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构与特色发展研究

2021-06-08 11:58谢志明石慧
计算机时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谢志明 石慧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势在必行。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构为例,重点阐述产教对接的组群逻辑,介绍了如何将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创新教育组织形态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产学研组织,对现有的教学组织进行整合和重构。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人才培养新特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专业群; 计算机;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1)01-92-04

Research on the build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and

the developing with characteristic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ie Zhiming, Shi Hu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anwei Polytechnic, Shanwei, Guangdong 5166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e building of professional group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mperative. Taking the building of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of Shanwei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roup logic of the docking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introduces how to build professional groups on the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ng the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to establish an inter-disciplinary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tegrate and reconstruct the existing teaching organization. Construct a school-enterprise community of destiny, build a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 cultivate compoun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and form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group; computer; talent training

0 引言

截至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共3005所,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高专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院校265所。从教育部统计的高校数量上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尤显得格外重要。据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依据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做出诸多变革,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职教改革方案和文件如“职教改革20条”、“双高计划”、“1+X证书”等以及近期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通知,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被重新定义。

广东作为职业教育大省,于2019年底启动了省级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项工作,省内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由于专业群概念的引入,势必引起各专业建设一次大调整,因此本文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群组建及建设进行全面剖析,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可参考模式及借鉴方法。

1 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专业群组群不是若干个专业简单加和,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将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瞄定好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再来选取专业组建专业群。

1.1 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

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是以老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省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有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四个专业以及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组成。专业群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产业中的信息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服务、运维与测试三大领域组建,对应数字媒体产品设计、软件设计开发、智能软件测试、AI产品服务运维、网络运维、云平台运维、数据处理等岗位群。信息产品开发设计领域涵盖前端开发、数据库设计、AI软件开发、后端开发、网站建设等岗位;技术服务领域涵盖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及标注、数据分析、软件测试、产品经理等岗位;运维与测试涵盖网络运维、软件测试、云计算系统/大数据系统运维等岗位。对接我市“十三五”规划重点产业,即“做强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入到我市“融湾强带”战略。

1.2 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逻辑性

组群逻辑以产业对接为入口,就业岗位为出口,形成一个环状,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依据产业变化动态调整,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业态的需要[1]。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和人才培养定位,着重组建专业群的共享专业课程,按照“三相一共”构建专业群,即“基础相通、技术相近、岗位相关、资源共享”原则组建专业群。优先构建群内共享专业基础课程板块,实现课程共享、师资共享及实训室共享等。本专业群共享的课程主要有“办公自动化软件务实”、“计算机数学基础”、“人工智能应用基础”、“UI数字媒体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Python程序设计”、“移动互联网开发”、“Linux服务器管理”。通过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信息技术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H5网页设计与开发、手机APP设计与开发、服务器管理与运维等岗位关键基本技能。

2 专业群的教学组织构建

依据组群逻辑对现有的教学组织进行整合和重构,创新教育组织形态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教科研组织,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这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瓶颈与关键。

2.1 跨学科跨专业组织教学

一般来说,一个普通的专业技术职业岗位往往都会涉及到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职业教育要把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做为已任、重任,努力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组织,改变专业碎片化、教学资源孤岛等现象,重构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或专业集群,根据需求设计及组织好新课程体系;另外,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的产业学院也应当是多学科、多专业集聚的专业群,各种跨界整合资源的专业群将会越来越普遍[2]。本专业群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基础,融合几个前沿IT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同时还把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加入到专业群,这样专业群不仅有了扎实的基础还有了深度,横向也得到相应的扩展,很好地增加了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和拓展能力[3]。具体规划如图1所示。

2.2 专业群内资源共享度要高

要做好群内各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不能简单的定性为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机械组合,它是单一专业到复合专业的跨越,是基于产业链条上相互关联的职业岗位群而建构的能够实现跨界、协调、互通、共享而又一贯的人才培养新载体,是对传统专业建设范式的一种革命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我们要积极面对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4]。本专业群设置了10门专业基础共享课,群内师资互相流动,各专业只需设计好本专业特色课程,这样专业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了个性,学生在学完群内的共享课之后,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重新选择专业,增强了专业群的灵活性,就算毕业生今后走入社会重新选择工作方向,由于有专业共享课的基础,也能够快速重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有效提升了专业群生态空间。

2.3 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构建高水平专业群的首要条件是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及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然而据调查研究,一些高职院校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或者行业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主要集中体现在专业群的评价主体主要限于教育体制内部,专业群构建、产教融合的实体性的交流合作平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培养质量的监控与评价,行业、企业参与度都不高。此外,专业群内缺少在业界有人脉和话语权的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和创新能力较低,很难彰显行业优势,这也是导致企业参与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這一点,为做好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积极主动与企业保持联系,让老师到企业顶岗锻炼,聘请企业工程师、产业教授到校为学生授课,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群课程标准体系、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实训场所,共同开发课程、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3 专业群课程建设

一个成功的专业群离不开好的课程,课程要以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为主旨,关注产业链动态发展,做好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及时更新迭代课程教学内容。

3.1 基于能力本位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教育(CBE)理念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模式(DACUM)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有重要参考价值。CBE描述的是依据职业岗位确定能力目标,即对岗位群层层分解找出从事该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内容,并考核其能力,其理念是职教课程应该是基于能力而不是基于知识来开发的[5]。DACUM模式是一种职业能力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其理念是“职教课程开发的程序应该是倒过来的,即从职业和职业能力分析开始而不是从学科知识开始,首先进入开发程序的开发人员应该是行业专家而不是教师”[6]。为此专业群建设要遵循“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组织课程”的思路,实行“以工作引导学习”或“在工作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学习体系和项目体系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由项目引领课程模块,教学内容源于企业真实项目拆解转化而来,各课程模块之间应具有严密的关联性和内在的系统性。

如何构建这样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下面图解说明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如图2所示。

3.2 教材开发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对于“三教”改革的阐述,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是这样解释的“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没有教师参与的课程改革,何谈教学质量;没有落到实处的教材开发,何谈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内的老师要有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勇于开拓创新,对教材改革要有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理念。据此,专业群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编写高水平的优质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信息化教材、互联网教材等工作,拓宽教学资源的空间。尤其是灵活多变的活页式教材,要以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紧密结合产业实际新增一些企业或行业最新的项目用于实际教学,创新教学内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这样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到企业里或时下最新的技术,有利于打开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这样一个良好局面,同时也可大幅减少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成本。因此教材的开发迫切需要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实现效益最大化,互惠共赢。

4 结束语

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期间会遇到诸多困难。本专业群坚持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围绕地方产业需求,对教学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化改革与完善。企业参与度明显提高了,校企合作共建项目增加了,用人单位主动上门谈合作,学生创业就业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这都得益于专业群建设。校企双方应继续群策群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符合区域职业类高水平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形成人才培养新特色,为本地IT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供内驱力,服务好一方百姓和企业。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田丽娜.“双高计划”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对策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0):50-51

[2] 刘志娟.新商科背景下五年制高职商贸专业群建设路径的思考[J].营销界,2019.33:112-113

[3] 曾毅.大数据时代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计算机教育,2020.4:51-55

[4] 潘海生.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任务与建设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0.1:116-119

[5] 张凯,李振春.基于CBE的高校大学生“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96-99

[6] 夏坤,李永山,范鹏飞.基于DACUM法的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职业能力标准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8.5:120-123

收稿日期:2020-08-31

基金项目: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SWKT20—019);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swjy17-017,swjy16-003)

作者简介:谢志明(1977-),男,广东汕尾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智能算法应用。

猜你喜欢
专业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