,治疗1年。

1.2.3 观察组 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具体方法:患者自行漱口清洁口腔后,对需增强支抗的部位进行消毒,采用阿替卡因对患者口腔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根据术前面部照、口腔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标记好植入部位,确定植入方向、位置后植入自攻型微型钛钉,此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牙根,且控制力度。植入完成后检查种植体的松动性,以免种植体植入无效。术后再次拍摄X线根尖片,观察牙根与种植体的接触情况。指导患者日常使用漱口水清洁口腔及抗感染,定期复诊,治疗1年。

1.3 观察指标

1.3.1 正畸效果 (1)磨牙移位距离: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后测量并计算患者的磨牙移位距离;(2)头影测量指标: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X线头颅侧位片检查,计算治疗前后上中切牙倾角差及凸距差。上中切牙凸距的测定方法有两种,一是分别从上中切牙切端到鼻根点连线(面平面)的垂直距离;二是分别从上中切牙切端到上齿槽座点至颏前点连线(AP平面)的垂直距离。

1.3.2 咀嚼效率与咬合力 (1)咀嚼效率:称取5 g熟花生,嘱咐患者左、右侧各咀嚼30 s,不吐不咽,漱口后吐入1 L的烧杯中,蒸馏水定容后搅拌,静置5 min后,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谱元仪器有限公司)检测烧杯上1/3处悬浊液的吸光度,吸光度值越高咀嚼效率越高;(2)咬合力:采用TeeTester咬合压力测试仪(江苏畅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患者进行咬合力测试。患者下颌牙咬住测试片,进行 3 s/次紧咬合,每次间隔8 s左右,连续咬合5次,以 5次咬合力的平均值为最后咬合力值。

1.3.3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软组织水肿、口腔感染、口腔不适等。

1.3.4 治疗后满意度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该问卷包括5个项目,分别为牙齿整体美观度、牙齿健康情况、牙齿邻接情况、牙龈疼痛感、牙齿咬合舒适度,每个项目赋分0~20分,满分100分。根据分值高低分为4个等级:≥95分为非常满意;85~94分为满意;60~84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定性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 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正畸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磨牙移位距离短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正畸效果比较 (x±s)

2.2 咀嚼效率与咬合力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咀嚼效率与咬合力比较 (x±s)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6/46),低于对照组的41.30%(1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2.4 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1.30%(42/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口腔医学健康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国民重视口腔保健,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正畸涉及监督、诊断、指导和修正牙齿排列等问题,以实现面部的整体美观和协调为目标。如果牙齿排列不齐或较为拥挤,清洁和维护将会变得困难,这不仅会导致龋齿、牙周病以及潜在的牙齿脱落,还可能造成牙齿表面的异常磨损,咀嚼效率降低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并进一步导致慢性头痛或面部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多口腔问题可能会恶化,治疗的费用也会更高。口腔正畸能起到牙齿保洁、清除咬合创伤、增强咀嚼功能、预防龋齿等作用,有利于增强个人的自信心。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颌间牵引、口外弓等,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美观度、安全性、舒适度不够理想,且易发生移位、口腔感染、组织水肿等不良反应。微型种植体支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不足,避免治疗期间牙齿发生负向移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1年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正畸效果优于对照组,磨牙移位距离短于对照组,而上中切牙凸距差和上中切牙倾角差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能更有效地稳定磨牙,且磨牙后移和压低效果令人满意。研究[3]指出支抗的牢固性是正畸治疗的关键。微型种植体支抗以颌骨作为发力点,不影响成骨及破骨细胞活动,从而避免因支抗力导致牙移位。有报道[4]称作用于骨的支抗治疗方法可增加矫正力学水平。然而,对于需要非常强支抗的患者,非种植支抗因很难产生足够强的支抗,正畸效果不如微型种植体支抗。此外,微型种植体支抗由钛材料制成,体积小且植入灵活方便,植入后仅需与纤维结合,术中创伤小,降低对牙周组织的伤害,解决了传统支抗无法解决的牙齿移动问题[5-6]。微型种植体支抗有定向力作用,可提高定向力控制效果,缩短疗程的同时不影响美观、稳定性,患者接受度高,因此正畸效果较好。健康的牙周组织为微型种植体支抗提供有效支撑环境,对咀嚼功能影响较低[7]。本研究中治疗1年后观察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高于对照组(均P<0.05),可见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咀嚼能力,预后良好。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时创伤小,对牙周组织伤害轻,但口腔细菌、炎症因子、引发的免疫反应等对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后的稳定性产生影响[8-9]。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应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取出时先进行局部消毒,可减少感染,加快伤口愈合。此外患者需自觉护理口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特别是在软组织愈合时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较常规治疗安全性高,患者更易接受,与李杨等[10]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正畸效果较好,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高。虽然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例如对技术要求较高,对于牙根间隙较小的患者,钻孔植入过程可能会误伤牙根,易出现种植体移位,进而损伤周围神经、血管,引起口腔感染、不适等,导致微钛钉松动脱落;患者的年龄、骨质、骨量等,尤其是支抗植入部位的骨密质厚度直接影响植入体的稳定性;支抗的设计、支抗植入部位、载荷的施加等涉及了力学、美学、生物学等领域。因此,对于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切牙种植体合力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多措并举,积聚合力,推进“三高”转型发展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双牙弓前突患者拔牙内收后根管治疗对切牙牙根吸收影响的研究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芪”心合力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